除静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除静电的方法

文档序号:601263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静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除静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防护领域,尤其涉及ー种除静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除静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精密电子设备对静电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类精密测试仪器,如高频示波器的精度不断提高,该仪器的价格往往较高,使得其对于静电防护的要求进ー步提高。传统的除静电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接地来移除静电,但是由于大地的电势通常并不稳定,特别是打雷下雨天气时,大地会产生回流电流,从而通过接地消除静电的方式仍然可能会发生电子设备被烧毁的情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吸收消除静电的除静电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除 静电的方法。ー种除静电装置,该除静电装置包括一装设在墙壁上的金属吸电部及设置于吸电部两端的金属放电部,该吸电部呈中空筒状,该吸电部用于吸收物体静电,该吸电部端部朝向放电部延伸若干凸柱,所述凸柱靠近放电部且与放电部隔开,所述吸电部与周围导体及地面电绝缘,所述放电部通过导线接地。另ー种除静电装置,该除静电装置包括一若干装设在墙壁上的金属吸电部及若干设置于吸电部两端的金属放电部,每ー吸电部呈中空筒状,每ー吸电部用于吸收物体静电,该吸电部端部朝向放电部延伸若干凸柱,所述凸柱靠近放电部且与放电部隔开,所述吸电部相互电性连通,所述吸电部与周围导体及地面电绝缘,所述放电部通过导线接地。一种采用上述的除静电装置除静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歩,人体接触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将人体上的静电转移到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
第二步,将测量设备的探头接触该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将探头上的静电转移到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及
第三步,将该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接触待测物,将待测物上的静电转移到该静电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由于所述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与地面绝缘,使用时该装置不受大地的电势不稳定的影响,即使在打雷下雨的天气仍可以安全使用,且该除静电装置充分利用墙壁的空间,表面积足够大,使得该静电吸收装置上的电荷均匀分布,不会产生聚集。


图I是本发明ー实施方式提供的ー种除静电装置设置于墙壁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除静电装置与墙壁的局部组装的示意图。图3是图I中除静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除静电装置的IV-IV圆圈部分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ー种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静电装置包括一装设在墙壁上的金属吸电部及设置于吸电部两端的金属放电部,该吸电部呈中空筒状,该吸电部用于吸收物体静电,该吸电部端部朝向放电部延伸若干凸柱,所述凸柱靠近放电部且与放电部隔开,所述吸电部与周围导体及地面电绝缘,所述放电部通过导线接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电部的形状为中空矩形筒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电部的材料为黄铜或红铜。
4.ー种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静电装置包括一若干装设在墙壁上的金属吸电部及若干设置于吸电部两端的金属放电部,每ー吸电部呈中空筒状,每ー吸电部用于吸收物体静电,该吸电部端部朝向放电部延伸若干凸柱,所述凸柱靠近放电部且与放电部隔开,所述吸电部相互电性连通,所述吸电部与周围导体及地面电绝缘,所述放电部通过导线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于ー墙壁内的吸电部的数量为ニ,每ー吸电部的高度为墙壁高度的一半。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除静电装置除静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歩,人体接触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将人体上的静电转移到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 第二步,将测量设备的探头接触该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将探头上的静电转移到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 '及 第三步,将该除静电装置的吸电部接触待测物,将待测物上的静电转移到该静电该吸电部上,并通过所述凸柱将静电转移至放电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静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歩之后与第二步之前使用离子风扇中和所述吸电部的电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静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之后与第三步之前使用离子风扇中和所述吸电部的电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静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为高频信号类测量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静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为示波器。
全文摘要
一种除静电装置,该除静电装置包括一装设在墙壁上的金属吸电部及设置于吸电部两端的金属放电部,该吸电部呈中空筒状,该吸电部用于吸收物体静电,该吸电部端部朝向放电部延伸若干凸柱,所述凸柱靠近放电部且与放电部隔开,所述吸电部与周围导体及地面电绝缘,所述放电部通过导线接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除静电装置的除静电的方法。
文档编号G01R1/18GK102841226SQ20111017305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白育彰, 李昇军, 梁献全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