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感测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文档序号:602750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感测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是有关于一种气体感测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可掀阖显示部与使用可携式校正方法的气体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观之,气体检测装置有大型及可携式两种。不论是何种型式的气体检测装置,在出厂时及经过一段使用时间之后,都需要进行校正。关于气体检测装置的校正方法,尚未有搭配校正方法而设计的校正结构。此外,也未见具有可掀阖显示屏幕的气体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及其它目的,一实施范例提供一种气体感测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显示部、气体传感器。壳体具有至少一气孔单元,连通壳体内外。盖体设置于壳体上。显示部设置于盖体上。一气体传感器设于壳体内,此气体传感器有一感测数据。一显不部,设置于盖体上,此显示部电性连接气体传感器,并接收与显示感测数据。一实施范例提出一种应用于上述气体感测装置的校正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校正用气瓶、将校正用气瓶的气嘴插入壳体或是校正配接组件的配接结构,并注入气体、利用壳体或是校正配接组件的节流结构,将注入的气体的流量限制在一定范围、重复上述注入气体的步骤,直到显示部所显示的气体的测定浓度值的变动在一预定范围内、根据显示部所显示的测定浓度值与校正浓度值的差值,来调整测定浓度值。


图I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立体图(盖体阖上时);图2 4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盖体打开时);图5A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零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B绘示依照另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零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C绘示依照另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壳体的上壳体的(从内表面观察的)立体图;图6绘示图I的气体传感器的横剖面图;图7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立体图(盖体阖上时);图8绘示校正配接组件组装至壳体的立体图;图9绘示图8的立体剖面图;图10绘示校正配接组件与壳体组装后的平面图;图11绘示校正配接组件与壳体组装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校正配接组件具有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图12绘示对于上述气体感测装置所进行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0 :气体感测装置102 :壳体102a :上壳体10 :下壳体 102c :气室102h :气孔单元102hi :进气孔102ho:出气孔102h,开口102h”辅助气孔102th :节流结构102ad :配接结构104 :盖体104a :转轴104fl 104f3 :框体组件106 :显示部108 :气体传感器110:电路部114:按钮116:吊饰孔120 :挡片130 :校正配接组件130h :气孔103th :节流结构132 :注入通道140 LED 灯150 :气体米样风扇150a:排气边150⑴、150⑵气体采样风扇的设置位置160 :声首模块SllO S190 :校正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其绘示依照一实施范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立体图(阖上盖体时)。并请同时参考图2 图4,其绘示依照气体感测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打开盖体时)。并请同时配合参考图5A,其绘示一实施例范例的气体感测装置的零件的立体分解图。在此,为了清楚示出各零件,图5A的气体传感器108及电路板110 (实际上是设置于壳体102内)被拉出至壳体102上,以避免被壳体102挡住。气体感测装置100包括壳体102、盖体104、显示部106、气体传感器(sensor) 108(绘示于后述的图6中)、电路部110。气体感测装置100的外形不限,但其尺寸为可携式较佳。壳体102可包括上壳体102a及下壳体102b。壳体102具有至少一气孔单元102h,包含一或多个气孔,连通壳体102的内外,以供环境气体的流通及扩散之用。当气孔单元102h为一个气孔时,还可于其上连接一网状结构,使得气体经由网状结构流通至壳体内,此亦属于多个气孔的变化例之一。气孔单元102h的配置位置并无限制,只要可供环境气体流
入及流出壳体102即可,附图仅为例示。再请参照图3,该盖体具有一盖体第一表面,该盖体第一表面可接合在该壳体上,该盖体第一表面可遮蔽该气孔单元,当该盖体(104)为阖上状态时,该盖体(104)遮盖住该些气孔(102h)中的部分气孔(102h”),当该盖体(102h)为掀开状态时,暴露出该些气孔(102h)中的该部分气孔(102h”)。再请参照图6,其绘示气体传感器的横剖面图,具体而言,是把上壳体102a沿着图I的左右方向剖开的剖面图。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图I的右方(即图6的右方)称为头部侦牝将图I的左方称为座部侧。图6示出第二气孔单元102h内的流道分布的例子,在此实施范例中示出三个气孔,其中之一的气孔是位于壳体102的周缘侧部且靠近头部侧的大致中间处,另两个气孔102h(102ho)是位于壳体102的周缘侧部且在相对的两侧。如上所述,气孔单元102h的配置位置并无限制,例如可位于壳体102的头部侧,位于壳体102的周绿侧部且在相对两侧,也可位在壳体102上受盖体104覆盖的位置,也可位于壳体102上其它不受盖体104覆盖的位置。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分别将受盖体覆盖的气孔单兀102h标号为102h”,将后述用于校正时进气的气孔102h标号为102hi (例如位于壳体102的头部侧),将后述用于校正时排气的气孔102h标号为102ho(例如位于壳体102h的周缘侧部的相对两侧)。于平时,即未对气体感测装置100进行校正时,环境气体是利用气孔单元102h进出壳体102。于校正时,举例而言,可以位于头部侧的气孔作为进气孔(102hi),而另两个气孔作为第二气孔(102ho),以引导气流以一孔进二孔出的方式,来进行校正动作。当然,一进二出的方式只是举例,也可以一进一出,或一进多出,只要适当地分布气孔及气孔内的流道即可。且以头部侧的气孔作为进气孔也仅为例示,并未限定由头部侧的气孔作为进气孔。气体传感器108设于壳体102内,具体而言,壳体102内设有一气室102c,此气室102c与各气孔102h的流道相连通,且气体传感器108的感测区(sensing area)面向气室102c,藉此,气体传感器108可检测流入壳体102内的气体种类、成分、温度及浓度…等。此外,除了图5A、图6的例示以外,在壳体102内的其它位置也可以加设其它传感器,例如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是气体成分侦测的传感器等,或可视实际需要而作其它类型配置,其设置位置在壳体102内,举例而言,可固定在电路板110上。且配合此加设的传感器,可在壳体102的相应位置加设气孔单元102h (如图5B),且在壳体102内的相应位置加设气体采样风扇150。此气体采样风扇150呈扁平型,固定在壳体102内介于壳体102与电路板110之间(此气体米样风扇150的设置位置例如是在壳体102的如图5C的设置位置150 (2)),且与加设的传感器位在同一空间内。其中图5C例示出壳体102中的上壳体102a的内表面的例子。盖体104是设置于壳体102上,例如是轴设方式,凭借转轴104a枢接于壳体102,如以可掀阖的方式,或是一般 的压弹开阖方式、或是沿轴轨推开。在一实施范例,盖体104可包括转轴104a、框体组件104fl 104f3,以组成一可转动的框体。盖体轴设于该壳体上,且盖体具有一盖体第一表面,盖体第一表面可盖合在该壳体上。显不部106设置于盖体104上,例如固定于框体中,并显示出显示讯号,此显示部例如为显示屏幕,在一实施范例,如图5B声音模块160鸣示。其显示讯号可以为声音、视讯方式呈现,上述实施范例仅为举例,并不局限在此。电路部110设于壳体102内,并连接显示部106与气体传感器108 (图面未示出连接关系),以控制显示部106与气体传感器108之间的数据传输。此电路部110例如为固定于壳体102内的电路板,其上形成有控制及运算电路,以控制显示部106与气体传感器108的动作,及其间的数据传输。上述气体感测装置100还可包括设于壳体102的USB接口 112、按钮114、吊饰孔116 等。按钮114与电路部110连接(图面未示出连接关系),用以切换气体感测装置100的功能,及/或切换以及使显示部显示讯号等。USB接口 112以外露形式或内藏形式设于壳体102,且USB接口 112与电路部110连接(图面未示出连接关系),适于连接一电源输入至气体传感器100,例如透过USB接口112对气体感测装置100进行充电,并适于对外连接至一电子装置,例如是计算机、或打印机等,藉此可对读取、打印装置中记录的数据,或者是可以利用电子装置中的设定值(例如显示位数、或容许校正误差百分比等)或是进行修改。气体感测装置100可使用充电电池,或是一般电池,当使用充电电池时,便可利用USB接口 112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为了方便装置的校正,可把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相连的配接结构形成在壳体内,亦或是在壳体上设有校正配接组件,而把配接结构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上。当把配接结构形成在壳体内时,壳体还可具有气室、配接结构、节流结构。气室与上述气孔相连通,且气体传感器置于气室中。配接结构形成于校正用的进气孔内,配接结构的孔径大小及形状是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的气嘴相连接。节流结构,形成于校正用的进气孔内,与配接结构相连,并位于注入校正用气体时的配接结构的下游侧。当把配接结构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内时,此校正配接组件,是以可拆卸的方式配置于壳体上,且校正配接组件使盖体阖上并固定于壳体。校正配接组件具有注入信道,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的气嘴连接,且该注入通道与该壳体的该些气孔之一连通。此外,也可把节流结构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上,与注入通道相连,并位于注入校正用气体时的注入通道的下游侧。在上述的气体感测装置中,校正配接组件可覆盖校正用的出气孔,也可不覆盖校正用的出气孔。在上述的气体感测装置中,盖体为阖上状态时,盖体遮盖住上述多个气孔中的部分气孔,当盖体为掀开状态时,暴露出上述多个气孔中的部分气孔。所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其于壳体上的气孔之一,还可具有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的气嘴直接连接的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因而,可以直接使用校正用气瓶,来对气体感测装置进行校正。凭借此配接结构可方便校正用气瓶注入校正气体,并简化校正流程。所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还可包括可拆卸的校正配接组件(calibrationadaptor),并将上述配接结构形成在此校正配接组件中。也可将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形成在此校正配接组件中。所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除了在壳体周围设置气孔外,还在可掀阖屏幕下方、或者是在可掀阖屏幕下方及上壳体进ー步设有气孔(辅助气孔),同时增加采样风扇进行强制吸引周界气体,可缩短检测时间。
以下分别进行更详细说明。[校正配接结构]请參考图6的实施范例,可将壳体102上的气孔单元102h之一,作为校正用气瓶的注入ロ(即进气孔102hi),使气体感测装置可利用一般的校正用气瓶进行校正。例如,选择靠近显示部106的ー侧的气孔(如位于头部侧的气孔102h)作为校正用气瓶的进气孔102hi,并选择邻近的两个气孔(如位于壳体的周缘侧部的相对两侧的气孔102h)作为校正用的出气孔102ho。在此,出气孔102ho与其它未作为注入ロ(进气孔102hi)的气孔可同为一般开放的孔洞(如图7),此外也可于出气孔ロ 102ho上覆盖ー挡片结构120(如图1)。当出气孔102ho为如图7所示的开放孔洞时,其出气方向则如箭头所示呈直线往外。当出气孔102ho上覆盖挡片结构120时,挡片结构120上具有开ロ 102h’,此开ロ 102h’与出气孔102ho的位置呈错开配置而不相对应,以使出气时,气流先受到挡片结构120的阻挡再转向。即如图6所示,出气时,气流先往下受阻再转往图6的右方。进气孔102hi (作为校正用气瓶的注入ロ的气孔)包括配接结构102ad、及与之连通的节流结构102th。配接结构102ad的孔径大小及形状被设计成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的气嘴连接,举例而言是长条形圆柱孔,藉此,当气体感测装置100连接校正用气瓶吋,可容易对校正用气瓶施压并直接输出校正用气体到气体感测装置100中。节流结构102th包括一毛细管结构,例如为ー细孔,位于配接结构102ad的下游侧,即由进气的流路关系看来,进入的校正气体是先经过配接结构102ad、节流结构102th才会通到气室102c,进而抵达气体传感器108。经由此结构,校正用气瓶所注入的气体,可以经由进气孔102hi的配接结构102ad、节流结构102th,被气体传感器108检出。且凭借此结构,可于校正期间,使注入气体感测装置100的气流量維持稳定,以缩短校正的时间。关于校正期间的出气动作,则是在校正用气瓶所注入的气体抵达气室102c之后,再经由出气孔102ho排出。如上述段落所载,出气孔102ho可为一般的开放的孔洞,也可以外覆ー个挡片结构120,且挡片结构120上具有开ロ 102h’,此开ロ 102h’与出气孔102ho的位置呈错开配置而不相对应,以使出气时,气流先受到薄片结构120的阻挡再转向。经由此结构,可快速把校正用气体,集中充入到气体传感器108所在的空间中(即气室102c),可进ー步提高校正的效率。
此外,为了进一歩加强气体感测装置的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还可以在气室102c中设置气体米样风扇150。此气体米样风扇150呈扁平型,位于气体传感器108的上方,换言之,其位于壳体102与气体传感器108之间,且气体米样风扇150是正对着后述的辅助气孔102h” (请參照下述多功能的气体感测装置的说明段落,例如是设置在图5C的设置位置150(1))。此气体采样风扇150的设置位置例如是在壳体102的如图5C的设置位置150(1)。气体采样风扇150是从上吸入气体并往侧边排出的,其为一般市售可得的迷你风扇,也称为鼓风机。本实施范例中的气体采样风扇150其外型大致呈方形,其排气边150a是四个侧边其中ー边,其配置的方式是大致使排气边150a对着出气孔102ho的流道以外的位置,以使排气的气流先受到气室102c的内壁的阻挡再转向,以加强气流的扩散速度。在此需说明的是,附图的气体采样风扇150仅为一例,此气体采样风扇150吸入气体并排到气室102c以促使气体的快速扩散,其外形、数量及配置方式可随壳体的气孔分布情形而变化,也可以随气孔在壳体的流道分布及气室形状而变化。举例而言,图6示出校正用的流道(即作为校正时进气用的进气孔102hi、与校正时排气用的出气孔102ho的流道)与气室102c相连,并在气室102c中设置了气体传感器108、与气体采样风扇150。此外,整 体观之,整个壳体也可以说是ー个大的气室,因而也可以在壳体102内的任何位置,例如是在电路板110上再设置额外的传感器,如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是气体成分侦测的传感器等,或可视实际需要而作其它类型配置。并于壳体102的内表面固定气体采样风扇150,并气体采样风扇150的位置对应于壳体102所加设的气孔单元102h,具体而言,使此气体采样风扇150的进气的部位面向此加设的气孔102h。经由气体采样风扇150,可将原本的被动测试(即等待环境气体在壳体内充分扩散)转换为主动导入环境气体的测试,可加快气体的检出。上述实施范例是使壳体102内含配接结构102ad、节流结构102th的例子。在上述例子中,可以直接使用校正用气瓶来对气体感测装置100进行校正。此外,也可在壳体上増加校正配接组件,并把部分的配接结构形成在此校正配接组件上,或是把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都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上。此举可使零件的维修替换变得更为容易。以下对校正配接组件的范例进行介绍。[校正配接组件(calibrationadaptor)]范例a.校正配接组件具有部分的配接结构请參考图8,其绘示校正配接组件组装至壳体的立体图。并请同时參考图9,其绘示图8的立体剖面图,其中电路板等组件已从图9省略,以使图式简洁,且便于说明气孔在壳体内的流道结构。举例而言,校正配接组件130可为ー罩体,其以可拆卸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02上。校正配接组件130具有注入信道132,其结构等同于前述配接结构102ad的一部分,其形状与孔径是适于与校正用气瓶的气嘴连接,且与壳体102的部分的配接结构102ad’连接,由注入通道132与部分的配接结构102ad’构成完整的配接结构102ad。此概念即是把部分的配接结构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130上,并把其它部分的配接结构形成在壳体102上。校正配接组件130上形成有气孔130h,至少有ー个气孔130h与壳体102的进气孔102hi相对应,另外,其它气孔130h也可以与壳体102的出气孔102ho相对应。挡片结构120可以覆于校正配接组件130的(与出气孔102ho相对应的)气孔130h上,也可以覆于壳体120的出气孔102ho上,端视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而定。如果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包覆了出气孔102ho的范围(如图9的例子),则可把挡片结构120设在校正配接组件130上;如果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未包覆出气孔102ho,例如是只覆于进气孔102hi附近的话,也可把挡片结构120设于壳体102上(如图1、图5A、图5B所示)。再请參考图10,其绘示出校正配接组件130与壳体102组装后的平面图。值得注意的是,校正配接组件130也可以比图10覆盖壳体102更多或更少范围,例如最少范围可以是只覆盖进气孔102hi的范围,并只有与进气孔102hi对应的气孔130h,多至可进ー步覆盖出气孔102ho的范围。再者,由于校正配接组件130与壳体102的接合方式并不是气密,所以,可以凭借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轮廓直接先阻挡来自出气孔102ho的排气,再透过校正配接组件130与壳体102之间的缝隙排出,所以挡片结构120也可以省略。如图9、图10所示,当校正配接组件130组装到壳体130上时,校正配接组件130使盖体104阖上并固定于壳体102。此时,注入通道132与壳体102的进气孔102hi (即上
述作为校正用气瓶注入ロ的气孔)相连通,且校正配接组件130可覆盖未与气瓶相连的其它气孔,如出气孔102ho。校正配接组件的外形不限,只要能大致覆盖住上述多个气孔,并露出与校正用气瓶注入ロ连通的气孔102hi即可,举例而言可使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轮廓与壳体102的外形轮廓相对应,可增加覆盖住气孔的面积。范例b.校正配接组件具有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请參考图11,其绘示校正配接组件与壳体组装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校正配接组件具有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其中电路板等组件已从图11省略,以使图式简洁,且便于说明气孔在壳体内的流道结构。类似范例a的结构,范例b与范例a的不同点在于范例b的校正配接组件130内还可具有节流结构130th,与注入通道132相连,且位于注入通道132的下游侧,此节流结构130th即等同于前述的壳体102中的节流结构102th,且此注入通道132即等同于前述的完整的配接结构102ad。此时,由于校正配接组件130同时具有注入信道132、及节流结构132th,所以在壳体102内可以不形成配接结构、与节流结构。校正配接组件130可与壳体上的多个气孔中任一气孔或数个气孔或全部气孔连通来进行校正动作。范例C.校正配接组件的其它变化例在上述范例a、b中,当使用校正配接组件覆盖出气孔时,挡片结构是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上,此时校正配接组件的外形轮廓,与壳体的外形轮廓相对应。当校正配接组件只负责注入校正用气体而不覆盖其它出气孔时,可更进ー步简化其结构,只要校正配接组件与待注入的气孔的周围外形大致相符即可,例如可缩小成ー个块体(未图示),立方体、长方体、图柱体等不限,只要其外形轮廓与待接合的气孔的周围外形大致相符即可。再者,当节流结构130th已形成于校正配接组件130内时(如范例b),壳体102上的任ー气孔102h都可作为进气孔,只要把校正配接组件130与壳体102上的任一气孔102h相接,就可以形成校正用气瓶的直接注入通道。[多功能的气体感测装置]所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具有可掀阖的显示部,使检测结果易读。另为了増加气孔的面积及数量,再进ー步缩短气体的检测的时间。还能够充分利用可掀阖的盖体104的特征,在壳体102被盖体104遮盖住的部分,进ー步设置了气孔102h (辅助气孔102h”),此些气孔102h (辅助气孔102h” )也与壳体102内的气室102c相连(未绘示其连接关系),藉此可加快环境气体在壳体102内的扩散速度,从而缩短检测时间。也就是说,当盖体104为阖上状态时,盖体104遮盖住上述多个气孔102h中的部分气孔102h(辅助气孔102h”),当盖体104为掀开状态时,暴露出上述多个气孔102h中的部分气孔102h (辅助气孔102h”)。此外,也可以在上壳体102a形成多个气孔(如图5B),举例而言,可以在按钮114下方的任意位置,当然并不限于此,可以在壳体上(上壳体、下壳体皆可)的任何位置。还可充分利用显示部106的特征,使得气体检测装置100不仅能显示检测状态,还能显示ー些附加的信息。举例而言,显示部可显示下列至少其中一者或其组合时间、日期、气体名称、气体浓度、电池状态、警报状态、温度、湿度。 且考虑到显示部106的大小限制,可以选择性地示出上述画面,例如,当气体感测装置100未进行气体检测时,显示部106可以显示当前的时间、或电池状态…等;而当进行气体检测时,显示部106则显示日期、气体名称、气体浓度、警报状态…等。此外,气体感测装置还可包括一 LED灯140,以外露形式或内藏形式设于壳体102,且LED灯140与电路部110连接(未绘示其连接关系)。藉此,气体感测装置100,还可具有照明功能。[校正方法]请參考图12,其说明对于上述气体感测装置所进行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10:经由按钮114(图8)设定,切换气体感测装置100进入校正模式,此时,显示部106会显示校正模式的选单,透过校正模式的选单,进入校正程序。。步骤S120 :阖上盖体104,把校正配接组件130配置到壳体102上,至此,使校正配接组件130的注入信道132与壳体102上的一个气孔102h(102hi)连通,并覆盖其它的气孔102h(102ho)。在此步骤S120中覆盖气孔102ho的方式可以凭借校正配接组件130上的挡片结构120来覆盖102ho,也可以不使用挡片结构120而仅凭借校正配接组件130的外形轮廓来覆盖气孔102ho,此外,也可以使校正配接组件130不覆盖气孔102ho而是凭借设于壳体102上的挡片结构120来覆盖气孔102ho。步骤S130 :提供一校正用气瓶,并连接校正用气瓶与校正配接组件130,使校正用气瓶的气嘴与注入通道132相连通,也就是将校正用气瓶的气嘴,插入校正配接组件130的注入信道132。此校正用气瓶,例如为可携式高压气体校正罐,内含已知浓度的已知气体,且校正罐具备气密弹カ的气嘴。步骤S140 :透过校正配接组件130,把正压校正气体注入到气体感测装置100内。此时,校正气体由注入通道132注入,并排挤原壳体102中的气体,此受排挤的气体便从出气孔102ho经由挡片结构120上的开ロ 102h’泄出。此外,受排挤的气体也可以利用校正配接组件130与壳体102之间的缝隙泄出。在上述步骤S140中,不论节流结构是形成在壳体内或是形成在校正配接组件内,都可凭借此节流结构,将注入的气体流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使检测期间中气体流量维持稳定。步骤S150 :重复上述注入气体的步骤S140,直到显示部106所显示的气体的測定浓度值达稳定。例如连续两次或数次的显示值的差值在某个百分比范围内,如在3%、5%、或10%以内,则视为稳定。步骤S160 :根据显示部106所显示的測定浓度值与校正浓度值的差值,来调整该測定浓度值(即调整显示值),以完成校正与查核程序。接下来,类似于上述步骤S130 S140,改以零空气罐作为校正罐来进行排气归零校正。步骤S170 :改以零空气罐作为校正罐,透过零空气罐注入气体。步骤S180 :重复上述注入气体的步骤S170,直到显示部106所显示的气体的測定浓度值达稳定。例如连续两次或数次的显示值的差值在某个百分比范围内,如在3%、5%、或10%以内,则视为稳定。步骤S190 :根据显示部106所显示的測定浓度值与校正浓度值的差值,来调整该 測定浓度值(即调整显示值)归零。上述校正流程是以先以校正气体罐进行校正,再以零空气罐进行归零校正,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先进行归零校正再进行校正气体罐的校正,亦或者是也可以单独只进行校正气体罐校正、或零空气罐校正。在此需进ー步说明的是,在上述的校正流程中,不论是以校正气体罐或是零空气罐进行校正时,于注入气体的步骤之前、之后、或者是同时,还可控制采样风扇150进行运转,以加快校正气体的扩散,缩短校正时间。此外,如果在进行了某次气体检测之后,随后又要进行检测时,为了使前后的检测结果不要互相干扰,这个时候可以先进行归零校正。如果此时手边没有零空气罐,或者是基于某些原因不使用零空罐,而又需要进行归零校正时,可以先把整个气体传感器100移动到一个空气干净的环境下,单单控制采样风扇150的強制运转,就可以把气体传感器100中残留的检测气体冲出。根据上述关于采样风扇150的记载可知,采样风扇150可以兼具加快气体导入的功能、及冲出残留检测气体的功能。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如上公开,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102),具有至少一气孔单元(102h),连通该壳体(102)内外; 一盖体(104),设置于该壳体(102)上; 一气体传感器(108),设于该壳体(102)内,该气体传感器(108)有一感测数据;以及 一显示部(106),设置于该盖体(104)上,该显示部电性连接该气体传感器,并接收与显示该感测数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孔单元包括作为校正用的第一气孔(102hi),作为校正用的第二气孔(102ho),其中该壳体(102)还具有 一气室(102c),与该气孔单元(102h)相连通,且该气体传感器(108)的感测区面向该气室(102c); 一配接结构(102ad’),形成于该校正用的第一气孔(102hi)内,该配接结构(102ad’)的孔径大小及形状是适于与一校正用气瓶的一气嘴相连接; 一节流结构(102th),形成于该校正用的第一气孔(102hi)内,与该配接结构(102ad’)相连,并位于注入校正用气体时的该配接结构(102ad)的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一校正配接组件(130),以可拆卸的方式配置于该壳体(102)上,该校正配接组件(130)使该盖体(104)阖上并固定于该壳体(102), 该校正配接组件(130)具有一注入通道(132),适于与一校正用气瓶的气嘴连接,且该注入通道(132)与该壳体(102)的该气孔单元的气孔之一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校正配接组件(130)还具有一节流结构(130th),与该注入通道(132)相连,并位于注入校正用气体时的该注入通道(132)的下游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该气嘴连接的该气孔是作为校正用的第一气孔,其它气孔是作为校正用的第二气孔,且该校正配接组件(130)覆盖该校正用的第二气孔(102ho)。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校正配接组件(130)还具有 与该校正用的第二气孔(102ho)对应的第一气孔(130h);以及 一挡片结构(120),覆于该第一气孔(130h),该挡片结构(120)上具有一开口(102h’),该开口(102h’ )与该第一气孔(130h)呈错开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该气嘴连接的该气孔是作为校正用的第一气孔,其它气孔(102ho)是作为校正用的第二气孔,且该校正配接组件(130)未覆盖该校正用的第二气孔(102ho)。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该校正配接组件(130)还具有 与该校正用的第二气孔(102ho)对应的第三气孔(130h);以及 一挡片结构(120),覆于该第三气孔(130h),该挡片结构(120)上具有一开口(102h’),该开口(102h’ )与该第三气孔(130h)呈错开配置。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节流结构(102th)包括节流孔。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轴设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盖体第一表面,该盖体第一表面可盖合在该壳体上,该盖体第一表面可遮蔽该气孔单元,当该盖体(104)为阖上状态时,该盖体(104)遮盖住该气孔单元(102h)中的部分气孔(102h”),当该盖体(102h)为掀开状态时,暴露出该气孔单元(102h)中的该部分气孔(102h”)。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暴露出的该部分气孔(102h”)是作为一辅助气孔,且该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一气体采样风扇(150)固定于该壳体(102)内,且位于该气室(102c)中,且介于该壳体(102)与该气体传感器(108)之间,且对着该辅助气孔(102h”)。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包括一电路部(110),设于该壳体(102)内,电性连接该气体传感器和该显示部,并接收该感测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包括一气体采样风扇(150),位于该壳体(102)内,利用该气体采样风扇(150)的运转,以对该壳体(102)的内部进行气体冲出的动作。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感测装置为可携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一USB接口(112),以外露形式或内藏形式设于该壳体(102),且该USB接口(112)与该电路部(110)连接,适于连接一电源输入至该气体传感器(108),并适于对外连接至一电子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或打印机。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部(106)显示下列至少其中一者或其组合 时间、日期、气体名称、气体浓度、电池状态、警报状态、温度、湿度、声音。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感测装置未进行气体检测时,该显示部(106)显示当前的时间,当进行气体检测时,该显示部显示日期、气体名称、气体浓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进行气体检测时,该显示部(106)进一步显示电池状态、及警报状态至少其中一者。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按钮(114),设置于该壳体(102),该按钮(102)与该电路部(110)连接。
2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以可掀阖的方式配置于该壳体(102)上。
2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一LED灯(140),以外露形式或内藏形式设于该壳体(102),且该LED灯(140)与该电路部(110)连接。
23.—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的校正方法,包括 提供该校正用气瓶; 将该校正用气瓶的该气嘴插入该壳体(102)的该配接结构(102ad’),并注入气体;利用该壳体(102)的该节流结构(102th),将注入的该气体的流量限制在一定范围;重复上述注入该气体的步骤,直到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该气体的测定浓度值的变动在一预定范围内;根据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该测定浓度值与校正浓度值的差值,来调整该测定浓度值。
24.—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的校正方法,包括 提供该校正用气瓶; 将该校正用气瓶的该气嘴插入该校正配接组件(130)的该注入通道(132),并注入气体; 利用该校正配接组件(130)的该节流结构(130th),将注入的该气体的流量限制在一定范围; 重复上述注入该气体的步骤,直到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该气体的测定浓度值的变动在一预定范围内; 根据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该测定浓度值与校正浓度值的差值,来调整该测定浓度值。
25.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气体感测装置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感测装置还包括一气体采样风扇(150),位于该壳体(102)内,且于该校正方法中,还包括 在注入该气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控制该气体采样风扇(150)进行运转。
全文摘要
一种气体感测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显示部、气体传感器。壳体具有连通壳体内外的至少一气孔单元。盖体设置于壳体上。显示部设置于盖体上。气体传感器设于壳体内。显示部与气体传感器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G01N33/00GK102955017SQ2011104475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高明哲, 王启帆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