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937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轴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确定其轴向游隙,对于不可调整的轴承,在设计时已经选好游隙,在装配时不需要调整,而对于装配可调整的轴承则需要在装配前调整内环隔圈或外环隔圈的厚度来保证合适的使用游隙。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人工撬动或使用量具测量,其测量结果不能直观显示出轴承游隙且有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不准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测量精度高的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转盘、托盘以及芯体, 所述托盘套装在转盘上,所述芯体螺装在转盘内,芯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托盘的内孔直径,并坐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上安装有把手,所述芯体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压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升降使转盘托着托盘上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外圈相对轴承内圈上移或下移,在移动的过程中观察百分表的指针并记录百分表的摆动范围,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重复操作数次,即可得出轴承的精确游隙,通过上述操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使得测量数据的精确,同时不损伤轴承,保证轴承的使用精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制造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轴承的批量生产和测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转盘;2、托盘;3、芯体;3-1、环形凸台;4、把手;5、紧固件;6、压盖;7、轴
承内圈;8、轴承外圈;9、百分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转盘1、托盘2以及芯体3所述托盘2套装在转盘1上,,所述芯体3螺装在转盘1内,芯体3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3-1,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托盘的内孔直径,并坐装在转盘1上,所述转盘1上安装有把手4,所述芯体3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5安装有压盖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测量时根据轴承内、外圈的尺寸选择合适大小的芯体 3和托盘2,然后将轴承内圈7套在芯体3上,芯体3与轴承内圈7的配合为间隙配合,轴承内圈7坐装在芯体3的环形凸台3-1上;再将轴承外圈8套在轴承内圈7上,使轴承外圈8 下端面与托盘2接触,轴承内圈7上部用压盖6压住,用合适的力矩拧紧紧固件5,将两块百分表9的测头测于轴承外圈8的上端面。人工把持把手4转动转盘1,使转盘1托着托盘 2、轴承外圈8相对轴承内圈7上移,观察两块百分表9的指针,直至指针不在转动,然后再反方向转动转盘1,这时轴承外圈8下移,指针将反方向转动,直至指针不在转动,记录下两块百分表9的摆动范围,计算出两块表的平均数。重复操作数次,计算平均数即可得出轴承的精确游隙。通过上述操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使得测量数据的精确,同时不损伤轴承,保证轴承的使用精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制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轴承的批量生产和测量。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转盘、托盘以及芯体,所述托盘套装在转盘上,所述芯体螺装在转盘内,芯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托盘的内孔直径,并坐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上安装有把手,所述芯体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压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转盘、托盘以及芯体,所述托盘套装在转盘上,所述芯体螺装在转盘内,芯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托盘的内孔直径,并坐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上安装有把手,所述芯体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压盖。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测量时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使得测量数据的精确,同时不损伤轴承,保证轴承的使用精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制造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轴承的批量生产和测量。
文档编号G01B5/14GK201964864SQ20112007345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宋殿涛, 蔡忠诚, 邓文军 申请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