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967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干体校验炉(干体炉)上的双区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便携式温度校验仪(干体炉)采用的加热装置均为单区加热,即 加热块上下不分区,从上到下为一根加热丝,一个测温传感器。这种不分区的加热方式导致加热块上部和被测传感器带走大量的热量,热量损失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加热块下部温度不一致,很难保证温度检定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时间短、稳定时间快,能耗低的双区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区加热装置,包括炉芯,用于对所述炉芯加热的加热体以及用于控制加热的控制系统,其中,加热体7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加热体7 上部的1/3处为上部加热区3,别外2/3为下部加热区6,所述上部加热区3与下部加热区 6的任意侧面上下两端对应加工有上部加热区盲孔9和下部加热区盲孔10,所述上部加热区盲孔9内设置有上部测温传感器5,所述下部加热区盲孔10内设置下部测温传感器6,所述上部测温传感器5和下部测温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该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加热体7的外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加热体下部区域加热时,上部区域也同时加热,下部区域测温传感器测得下部温度Q1,上部区域传感器测得上部温度Q2,温度控制系统设定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温差Q2-Q1=0. 2V,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下部加热区域的热量损失,降低加热时间,提高了温场的稳定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被测温度传感器,2 .炉芯,3.上部加热区,4.下部加热区,5.上部测温传感器, 6.下部测温传感器,7.加热体,8.保温层,9.上部加热区盲孔,10下部加热区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配合一较佳实施例对本项目所研发产品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说明, 以利于对本项目的了解。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加热装置,应用在便携式温度校验器(干体炉)上的加热装置,加热时,被测温度传感器1置于炉芯2,炉芯2置于上端开口的圆柱体的加热体7中,加热体7上部的1/3处设为上部加热区3,别外2/3为下部加热区6,加热体7的任意侧面上下两端对应加工安插上部加热区盲孔9和下部加热区盲孔10内分别设置上部测温传感器5和下部测温传感器6,控制系统先通过下部测温传感器6采集到加热体7的下部加热区4的温度从而发出下部加热区4的加热指令,同时控制系统也通过测温传感器5采集到上部加热区3的温度经过系统处理器计算发出上部加热区3是否加热的指令。当下部加热区4温度达到Ql时,上部加热区3为Q2,,Q2略大于Q1,所以Ql上部无热量损失,比现有的单区加热装置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下部加热区(温场)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双区加热装置,包括炉芯,用于对所述炉芯加热的加热体以及用于控制加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7)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加热体(7)上部的1/3处为上部加热区(3),别外2/3为下部加热区(6),所述上部加热区(3)与下部加热区(6)的任意侧面上下两端对应加工有上部加热区盲孔(9)和下部加热区盲孔(10),所述上部加热区盲孔(9)内设置有上部测温传感器(5),所述下部加热区盲孔(10)内设置下部测温传感器 (6),所述上部测温传感器(5)和下部测温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温层(11), 所述保温层(11)设置在所述加热体(7)的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炉芯、加热体和控制系统;其中,加热体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上部的1/3处为上部加热区,别外2/3为下部加热区,上部加热区与下部加热区的任意侧面上下两端对应加工有上部加热区盲孔和下部加热区盲孔,上部加热区盲孔内设置有上部测温传感器,下部加热区盲孔内设置下部测温传感器,并与控制系统连接;加热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加热体下部区域加热时,上部区域也同时加热,下部区域测温传感器测得下部温度Q1,上部区域传感器测得上部温度Q2,温度控制系统设定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温差Q2-Q1=0.2℃,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下部加热区域的热量损失,降低加热时间,提高了温场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01K15/00GK202255688SQ2011202644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赵金桥 申请人:北京斯贝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