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201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物理性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岩心润湿性测量是石油物理性质测量的基础实验,测量方法较多,其中自吸吸入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精细实验及研究中最为常用。自吸吸入方法采用普通润湿性测量仪(见图1),其主要是一玻璃容器4,细端具有计量刻度41,测量时岩心20置于玻璃容器4内。受材料性能限制,该测量仪只能在常压下测量岩心在液体中的润湿性,不能模拟油藏温度与压力条件。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水相、油相都将对岩心润湿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油相中含有不同含量的轻质组分(常温常压为气态)时,岩心润湿性变化程度更为复杂。如何定量分析岩心润湿性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影响程度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由于自吸吸入方法在分析上的优势,其仍将是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的重要研究方法,但是针对油藏高温高压环境,现有仪器不具备高温高压测试条件,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自吸吸入方法原理为基础,提供一种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满足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岩心润湿性,具有常规测量方法的测量分析精度,且易于操作、实施。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其中所述高压容器部分设置有容器筒,容器筒上端封闭并设置一测量管接口连通容器内空间;容器筒下端为敞开口设计,并设有一端盖扣在该容器筒下端实现密封;且该端盖上装有供向容器内注入待测流体及调整压力的阀门;所述观察部分包括测量管,通过所述测量管接口安装在容器筒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端盖与容器筒采用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实现密封;所述测量管与测量管接口采用锥形丝扣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观察部分包括测量管、上端盖、下端盖和压帽;其中所述测量管包括套设的外筒和玻璃管,外筒中部开有通透槽;玻璃管外侧标定有刻度;外筒和玻璃管之间存在环空,环空内为灌注的透明强力胶;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分别设置在测量管上、下端,密封外筒和玻璃管之间环空的上、下端;所述压帽设置在玻璃管上端,密封玻璃管上端口。[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外筒为钢质金属筒,中部通透槽宽度Icm ;所述玻璃管为石英玻璃管,外侧标定刻度为体积刻度,最小刻度为0. 02ml。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与测量管之间均采用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实现密封;所述压帽与玻璃管上端口之间采用丝扣连接实现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容器筒上部呈圆台状,有效防止油滴粘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为密封后整体承压40MPa以上的材质制成的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高压容器内还选择性地设置有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该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部分、单向通孔钢柱以及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筒体部分包括底部开口的钢质外筒以及胶筒;外筒套设在胶筒外,胶筒内部提供容置岩心的空间;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有贯通的流体进出孔;外筒与胶筒筒壁之间存在环空,该环空是提供围压的空间,且外筒壁上设置有供流体进出所述环空的围压孔;所述单向通孔钢柱为上部能伸入胶筒内部空间的柱体,该单向通孔钢柱顶部为放置岩心的平台,单向通孔钢柱下部设置在胶筒内部空间外;所述胶筒为在围压作用下能紧密包裹其内部容置的岩心及岩心下方的单向通孔钢柱而不致使岩心及单向通孔钢柱下落的弹性胶筒;并且,所述单向通孔钢柱中设置有供流体贯穿钢柱而与钢柱顶部放置的岩心接触的单向通孔结构;所述筒体部分与伸入胶筒内部空间的单向通孔钢柱之间设置密封组件; 在围压作用下,形成供流体经单向通孔钢柱的单向通孔与单向通孔钢柱顶部放置的岩心接触后渗流经岩心、并从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的流体进出孔流出的流体通道;所述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的流体进出孔连接有将流体引出高压容器外的流体引出管;所述单向通孔钢柱的单向通孔连接有将流体从高压容器外引入该单向通孔的流体引入管;该岩心夹持装置安装在高压容器内,岩心夹持装置下部悬空,存在单向通孔钢柱及其上端放置的岩心下行而完全从胶筒中释放出的空间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中,所述岩心夹持装置的密封组件包括胶筒端密封组件、钢柱密封组件以及外端盖;其中所述外筒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胶筒端密封组件包括胶筒密封卡环以及内端盖;胶筒密封卡环将胶筒端口固定,并设有0型圈和环状垫片,借助0型圈和环状垫片的作用与外筒内壁紧密结合;内端盖具有内、外螺纹,内端盖的内螺纹与外筒下端的外螺纹螺接,实现胶筒和外筒间的密封;所述钢柱密封组件包括环状柱塞,其上、下部均设置有0型圈,环状柱塞在其下部 0型圈的配合下在外端盖内部有一段行程(行程大小可根据需要定量设计),底部与外筒及胶筒的环空连通,在围压的作用下,环状柱塞配合上部的0型圈密封单向通孔钢柱外壁,将钢柱固定;所述外端盖设置内螺纹,与所述内端盖外螺纹螺接;外端盖内部设有环状槽;外端盖外壁一侧设有用以提供环状柱塞的驱动动力的环状槽连接的通道,保证环状柱塞的有效行程;外端盖底部中心设置供单向通孔钢柱通过的通孔;外端盖底部端面设有一卡槽, 卡槽内设置一个用于当岩心顶部下行至外端盖下方瞬间而通过作用力将岩心推向高压容器的中部的弹片;所述单向通孔钢柱设置有基体、盖体、0型圈、限流体和密封塞;其中基体内部设有通孔,通孔顶部有与密封塞配合的空间;基体上部设有外螺纹与盖体连接;盖体内设有内螺纹与基体连接,中部设有通孔;0型圈位于限流体和盖体间,密封隔断盖体和基体内部通孔内的流体;限流体内壁上设有细孔,在顶端与盖体的中部通孔形成通路;内部是容纳密封塞的空间,设有与密封塞配合的小锥体;密封塞具有单向阀结构,当流体方向由下向上时,密封塞向上不再密封,流体由限流体壁上的细孔进入盖体通孔;当流体方向由上向下时,密封塞向下与0型圈形成密封,阻止盖体内流体进入基体内;并且,所述岩心夹持装置还设置有围压管,该围压管连通外筒与胶筒筒壁之间的环空与外端盖的环状槽,当注入流体进入外筒-胶筒间的环空及外端盖的环状槽时,可使围压等值作用在环空及环状柱塞上,达到密封岩心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容置驱替流体的容器,将驱替流体泵入高压容器内的驱替泵以及用于回收驱替流体的回收容器。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根据需要还可包括必要的管路、阀门等。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进行岩心润湿性测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①准备工作,测量工作开始前,测量岩心饱和度、饱和煤油体积等参数;②将岩心放入容器筒内,连接测量管,上好端盖;③由端盖下方阀门注入待测水相,由测量管上端排出;当水相呈连续流出时,停止注入,并上好测量管上端压帽;此时容器筒及测量管内充满水;④将测量装置整体置于恒温箱内,升温并稳定在油藏温度;逐渐注入水升压至油藏压力后进入观察测量阶段;⑤根据自吸吸入方法,定时测量排出油量(受岩心润湿性及浮力影响,岩心内的油不断被周围的水相排出,并在测量管内聚集,容器筒上部呈圆台状是为了防止油滴粘附);⑥到达设计时间后,测量自吸水排油量;⑦驱替过程及测量参数参见相关实验(SY-T 5153-1999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 不再赘述。由相关公式计算该岩心的相对润湿指数,判断润湿性。测量完成后需要缓慢卸压,原因是测量管钢体、强力胶和玻璃管材质对压力传导存在差异。与常规润湿性测量仪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具有以下优点[0043]1.测量装置以自吸吸入方法原理为基础,测量分析的理论依据充分;2.测量装置满足了油藏高温高压条件;3.测量装置易于操作。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润湿性测量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心润湿性所用实验装置中的高压容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心润湿性所用实验装置中的观察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A、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心润湿性所用实验装置中的观察部分的外筒、玻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套设的外筒和玻璃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A、图6B、图6C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心润湿性所用实验装置中的观察部分的上端盖、下端盖、压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心润湿性所用实验装置中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筒体部分组件结构及岩心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的盖体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A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的限流体和密封塞以及0型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B为所述单向通孔钢柱的限流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2C为所述单向通孔钢柱的限流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胶筒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A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B为单向通孔钢柱密封组件中环状柱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A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外端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B为外端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C为外端盖上设置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单向通孔钢柱底端所连接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的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岩石润湿性的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请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30按照自吸吸入方法测试原理制成,其主要包括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其中所述高压容器部分具体结构可结合参见图3,其设置有上部呈圆台状的容器筒 301,容器筒301上端封闭并设置一测量管接口 3011连通容器内空间;容器筒下端为敞开口设计,并设有一端盖302扣在该容器筒下端,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实现密封;且该端盖 302上装有供向容器内注入待测流体及调整压力的阀门3021 ;所述观察部分具体结构可结合参见图4,主要是包括测量管303,通过所述测量管接口 3011安装在容器筒上,锥形丝扣连接;观察部分还设置有上端盖304、下端盖305和压帽306。观察部分的各组件结构请参见图5A、图5B、图5C和图6A、图6B、图6C,其中所述测量管303包括套设的外筒3031和玻璃管3032,外筒3031为钢质金属筒, 中部开有Icm宽度通透槽30311 (主要是作为观察窗)(见图5A);玻璃管3032为石英玻璃管,外侧标定有体积刻度,最小刻度为0. 02ml (见图5B);外筒3031和玻璃管3032之间存在环空30312,环空内为灌注的透明强力胶(见图5C);所述上端盖304 (见图6A)、下端盖305 (见图6B)均为圆形,分别设置在测量管上、 下端,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密封外筒和玻璃管之间环空的上、下端;下端盖下部设置用于连接高压容器筒顶端测量管接口的连接部;所述压帽306 (见图6C)为圆形,设置在玻璃管上端,丝扣连接密封玻璃管上端口。该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连接密封后,整体承压可达40MPa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的高压容器内还设置有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10,其结构请参见图7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筒体部分、 单向通孔钢柱104以及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胶筒端密封组件、钢柱密封组件以及外端盖107 ;其中1.筒体部分。所述筒体部分包括底部开口的钢质外筒101以及具有弹性的胶筒 102 ;外筒101套设在胶筒102外,胶筒102与外筒101顶部紧密接触,不存在空间,胶筒102 内部提供容置岩心20的空间;外筒101及胶筒102顶部设置有贯通的流体进出孔,与接口管103连接,可与润湿性测量装置的外面管路连接;外筒101与胶筒102筒壁之间存在环空,该环空是提供围压的空间,且外筒101壁上设置有供流体进出所述环空的围压孔1011, 连接一围压管1017,用于向环空内注入流体以提供围压;外筒101下端有外螺纹;所述胶筒 102内部顶端还设置有具有孔隙结构的垫片1021,厚1mm,与胶筒102上端紧密接触,该垫片1021用于置于岩心20顶部,孔隙结构使岩心20顶部端面的渗流保持与内部状态一致; 关于外筒101、胶筒102、垫片1021、岩心20的结构可同时参见图8。在围压作用下,胶筒102紧密包裹岩心20和岩心下方的单向通孔钢柱的部分柱体 (关于单向通孔钢柱的具体结构参见后述),保证实验注入流体在岩心20内部渗流。2.单向通孔钢柱。如图7所示,单向通孔钢柱104为上部能伸入胶筒102内部空间的柱体,该单向通孔钢柱104顶部为放置岩心20的平台,单向通孔钢柱104下部设置在胶筒102内部空间外。该单向通孔钢柱104主要包括基体1041、盖体1042、0型圈1043、限流体1044和密封塞1045,组合图见图9。基体1041内部有通孔,通孔顶部有与密封塞1045 配合的空间;基体上部设有外螺纹(用于与盖体连接),见图10。在所述单向通孔钢柱104 顶端与岩心20之间还进一步设置具有亲油疏水性质的垫片1046(参见图11),该垫片1046 固定在盖体1042上端,呈孔隙结构,孔隙直径平均在1 10 μ m范围内。盖体1042内有内螺纹与基体连接,中部有通孔(参见图11)。0型圈1043位于限流体1044和盖体1042间, 对盖体1042和基体1041的通孔内的流体起密封隔断作用。限流体1044内壁上有细孔,在顶端与盖体1042的中部通孔形成通路;内部是容纳密封塞1045的空间,还设有与密封塞 1045配合的小锥体,保证密封塞1045上下运动时保持平稳、密封作用良好。密封塞1045具有单向阀的作用,当流体方向由下向上时,密封塞1045向上不再密封,流体由限流体1044 壁上的细孔进入盖体;当流体方向由上向下时,密封塞1045向下与0型圈1043形成密封, 阻止盖体1042内流体进入基体1041内;见图12A、图12B、图12C。3.胶筒端密封组件。所述胶筒端密封组件包括胶筒密封卡环105以及内端盖106, 还设有0型圈1051和环状垫片1052,见图13 ;胶筒密封卡环105将胶筒102下端口固定, 借助0型圈1051和环状垫片1052的作用与外筒101内壁紧密结合;内端盖106具有内、外螺纹,内螺纹与外筒101连接,保证胶筒和外筒间的密封,内端盖106外螺纹与外端盖107 连接。4.钢柱密封组件。所述钢柱密封组件包括环状柱塞108,其上、下部均设置有0型圈,见图14A、图14B ;环状柱塞108在其下部0型圈的配合下在外端盖107内部有一定量的行程,底部与外筒101及胶筒102的环空连通,在围压的作用下,环状柱塞配合上部的0型圈密封单向通孔钢柱104外壁,将钢柱104固定,使外部高压流体无法沿钢柱104外壁进入岩心20。5.外端盖。外端盖107结构见图15A、图15B、图15C ;外端盖107设置有一弹片 1071 ;外端盖107设有内螺纹与内端盖106连接,内部有环状槽,外壁一侧有环状槽连接的通道,用以提供环状柱塞108的驱动动力,保证环状柱塞108的有效行程;底部中心有通孔允许钢柱104通过;底部端面有一卡槽,用于固定弹片1071,弹片为0. 02mm厚钢片,当岩心 20顶部下行至外端盖107下方瞬间,弹片1071作用力将岩心20推向润湿性测量装置的中部。另,请结合参见图7、图18所示,围压管1017将外筒-胶筒间的环空与外端盖的环状槽连通,通过三通连接到测量装置高压容器外的驱替泵C上。驱替泵C的注入流体进入外筒-胶筒间的环空及外端盖的环状槽,使围压等值作用在环空及环状柱塞108上,达到密封岩心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还包括有连接管109。如图16所示,该连接管由高压软管1091和高压钢管1092构成,高压软管1091顶部与单向通孔钢柱 104底部连接,软管承压4MPa以上。高压钢管1092与软管连接,并由润湿性测量装置的底部端盖穿出,外密封连接。该岩心夹持装置10安装在高压容器内,岩心夹持装置10下部悬空,存在单向通孔钢柱104及其上端放置的岩心20下行而完全从胶筒中释放出的空间距离,参见图17。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能达到围压50MPa,岩心驱替压力40MPa的性能;装
9置体积小巧,最大外径40mm,有效长度(外筒101顶端至外端盖107下端)110mm,岩心最大长度为80mm。本实用新型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容置驱替流体的容器1、 2、3,将驱替流体泵入高压容器内的驱替泵A、B、C以及用于回收驱替流体的回收容器5,参见图18。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进行岩心润湿性测量时,是依照以下方法原理进行1.方法原理岩石润湿性自吸吸入方法,考虑了油、水、岩石三者之间选择润湿的特性。油水与孔隙介质接触时,由于界面能的差异,一种流体较另一种流体更容易润湿岩石表面,并自发从油层岩石孔隙表面将另一种流体排开,当孔隙介质充满油后(水相呈束缚状态),水能自动替代油时(简称自动吸水),当孔隙介质充满水后(油相呈残余状态),油能自动替代水时(简称自动吸油),根据吸水排油或吸油排水的处理量的多少,可定量的判断油层岩石的润湿性。润湿性计算和评定方法采用水润湿指数、油润湿指数和相对润湿指数表述。通过测定岩石的自吸水排油量、水驱排油量、自吸油排水量和油驱排水量。分别用以下式(1)、式 ⑵计算水润湿指数和油润湿指数,再用式(3)计算相对润湿指数。公式如下
权利要求1.一种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其中所述高压容器部分设置有容器筒,容器筒上端封闭并设置一测量管接口连通容器内空间;容器筒下端为敞开口设计,并设有一端盖扣在该容器筒下端实现密封;且该端盖上装有供向容器内注入待测流体及调整压力的阀门;所述观察部分包括测量管,通过所述测量管接口安装在容器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容器筒采用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实现密封;所述测量管与测量管接口采用锥形丝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部分包括测量管、上端盖、下端盖和压帽;其中所述测量管包括套设的外筒和玻璃管,外筒中部开有通透槽;玻璃管外侧标定有刻度; 外筒和玻璃管之间存在环空,环空内为灌注的透明强力胶;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分别设置在测量管上、下端,密封外筒和玻璃管之间环空的上、下端;所述压帽设置在玻璃管上端,密封玻璃管上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为钢质金属筒,中部通透槽宽度Icm ;所述玻璃管为石英玻璃管,外侧标定刻度为体积刻度, 最小刻度为0. 02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 下端盖与测量管之间均采用丝扣连接并通过0型圈实现密封;所述压帽与玻璃管上端口之间采用丝扣连接实现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筒上部呈圆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为密封后整体承压40MPa以上的材质制成的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量装置的高压容器内还设置有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该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部分、单向通孔钢柱以及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筒体部分包括底部开口的钢质外筒以及胶筒;外筒套设在胶筒外,胶筒内部提供容置岩心的空间;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有贯通的流体进出孔;外筒与胶筒筒壁之间存在环空,该环空是提供围压的空间,且外筒壁上设置有供流体进出所述环空的围压孔;所述单向通孔钢柱为上部能伸入胶筒内部空间的柱体,该单向通孔钢柱顶部为放置岩心的平台,单向通孔钢柱下部设置在胶筒内部空间外;所述胶筒为在围压作用下能紧密包裹其内部容置的岩心及岩心下方的单向通孔钢柱而不致使岩心及单向通孔钢柱下落的弹性胶筒;并且,所述单向通孔钢柱中设置有供流体贯穿钢柱而与钢柱顶部放置的岩心接触的单向通孔结构;所述筒体部分与伸入胶筒内部空间的单向通孔钢柱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在围压作用下,形成供流体经单向通孔钢柱的单向通孔与单向通孔钢柱顶部放置的岩心接触后渗流经岩心、并从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的流体进出孔流出的流体通道;所述外筒及胶筒顶部设置的流体进出孔连接有将流体引出高压容器外的流体引出管;所述单向通孔钢柱的单向通孔连接有将流体从高压容器外引入该单向通孔的流体引入管;该岩心夹持装置安装在高压容器内,岩心夹持装置下部悬空,存在单向通孔钢柱及其上端放置的岩心下行而完全从胶筒中释放出的空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夹持装置的密封组件包括胶筒端密封组件、钢柱密封组件以及外端盖;其中所述外筒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胶筒端密封组件包括胶筒密封卡环以及内端盖;胶筒密封卡环将胶筒端口固定, 并设有0型圈和环状垫片,借助0型圈和环状垫片的作用与外筒内壁紧密结合;内端盖具有内、外螺纹,内端盖的内螺纹与外筒下端的外螺纹螺接,实现胶筒和外筒间的密封;所述钢柱密封组件包括环状柱塞,其上、下部均设置有0型圈,环状柱塞在其下部0型圈的配合下在外端盖内部有一段行程,底部与外筒及胶筒的环空连通,在围压的作用下,环状柱塞配合上部的0型圈密封单向通孔钢柱外壁,将钢柱固定;所述外端盖设置内螺纹,与所述内端盖外螺纹螺接;外端盖内部设有环状槽;外端盖外壁一侧设有用以提供环状柱塞的驱动动力的环状槽连接的通道,保证环状柱塞的有效行程;外端盖底部中心设置供单向通孔钢柱通过的通孔;外端盖底部端面设有一卡槽,卡槽内设置一个用于当岩心顶部下行至外端盖下方瞬间而通过作用力将岩心推向高压容器的中部的弹片;所述单向通孔钢柱设置有基体、盖体、0型圈、限流体和密封塞;其中基体内部设有通孔,通孔顶部有与密封塞配合的空间;基体上部设有外螺纹与盖体连接;盖体内设有内螺纹与基体连接,中部设有通孔;0型圈位于限流体和盖体间,密封隔断盖体和基体内部通孔内的流体;限流体内壁上设有细孔,在顶端与盖体的中部通孔形成通路;内部是容纳密封塞的空间,设有与密封塞配合的小锥体;密封塞具有单向阀结构,当流体方向由下向上时, 密封塞向上不再密封,流体由限流体壁上的细孔进入盖体通孔;当流体方向由上向下时,密封塞向下与0型圈形成密封,阻止盖体内流体进入基体内;并且,所述岩心夹持装置还设置有围压管,该围压管连通外筒与胶筒筒壁之间的环空与外端盖的环状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容置驱替流体的容器,将驱替流体泵入高压容器内的驱替泵以及用于回收驱替流体的回收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藏条件下岩心润湿性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容器部分和观察部分;其中所述高压容器部分设置有容器筒,容器筒上端封闭并设置一测量管接口连通容器内空间;容器筒下端为敞开口设计,并设有一端盖扣在该容器筒下端实现密封;且该端盖上装有供向容器内注入待测流体及调整压力的阀门;所述观察部分包括测量管,通过所述测量管接口安装在容器筒上。该测量装置的高压容器内还可设置有油藏条件下具有释放功能的岩心夹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以自吸吸入方法原理为基础,测量分析的理论依据充分,满足了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且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G01N13/00GK202339308SQ2011204904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孙文悦, 李军, 李实 , 秦积舜, 陈兴隆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