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837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可以测试纳米颗粒或其它有机分子吸附层在岩心片表面的吸附能力以及吸附有效期的评价,属于实验流体力学与机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是针对油田注水井高压欠注问题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机理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疏水纳米粉体通过在岩心孔道壁面吸附形成纳米颗粒吸附层,纳米颗粒吸附层具有强疏水性,可以显著降低表面水流的阻力,从而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因此,纳米吸附层在岩心表面存在的稳定性非常关键,纳米颗粒与岩心孔壁表面的吸附强度关系到纳米颗粒的减阻效果与有效时间。目前尚没有合适的测试装置来测试和评价纳米颗粒与孔壁的吸附能力以及有效时间,方便观测纳米颗粒吸附层的变化状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采用循环水流,水流速度可调,可以测试不同速度下纳米颗粒或其它有机分子等微粒能够在岩心表面吸附的时间;也可以测试吸附层在短时间内经受的最大水流速度,从而能够评价微粒在岩心表面的吸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包括循环驱替泵、流量计、进口压力表、进口三通阀、冲刷槽、出口三通阀、旁通流道和出口压力表;所述驱替泵一端依次用管线连接所述流量计、进口压力表,然后通过进口三通阀并行分别连接冲刷槽和旁通流道,再通过出口三通阀,连接出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通过管线与循环驱替泵连接,形成循环流道;冲刷槽由流入稳定段、冲刷段和流出稳定段组成,冲刷段有岩心片插槽。上述旁通流道和冲刷槽的大小与形状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突出的优点
本发明装置能够为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物质的吸附层提供耐水流冲刷能力的评价测试,可以调节流量,测试不同流量时吸附层耐水流冲刷的有效时间;采用了双管路循环水流,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冲刷实验,并保证流体的流态不变。


图I为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冲刷装置中冲刷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本发明结合附图I和图2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发明测试装置包括循环驱替泵I、流量计2、进口压力表3、进口三通阀4、冲刷槽5、出口三通阀7、旁通流道8和出口压力表9 ;所述驱替泵I 一端依次用管线连接所述流量计2、进口压力表3,然后通过进口三通阀4并行分别连接冲刷槽5和旁通流道8,再通过出口三通阀7,连接出口压力表9,出口压力表9通过管线与循环驱替泵I连接,形成循环流道;所述旁通流道8和冲刷槽5的大小与形状相同。
如图2所示冲刷槽5由流入稳定段51、冲刷段52和流出稳定段53组成,冲刷段52有岩心片插槽6。本实施例所述冲刷段52由10个岩心片插槽6组成,两侧管壁各五个。
权利要求
1.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驱替泵(I)、流量计(2)、进口压力表(3)、进口三通阀(4)、冲刷槽(5)、出口三通阀(7)、旁通流道(8)和出口压力表(9);所述驱替泵(I) 一端依次用管线连接所述流量计(2)、进口压力表(3),然后通过进口三通阀(4 )并行分别连接冲刷槽(5 )和旁通流道(8 ),再通过出口三通阀(7 ),连接出口压力表(9),出口压力表(9)通过管线与循环驱替泵(I)连接,形成循环流道;冲刷槽(5)由流入稳定段(51)、冲刷段(52)和流出稳定段(53)组成,冲刷段(52)有岩心片插槽(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流道(8)和冲刷槽(5)的大小与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段(52)由10个岩心片插槽(6)组成,两侧管壁各五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表面吸附层耐冲刷测试装置,装置包括循环驱替泵、流量计、进口三通阀、进口压力表、冲刷槽、出口三通阀、出口压力表和旁通流道,冲刷槽中冲刷段壁面设计有10个岩心片插槽,每侧5个,可同时安装10块岩心插片。本发明能够为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物质的吸附层提供耐水流冲刷能力的评价测试装置,可以调节流量,测试不同流量时吸附层耐水流冲刷的有效时间,具有保持流体相似、不间断循环测试的特征。
文档编号G01N19/04GK102879325SQ2012103611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狄勤丰, 顾春元, 王新亮, 程毅翀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