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3489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利用气枪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激发点与接收点关系设计,将原线束状正交观测系统的纵向中间激发、双边排列接收方式改为纵向排列两端激发、单边排列接收方式,气枪震源激发点数增加一倍。激发点位置不重复,一条炮线所涉及的激发点在气枪震源船一个航次内完成。与原观测系统相比,记录道数减少到原观测方式的二分之一,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可减少原观测方式的二分之一的设备投入总量,同时减少了海底电缆铺设与回收、检波点定位作业工作量33.3%;相同仪器资源投入情况下,可完成有效激发炮数增加一倍,仪器资源效率提高一倍。
【专利说明】一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海上石油地震勘探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排列中间激发线束状观测系统是目前海底电缆(0BC)技术进行海上石油地震勘探常用的观测系统之一。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地震勘探,一般需要投入较多的地震数据接收道数(检波器)。例如,对于接收道间距为50米、最大纵向偏移距为4975米的观测系统,采用中间激发的观测方式,单条排列需要2*100道。如果采用排列两端激发,单条排列只需100道就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炮点激发工作量增加了 I倍。
[0003]相对于陆地地震勘探而言,OBC地震勘探过程中,投入的海底电缆及相关设备成本较高,同时海底电缆的铺设与回收、检波点定位操作难度大。而气枪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效率高、成本较低,这是由于气枪震源船沿排列方向进行气枪激发作业的效率由震源船航行速度决定,因此100米激发I炮与100米激发2炮(50米I炮)所用时间是相同的。如何利用OBC地震勘探过程中气枪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特点,在满足勘探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合理地增加气枪激发工作量,有效减少地震数据接收道数的投入,提高仪器资源效率,进而降低勘探成本,是OBC地震勘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采用线束状观测系统观测且纵向需多次倒排列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000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1、采用排列纵向两端激发、单边排列接收的中间激发线束状观测系统观测方式;
[0007]2、排列两端两炮之间的距离为纵向炮间距的奇数倍,同时两端两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大纵向偏移距;
[0008]3、当在两炮之间增加检波点时,在炮点另一侧增加检波点,以保证纵向覆盖次数
一致;
[0009]4、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炮点布设,气枪震源船作业时在一个航次内完成I条炮线激发作业。
[0010]本发明利用气枪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激发点与接收点,将气枪震源激发点(炮数)增加一倍,接收排列道数减少近一倍,减少了仪器设备、海底电缆的铺设与回收、检波点定位操作成本较高的操作,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详见表I。
[0011]表1.中间激发线束状观测系统与排列纵向两端激发单边排列接收资源效率对比表
[0012]
【权利要求】
1.一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特点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采用排列纵向两端激发、单边排列接收的中间激发线束状观测系统观测方式; 2)排列两端两炮之间的距离为纵向炮间距的奇数倍,同时两端两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大纵向偏移距; 3)当在两炮之间增加检波点时,在炮点另一侧增加检波点,以保证纵向覆盖次数一致; 4)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炮点布设,气枪震源船作业时在一个航次内完成I条炮线激发作业。
【文档编号】G01V1/133GK103852783SQ201210505753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军, 袁学东, 张洪军, 陈浩林, 王瑞星, 刘原英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