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298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MA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盲配A型连接器(Blind Mate Α,ΒΜΑ)又称盲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的头部是一根插针,连接器母头上有对应插针结构的金属瓣,插针插入金属瓣内部,依靠摩擦力使插针不从连接器母头中掉出。将连接器公头从连接器母头中拔出的力称为插拔力。此种连接结构体积小,接触可靠,广泛应用于模块化整机产品中模块的连 接。BMA连接器在插接后的插拔力大小是衡量BMA连接器连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BMA连接器的内导体尺寸不一致,在互配中就会出现匹配深度的不同。目前的测试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检测方式是应用吊克砝码,其前端是一个固定的、模拟连接器公头的插针,尾端是一个重物。工具按照标准重量要求来制造,测试时插针完全插入连接器母头,调整方向使得检测工具向下垂直悬空,这样插拔力检测工具自身的重量就完全靠连接器母头和工具插针的匹配来支撑,如果检测工具不自然脱落,则认为插拔力满足要求;第二种检测方式是将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插接配合后固定在测力设备上,从测力设备的读数来确定插拔力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但由于BMA生产厂家的不同,相同型号的连接器公头的插针和连接器母头的金属瓣的长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不同厂家的连接器互配时公头的插针匹配的深度不一致。第一种检测方式只能检测出插拔力工具的插针完全插入被测试的母头时的插拔力,不能检测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在实际匹配时的匹配效果;第二种检测方式必须应用到专业的测试设备,成本较高。并且需要采用不同厂家的连接器才能进行各种匹配情况下的测试,难度比较大,不适合批量生产的快速检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测试工具不能测试出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实际匹配效果的弊端,以及避免应用专业测试设备造成的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筒壁和筒底构成,所述套筒的筒底设有通孔;插针,所述插针从套筒的一端沿套筒的轴线穿入,并可从另一端穿出,插针相对于套筒可运动和锁定;插针的头部在插针相对于套筒运动时可从所述通孔穿出或收入,尾部设有可外接不同配重块的连接结构。通过插针和套筒的配合,实现了插针伸出套筒外部的长度的调节,可对照不同连接器公头上的插针的实际长度进行设置,保证测量的插拔力数值是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的实际匹配数值,同时通过设置在插针尾部的连接结构,可匹配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实现了测试不同插拔力的功能,无需再使用单独的测量设备,提高了实际测量速度,节约了成本。在套筒和插针的实际匹配上,可以在所述套筒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插针的中间段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通过套筒和 插针的螺纹连接,使插针伸出套筒的长度更便于调节。为了便于插针的旋转,所述插针从尾部的周相方向向外延伸,并向头部方向形成有筒形手轮,所述筒形手轮的开口端包在部分套筒的外部。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筒形手轮筒底的外端面上。形成的圆筒形手轮便于插针的旋转,方便调节。进一步,在所述筒形手轮的外部可以设有驱动筒形手轮旋转的摇柄。设置摇柄可以辅助手轮的旋转调节。或者,在所述圆筒形手轮的外筒壁上设有用于手持并驱动圆筒形手轮旋转的凸起棱。凸起棱的作用与摇柄的作用相同,可以更便于手轮的旋转。为了便于配重块的安装和更换,所述配重块可以是配重螺栓,所述筒形手轮的外部形成有与所述配重螺栓的螺纹配合的螺孔。此种设计更便于配重块的连接,方便更换。具体的,所述螺孔可以设置在所述筒形手轮筒底的外端面上;也可以将所述螺孔径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筒形手轮的外筒壁上。进一步,在所述套筒上可以设有显示筒形手轮沿套筒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距离的固定刻度。通过设置刻度,可以更准确的显示插针伸出套筒的长度。还可以在所述筒形手轮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刻度配合的用于显示所述插针前进或后退的精确距离的可动刻度。此种设计类似于千分尺结构,可以更精确的显示插针相对于套筒的位移。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通过插针和套筒的配合,使插针伸出套筒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可以更准确的测量出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实际匹配的插拔力,另外还通过更换配重块实现了对不同型号的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实际匹配时对插拔力大小的不同要求,提高了实际测量的准确度,省去了使用单独测量设备的费用,节省了测量成本。

为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结合以下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形手轮上摇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形手轮上凸起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径向对称连接在筒形手轮上的配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BMA (Blind Mate A),盲配A型连接器又称盲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的头部是一根插针,连接器母头上有对应插针结构的金属瓣,插针插入金属瓣内部,依靠摩擦力使插针不从连接器母头中掉出。将连接器公头从连接器母头中拔出的力称为插拔力。BMA连接器在插接后的插拔力大小是衡量BMA连接器连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BMA连接器的内导体尺寸不一致,在互配中就会出现匹配深度 的不同。现有的测试方式只能检测出插拔力工具的插针完全插入被测试的母头时的插拔力,不能检测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在实际匹配时的匹配效果。或者是必须应用到专业的测试设备,并且需要采用不同厂家的连接器才能进行各种匹配情况下的测试,难度比较大,不适合批量生产的快速检测要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通过插针和套筒的配合,实现了插针伸出套筒外部的长度的调节,可对照不同连接器公头上的插针的实际长度进行设置,保证测量的插拔力数值是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的实际匹配数值,同时通过设置在插针尾部的连接结构,可匹配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实现了测试不同插拔力的功能,无需再使用单独的测量设备,提高了实际测量速度,节约了成本。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套筒I,所述套筒I由筒壁和筒底构成,套筒I的筒底设有通孔11 ;插针2,插针2从套筒I的一端沿套筒I的轴线穿入,并可从另一端穿出,插针2相对于套筒I可运动和锁定;插针2的头部在插针2相对于套筒I运动时可从所述通孔11穿出或收入,尾部设有可外接不同配重块的连接结构21。如图I所示,套筒I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一端有底面,在底面上开一个通孔11。插针2穿过通孔11的一端是插针2的头部,另一端是插针2的尾部。套筒I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等等,插针2的头部从通孔11穿出,插针2的中间段可以与套筒I的内壁相对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在套筒I内填充摩擦力较大的弹性材料3,使弹性材料3包裹住插针2的中间段,当插针2需要伸出套筒I时,只需用手推动插针2的尾部,使插针2的头部穿出通孔11,当穿出限定长度时,停止推动,在弹性材料3摩擦力的作用下,插针2头部不会自动收入到套筒I内,也不会继续伸出套筒I,保持在稳定状态,再在插针2尾部的连接结构21上连接相应重量的配重块,就可以实现对连接器插拔力的测试,操作简单方便。以上实施例中,插针2针对上述的各种套筒I结构都可以实现测量连接器插拔力的功能,下面针对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是圆形的套筒I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是圆形的套筒I中,插针2与套筒I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在套筒I内部设有内螺纹,插针2的中间段设有与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具体结构如下将插针2的中间段设置成较粗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粗细程度略小于套筒I的内径,在柱状结构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使外螺纹可以与套筒I的内螺纹相互匹配咬合。在旋转插针2时,柱状结构的外螺纹顺着套筒I内壁的内螺纹逐渐旋入套筒1,插针2的头部在柱状结构旋入套筒I的过程中逐渐穿出通孔11,在达到所需的长度后,停止对插针2的旋转,插针2与套筒I则停止相对位移,插针2的外螺纹与套筒I的内螺纹的咬合使插针2的头部不能继续穿出通孔11,也不会自动收入通孔11,实现了对插针2头部长度的调节,并且在调节长度后插针2与套筒I相对锁定。另外再配合上不同重量的 配重块,就可以实现对连接器插拔力的测试。为了便于插针2在套筒I内的旋转,可以进一步对插针2的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如图2所示,插针2从尾部的周相方向向外延伸,并向头部方向形成有筒形手轮22,筒形手轮22的开口端包在部分套筒I的外部。连接结构21设置在筒形手轮22筒底的外端面上。筒形手轮22在插针2的尾部形成罩状结构,罩状结构的开口端可以让套筒I穿入,通过筒形手轮22的旋转,使插针2头部伸出的长度更易调节,调节时更省力。如图2、图3所示,为了便于旋动筒形手轮22,还可以在筒形手轮22外部设置摇柄24,通过对摇柄24施加外力使筒形手轮22转动。摇柄24可以设置在筒形手轮22的筒底的外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筒形手轮22的外筒壁上,可以起到同样的辅助筒形手轮22旋转的作用。除了设置摇柄24之外,还可以在筒形手轮22的外筒壁上设置用于手持并驱动筒形手轮22旋转的凸起棱25,如图4所示,同样可以起到辅助筒形手轮22旋转的作用。为了便于配重块的连接和更换,可以将配重块设置为配重螺栓4,并且在筒形手轮22的外部设置与配重螺栓4相对应的螺孔23,如图2所示,螺孔23可以设置在筒形手轮22筒底的外端面的中心位置,当BMA连接器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竖直测试插拔力时,配重螺栓4位于BMA连接器插拔力的测试装置的最下方,配重螺栓4与插针2同轴,被测试的连接器母头受力均匀,因此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图5所示,另一种螺孔23的设置方式是螺孔23径向对称设置在筒形手轮22的外筒壁上。相当于在筒壁两侧对称设置,目的是使两侧配重螺栓4向下的重力保持平衡,使被测试的连接器母头同样受到均匀向下的力,使BMA连接器插拔力的测试装置不出现左右或前后偏差,使得到测量结果准确。进一步,针对插针2与套筒I的相对移动距离,可以在套筒I外部设置显示筒形手轮22沿套筒I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距离的固定刻度12,如图2所示,当筒形手轮22旋转时,插针2的头部逐渐穿出或收入套筒1,由于筒形手轮22包在部分套筒I外部,因此筒形手轮22与套筒I的相对位移就可以根据套筒I上的固定刻度12清楚的显示出来,使插针2伸出套筒I的长度能够更精确的调节;另外,在筒形手轮22上还可以设置与固定刻度12配合的用于显示插针2前进或后退的精确距离的可动刻度26,类似于千分尺的调节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闻调节插针2如进距尚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通过插针和套筒的配合,使插针伸出套筒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可以更准确的测量出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实际匹配的插拔力,另外还通过更换配重块实现了对不同型号的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实际匹配时对插拔力大小的不同要求,提高了实际测量的准确度,省去了使用单独测量设备的费用,节省了测量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I),所述套筒⑴由筒壁和筒底构成,所述套筒⑴的筒底设有通孔(11); 插针(2),所述插针(2)从套筒(I)的一端沿套筒(I)的轴线穿入,并可从另一端穿出,插针⑵相对于套筒⑴可运动和锁定;插针⑵的头部在插针⑵相对于套筒⑴运动时可从所述通孔(11)穿出或收入,尾部设有可外接不同配重块的连接结构(2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插针(2)的中间段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2)从尾部的周相方向向外延伸,并向头部方向形成有筒形手轮(22),所述筒形手轮(22)的开口端包在部分套筒(I)的外部,所述连接结构(21)设置在筒形手轮(22)筒底的外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手轮(22)的外部设有驱动筒形手轮(22)旋转的摇柄(2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为配重螺栓(4),所述筒形手轮(22)的外部形成有与所述配重螺栓(4)的螺纹配合的螺孔(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23)设置在所述筒形手轮(22)筒底的外端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23)径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筒形手轮(22)的外筒壁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上设有显示筒形手轮(22)沿套筒(I)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距离的固定刻度(1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手轮(22)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刻度(12)配合的用于显示所述插针(2)前进或后退的精确距离的可动刻度(26)。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手轮(22)的外筒壁上设有用于手持并驱动圆筒形手轮(22)旋转的凸起棱(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BMA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套筒,由筒壁和筒底构成,筒底设有通孔;插针,插针从套筒的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插针的头部在插针相对套筒运动时可从所述通孔穿出或收入,尾部设有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配A型连接器BMA插拔力的测试装置,通过插针和套筒的配合,实现了插针伸出套筒外部的长度调节,可对照不同连接器公头上插针的实际长度进行设置,保证测量的插拔力数值是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的实际匹配数值,同时通过设置在插针尾部的连接结构,可匹配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实现了测试不同插拔力的功能,无需再使用单独的测量设备,提高了实际测量速度,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G01L5/00GK202471328SQ2012200908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张京蕊, 杨浩, 霍玉杰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