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523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插座本体具有一收纳腔、一排上支撑条、一排下支撑条、两排上端子收容槽,以及两排下端子收容槽。其中一排上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顶壁的内侧,另一排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上支撑条之间。其中一排下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底壁的内侧,另一排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下支撑条之间。屏蔽罩组件具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其中该上端口对准这两排上端子收容槽,而该下端口对准这两排下端子收容槽。若干个端子组件是依照接地?信号?信号的顺序并排排列,并安装于该插座本体中。
【专利说明】
小型可插拔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紧凑型结构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小型可插拔(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简称SFP)插座连接器用于常见的高速直连电缆及高速光纤连接线。常见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插座本体具有上延伸部与下延伸部,并在上延伸部形成有一上卡接槽,而在下延伸部上形成有一下卡接收槽。
[0003]尽管上述现有的设计结构已经广泛使用,但随着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和轻量化发展,电子设备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密集度逐渐增加,因此SFP插座连接器必须进一步更小更轻,现有的结构难以再进一步取得突破。
[000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一种具有更小更轻结构的SFP插座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插座本体具有紧凑型结构,从而该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具有小而轻的特点。
[000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包括一屏蔽罩组件、一光导管组件、一插座本体、以及多个端子组件。该插座本体具有一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及一向后延伸的安装部,该对接部包括有一形成于其前表面的开口及一自该开口向后延伸形成的收纳腔,该安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间,用来收纳这些端子组件。该对接部还包括有围绕该开口与该收纳腔而设的一顶壁、一底壁、以及两侧壁,该对接部还包括有一排靠近该收纳腔的顶壁的上支撑条及一排靠近该收纳腔的底壁的下支撑条,这些上支撑条与这些下支撑条相对称,并且都是自该收纳腔的后壁向前水平延伸,这些上支撑条与这些下支撑条的前端均未超出该对接部的前表面。该插座本体还包括两排上端子收容槽及两排下端子收容槽;其中一排上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顶壁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上支撑条之间并且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其中一排下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底壁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下支撑条之间并且延伸至该安装空间。该屏蔽罩组件具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其中该上端口对准该插座本体的这两排上端子收容槽,而该下端口对准该插座本体的这两排下端子收容槽。这些端子组件包括多个信号端子组件及多个接地端子组件,并且这些端子组件依照接地-信号-信号的顺序并排排列;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支撑框、一对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上导电接触部分、一对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下导电接触部分、以及四个自该支撑框的底边缘向下延伸的导电尾部;其中每一端子组件上的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上端子收容槽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下端子收容槽内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插座本体还包括有一排从该收纳腔的后壁贯穿至该安装空间的通孔。每个端子组件还包括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是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而成,并且位于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与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之间。该定位片插入相对应的通孔中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上支撑条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上支撑条,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这些下支撑条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下支撑条,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所述的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的其中一部分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之间,而另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的上表面。所述的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的其中一部分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之间,而另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的下表面。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安装空间的顶壁形成多个燕尾状的长条凹槽。
[0011]该支撑框的顶部形成一呈半个燕尾状的长条凸起,两个相邻端子组件的两个支撑框的顶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燕尾状的长条凸起,用来与所述的燕尾状的长条凹槽相配合。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其中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是沿左右方向略微错开设计,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也是沿左右方向略微错开设计,这四个导电尾部是呈错开设置而未排布成一条直线。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屏蔽罩组件包括一屏蔽框、一安装于该屏蔽框上的底板、一安装于该屏蔽框上的后板、一对围绕于该屏蔽框前端的盖件、一位于该屏蔽框中间用来分隔该上端口与该下端口的间隔件、以及一位于该屏蔽框内部并固定于该插座本体上的接地弹片。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间隔件呈U型,具有一上水平片与一下水平片,其中在该上水平片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上狭槽,而该下水平片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下狭槽。在该插座本体的对接部的这两个侧壁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各形成有一缺口,该上水平片与该下水平片进入该缺口内,使得该缺口的竖直边缘插入该上狭槽与该下狭槽内,以固定该间隔件。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接地弹片亦大致呈U型,具有一对向前凸伸的第一弹性指以及一对分别向两侧凸伸的第二弹性指。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光导管组件包括两组光导管,这两组光导管的尾端安装于该插座本体两侧,其前端是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前方并通过一固定件将其定位;每组光导管组件均包括两个对称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由适于传播光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光导管。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插座本体具有紧凑型结构,从而使得该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具有小而轻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将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的屏蔽罩组件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将图2所示屏蔽罩组件进一步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将图3所示光导管组件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与端子组件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与端子组件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与端子组件拆解后沿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与端子组件结合后沿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小型可插拔连接器I屏蔽罩组件10
[0028]上端口101下端口102
[0029]屏蔽框11底板12
[0030]后板13盖件14
[0031]间隔件15上水平片150
[0032]下水平片151上狭槽152
[0033]下狭槽153接地弹片16
[0034]第一弹性指160第二弹性指161
[0035]光导管组件20光导管21、22
[0036]固定件23插座本体30
[0037]对接部31开口310
[0038]收纳腔311顶壁312
[0039]底壁313侧壁314
[0040]后壁315缺口316
[0041]竖直边缘317安装部32
[0042]安装空间320长条凹槽321
[0043]上支撑条33、33,、33”
[0044]下支撑条34、34’、34”
[0045]上端子收容槽 35、35’、35”
[0046]下端子收容槽 36、36’、36”
[0047]通孔37端子组件40
[0048]信号端子组件 41接地端子组件42
[0049]支撑框400上导电接触部分 401
[0050]下导电接触部分402导电尾部403
[0051]定位片404长条凸起405、405’。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53]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图1所示屏蔽罩组件10拆解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图2所示屏蔽罩组件10的间隔件15进一步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将图3所示光导管组件20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30与端子组件40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30与端子组件40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30与端子组件40拆解后沿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30与端子组件40结合后沿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54]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I包括一屏蔽罩组件10、一光导管组件20、一插座本体30、以及多个端子组件40。
[0055]如图1所示,该屏蔽罩组件10形成有一上端口 101及一下端口 102,这两个端口 101、102位于该屏蔽罩组件10的前表面上,彼此竖直地间隔分开,用来接收一外部的插头模块(未图示)。
[0056]如图2所示,该屏蔽罩组件10包括一屏蔽框11、一安装于该屏蔽框11上的底板12、一安装于该屏蔽框11上的后板13、一对围绕于该屏蔽框11前端的盖件14、一位于该屏蔽框11中间用来分隔该上端口 101与该下端口 102的间隔件15、以及一位于该屏蔽框11内部并固定于该插座本体30上的接地弹片16。
[0057]如图3所示,该间隔件15呈U型,具有一上水平片150与一下水平片151,其中在该上水平片150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上狭槽152,而该下水平片151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下狭槽153,利用该上狭槽152与该下狭槽153夹持于该插座本体30的侧壁314(标号见图5)上就能够使得该间隔件15固定于该插座本体30上。
[0058]如图3所示,该接地弹片16亦大致呈U型,具有一对向前凸伸的第一弹性指160以及一对分别向两侧凸伸的第二弹性指161,其中这一对第一弹性指160能够与该插头模块的接地外壳相接触,而这一对第二弹性指161能够与该屏蔽框11相接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通路。
[0059]如图4所示,该光导管组件20包括两组光导管21、22,这两组光导管21、22的尾端安装于该插座本体30两侧,其前端是延伸至该插座本体30前方并通过一固定件23将其定位。每组光导管21、22均包括两个对称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由适于传播光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光导管。此外,如图2所示,该间隔件15能够大致包覆该光导管组件20。
[0060]如图5至图8所示,该插座本体30具有一向前延伸的对接部31及一向后延伸的安装部32,其中该对接部31用来收纳该插头模块的上下插头电路板,而该安装部32用来将该插座本体30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
[0061]详细来讲,如图5所示,该对接部31包括有一形成于其前表面的开口310及一自该开口 310向后延伸形成的收纳腔311,其中该外部插头模块的上下插头电路板是从该开口310插入并收纳于该收纳腔311内。该对接部31还包括有围绕该开口310与该收纳腔311而设的一顶壁312、一底壁313、以及两侧壁314。该对接部31还包括有一排靠近该收纳腔311的顶壁312的上支撑条33及一排靠近该收纳腔311的底壁313的下支撑条34,这些上支撑条33与这些下支撑条34相对称,并且都是自该收纳腔311的后壁315向前水平延伸,这些上支撑条33与这些下支撑条34的前端均位于该收纳腔311的里面但均未超出该对接部31的前表面。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上支撑条33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33,,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上支撑条33”,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33’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33”。这些下支撑条34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34’,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下支撑条34”,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34,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34” ο但是,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33’与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34’仍然均未超出该对接部31的前表面。
[0062]如图7所示,该安装部32形成有一安装空间320,用来收纳或固定这些端子组件40。在该安装空间320的顶壁形成多个燕尾状的长条凹槽321,用来固定相应的端子组件40。
[0063]如图5、图7所示,该插座本体30还包括两排上端子收容槽35、两排下端子收容槽36、以及一排通孔37。
[0064]所述上端子收容槽35的其中一排上端子收容槽35’形成于该收纳腔311的顶壁312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320;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35”的其中一些是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33”之间,另一些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33’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的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35”也是延伸至该安装空间3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35”的其中两个是分别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33’的上表面。
[0065]所述下端子收容槽36的其中一排下端子收容槽36’形成于该收纳腔311的底壁313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320;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36”的其中一些是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34”之间,另一些(图中未表现)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34’的下表面,并且所述的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36”也是延伸至该安装空间320。
[0066]这一排通孔37是从该收纳腔311的后壁315贯穿至该安装空间320。
[0067]如图5所示,在该对接部31的这两个侧壁314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各形成有一矩形状的缺口 316,该缺口 316的竖直高度基本上与该间隔件15的上下水平片150、151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同,因此该间隔件15的上下水平片150、151(标号见图2与图3)能够插入该缺口 316内,并且该缺口316的竖直边缘317能够插入该上下水平片150、151的上下狭槽152、153内,从而固定该间隔件15。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该屏蔽罩组件10的上端口 101就能够对准该插座本体30的这两排上端子收容槽35,而其下端口 102就能够对准该插座本体30的这两排下端子收容槽36。
[0068]如图5所示,这些端子组件40包括多个信号端子组件41与多个接地端子组件42,这些端子组件40是依照接地-信号-信号的顺序并排排列。
[0069]如图5所示,每个端子组件40均包括有一支撑框400、一对自该支撑框400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上导电接触部分401、一对自该支撑框400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下导电接触部分402、以及四个自该支撑框400的底边缘向下延伸的导电尾部403。其中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401未上下对齐而是沿左右方向略微错开设计,同样地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402也是未设置于相同竖直平面内,而是位于不同竖直平面内。这四个导电尾部403也未排成一条直线,而是相邻的导电尾部403呈错开设置。
[0070]此外,每个端子组件40还包括有一定位片404,该定位片404是自该支撑框400的前边缘向前延伸而成,并且位于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401与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402之间。
[0071]如图5所示,该支撑框400的顶部形成一呈半个燕尾状的长条凸起405,两个相邻端子组件40的两个支撑框400的顶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燕尾状的长条凸起405’,该完整的长条凸起405’能够与该插座本体30上的燕尾状的长条凹槽321相配合,从而将该端子组件40固定于该插座本体30上。
[0072]如图5、图7所示,这些端子组件40是从该安装部32的后方沿着长条凹槽321插入该插座本体30中,其中每一端子组件40上的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401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上端子收容槽35内并暴露于该收纳腔311内以准备与该插头模块的上插头电路板配合形成电性连接,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402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下端子收容槽36内并暴露于该收纳腔311内以准备与该插头模块的下插头电路板配合形成电性连接,而该定位片404则插入相对应的通孔37中并暴露于该收纳腔311内。
[00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小型可插拔连接器I的插座本体30的对接部31形成有一个收纳腔311用来收纳该外部的插头模块,而其安装部32形成有一安装空间320用来容纳这些端子组件40,因此,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30具有紧凑型结构,使得该小型可插拔连接器I具有小而轻的特点。
【主权项】
1.一种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包括一屏蔽罩组件、一光导管组件、一插座本体、以及多个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插座本体具有一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及一向后延伸的安装部,该对接部包括有一形成于其前表面的开口及一自该开口向后延伸形成的收纳腔,该安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间,用来收纳这些端子组件; 该对接部还包括有围绕该开口与该收纳腔而设的一顶壁、一底壁、以及两侧壁,该对接部还包括有一排靠近该收纳腔的顶壁的上支撑条及一排靠近该收纳腔的底壁的下支撑条,这些上支撑条与这些下支撑条相对称,并且都是自该收纳腔的后壁向前水平延伸,这些上支撑条与这些下支撑条的前端均未超出该对接部的前表面; 该插座本体还包括两排上端子收容槽及两排下端子收容槽;其中一排上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顶壁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上支撑条之间并且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其中一排下端子收容槽形成于该收纳腔的底壁的内侧,并延伸至该安装空间,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些下支撑条之间并且延伸至该安装空间; 该屏蔽罩组件具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其中该上端口对准该插座本体的这两排上端子收容槽,而该下端口对准该插座本体的这两排下端子收容槽; 这些端子组件包括多个信号端子组件及多个接地端子组件,并且这些端子组件依照接地-信号-信号的顺序并排排列;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支撑框、一对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上导电接触部分、一对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下导电接触部分、以及四个自该支撑框的底边缘向下延伸的导电尾部;其中每一端子组件上的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上端子收容槽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插入相对应的一排下端子收容槽内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座本体还包括有一排从该收纳腔的后壁贯穿至该安装空间的通孔; 每个端子组件还包括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是自该支撑框的前边缘向前延伸而成,并且位于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与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之间; 该定位片插入相对应的通孔中并暴露于该收纳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上支撑条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上支撑条,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 这些下支撑条具有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其余均为小尺寸的下支撑条,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向前突伸超过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 所述的另一排上端子收容槽的其中一部分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上支撑条之间,而另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上支撑条的上表面; 所述的另一排下端子收容槽的其中一部分形成于这些小尺寸的下支撑条之间,而另一部分是形成于这一对大尺寸的下支撑条的下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安装空间的顶壁形成多个燕尾状的长条凹槽; 该支撑框的顶部形成一呈半个燕尾状的长条凸起,两个相邻端子组件的两个支撑框的顶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燕尾状的长条凸起,用来与所述的燕尾状的长条凹槽相配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一对上导电接触部分是沿左右方向略微错开设计,这一对下导电接触部分也是沿左右方向略微错开设计,这四个导电尾部是呈错开设置而未排布成一条直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罩组件包括一屏蔽框、一安装于该屏蔽框上的底板、一安装于该屏蔽框上的后板、一对围绕于该屏蔽框前端的盖件、一位于该屏蔽框中间用来分隔该上端口与该下端口的间隔件、以及一位于该屏蔽框内部并固定于该插座本体上的接地弹片。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隔件呈U型,具有一上水平片与一下水平片,其中在该上水平片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上狭槽,而该下水平片的后端形成有一对下狭槽; 在该插座本体的对接部的这两个侧壁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各形成有一缺口,该上水平片与该下水平片进入该缺口内,使得该缺口的竖直边缘插入该上狭槽与该下狭槽内,以固定该间隔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弹片亦大致呈U型,具有一对向前凸伸的第一弹性指以及一对分别向两侧凸伸的第二弹性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光导管组件包括两组光导管,这两组光导管的尾端安装于该插座本体两侧,其前端是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前方并通过一固定件将其定位;每组光导管组件均包括两个对称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由适于传播光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光导管。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5509071SQ20162022543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陈信智
【申请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