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889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尺,主要用于空间或者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特别是用于海洋鱼体的测量。
背景技术
在鱼类学研究中,鱼类体征的测量是海洋鱼类资源调查、海水鱼类养殖、鱼苗育种繁育以及良种培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占有相当大的工作量。而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也经常涉及到对鱼类的生长、体态进行测定的问题,鱼类的性状指标主要包括全长、体长、叉长、体高及尾柄高等方面。这些生物学形态指标是鱼类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数据。目前,现有的测量方式通常是采用皮卷尺测量,首先这种测量方式一方面对于较 大的鱼体来说,一个人用皮卷尺测量很难实现,有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不仅繁琐,而且极不方便。其次由于鱼体本身的弧形结构也使得皮卷尺测得的鱼体准确度降低,使得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加。另外由于海水的强腐蚀性,使得先进的电子仪器和金属卷尺在海上适应性也不足,寿命也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在鱼类体征测量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测量尺,该测量尺可以方便地对鱼体的各种特征进行测量,操作方便,准确率高,且可在各种测量环境中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尺由碳素纤维材料构成,包括主尺及套设于主尺内的副尺,所述副尺在主尺内滑动,其一端可从主尺内伸出,所述主尺与副尺之间设有防止副尺从主尺中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测量尺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状。所述副尺至少为一根,各副尺之间迭套连接,所述各副尺之间设有防止相互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由设于主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及设于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构成,且主尺的阶梯状凸台与副尺的周边突起两者配合定位。所述定位装置由设于一副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及设于另一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构成,且副尺之间相互移动,互不脱离。所述测量尺外侧面上设有活动卡槽。所述活动卡槽的一端固定在主尺的左侧。所述活动卡槽的另一端在主尺外侧面上移动。所述活动卡槽的另一端也可设在副尺上。所述主尺和副尺上设有刻度读数。所述主尺的读数是从左向右递增,所述副尺的读数是从右向左递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测量尺为三角形截面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测量尺的整体强度。测量尺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及强度,便于测量尺的测量操作,而且准确度高,尤其对于弧形的鱼体操作更加方便。由于主尺和副尺配合读数,读取容易,可以使测量工作有效完成,同时主尺和副尺相互套接结构,副尺的数量根据需要的量程进行设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简易、轻便,便于携带。适合于野外操作,避免了以往辅助工具的繁冗操作和模糊的目测失真性的缺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尺可以在很多场合中使用,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也可以在测量空间上使用。例如用于测定室内空间高度、长度、宽度等,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尺比普通卷尺测量精确,而且成本比昂贵的激光尺低得多,且操作方便可靠。在测量有弧度的物体,如海上测量鱼体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辅助安装的活动卡槽进行测量,准确度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副尺全部在主尺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尺伸出主尺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读数刻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卡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分析,如图I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测量尺,所述测量尺由碳素纤维材料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状,由主尺I与至少一个副尺2组成。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尺I和副尺2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状,所述主尺I套设在副尺2的外部,副尺2可在主尺I内滑动,且副尺2的一端可从主尺I内伸出,所述主尺I与副尺2之间设有防止副尺2从主尺I中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副尺2至少为一根,各副尺之间迭套连接并固定,所述各副尺2之间也设有防止相互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副尺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测量的量程而进行设定。主尺I与副尺2之间的定位装置由设于主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3及设于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4构成,且副尺2可在主尺I内移动,副尺2的一端伸出主尺1,主尺I与副尺2两者相互配合定位。即当测量量程超出主尺I量程时,把副尺2从主尺I中伸出,根据测量的距离确定副尺伸出的长度,当副尺2伸出到副尺2上的周边突起4由主尺I内的阶梯状凸台3挡住时,阻止副尺2继续伸出,可以防止副尺2从主尺I内脱离。如果副尺2的数量为复数,则各副尺2之间的定位装置与上述结构相同,即由设在一副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及设于另一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构成,使副尺2之间相互移动,且保证彼此互不脱离。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测量尺外侧面上设有活动卡槽5,以便对待测物体进行固定测量,可使测量数据准确。所述活动卡槽5的一端可以固定在主尺I上,活动卡槽5的另一端在主尺I的外侧面移动,也可以设在副尺2上,即根据要测量物体大小进行移动。尤其在测量有弧度的物体,如海上测量鱼体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辅助安装的活动卡槽5,通过一端为活动的活动部,移动卡住要测量的物体,以提高测量精度。如图5所示,所述主尺I和副尺2上均设有刻度读数,分为主尺读数6和副尺读数7。其中,主尺读数6是从左向右递增,各副尺读数7均是从右向左递增。使用时,由于读数分为主尺读数6和副尺读数7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主尺读数6,即最外层尺子的读数,跟普通的直尺一样读数是从左向右递增的;第二部分的副尺读数7,当被测量物体超过主尺I的量程时,需要用到主尺内侧的副尺2,可以根据量程需要增减副尺2的数量。副尺读数7是从右向左递增的,最里面一个副尺2的最右端刻度和主尺I的最大量程刻度相等。在使用副尺2的时候从最里面的副尺开始向外拉伸,当副尺2拉到与被测物体等长时就可以读数,读数的位置在主尺I右端面所指的副尺刻度。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以此方式所做的变化及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尺由碳素纤维材料构成,包括主尺及套设于主尺内的副尺,所述副尺在主尺内滑动,其一端可从主尺内伸出,所述主尺与副尺之间设有防止副尺从主尺中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测量尺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尺至少为一根,各副尺之间迭套连接,所述各副尺之间设有防止相互脱离的定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由设于主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及设于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构成,且主尺的阶梯状凸台与副尺的周边突起两者配合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由设于一副尺内侧一端的阶梯状凸台及设于另一副尺外侧端部的周边突起构成,且副尺之间相互移动,互不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尺外侧面上设有活动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槽的一端固定在主尺的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槽的另一端在主尺外侧面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槽的另一端设在副尺上。
9.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和副尺上设有刻度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的读数是从左向右递增,所述副尺的读数是从右向左递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尺,主要用于海洋鱼类资源调查中鱼类体征的测量。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尺由碳纤维材料构成,包括主尺及套设于主尺内的副尺,所述副尺在主尺内滑动,其一端可从主尺内伸出,所述主尺与副尺之间设有防止副尺从主尺中脱离的定位装置,所述测量尺横截面为三角形状。本实用新型由于测量尺为三角形截面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测量尺的整体强度。测量尺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及强度,便于测量尺的测量操作,而且准确度高,尤其对于弧形的鱼体测量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G01B5/02GK202562407SQ2012201974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日
发明者马迪红, 罗海川, 林艳宁, 汪君, 谷林静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