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234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交通工具的变化,从起初的步行到自行车时代,然后从自行车时代慢慢地过渡到摩托车时代,而现在汽车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人的家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于整车而言,其质心高度直接影响整车侧倾和俯仰性能;其转动惯量直接影响车辆瞬态操纵稳定性;而且,汽车的质心和转动惯量等参数是在汽车的仿真分析过程中必须获知的参数。现有技术中,测量物体质心、转动惯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三线摆法、扭摆法和复摆法。其中,三线摆法测量被测物体转动惯量具有设备简单的优点,但缺点是其测量精度较低,被试件的安装费时费力,试验周期长。扭摆法和复摆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利用扭摆法测量的试验台,被测物体在试验台上各种摆放姿态的调整和各相对位置的测量不易得到好的控制,会给最终测量精度带来很大影响,不易得到好的测试精度。目前,质心、转动惯量的测试主要为扭摆法和复摆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测试,都需要将被试车辆吊起,放置于测试台上。被试车辆在台架处在水平状态时,由于捆绑器的作用使整车相对台架既不能左右、前后,也不能向上运动,但被试车辆通过轮胎与测试台面接触,由于轮胎具有弹性,在受到较大的压力时,轮胎会被压缩而使整车质心发生的变化。整车姿态在随台架变动过程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使测量误差增大。为减小上述误差,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木块等放置于测试台和被试车辆之间,对被试车辆进行支撑,以减小轮胎受压变形带来的车辆质心的变化。然而,采用上述方法时,木块难以很好的匹配车辆底盘与测试台之间的高度,而且各处支撑用的木块高度不同,进而产生更大的误差;并且,在测试过程中,车辆会随测试台架摆动,并会进行竖直面内的翻转,采用木块进行支撑不安全、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整车进行测试时,对车辆的支撑高度不易调节,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可对车辆进行稳固的支撑,并且方便对其高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顶盔,所述顶盔上开设有用于转动顶盔和支撑柱的顶盔调节孔。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放置于测试台上,然后旋转顶盔和支撑柱,将顶盔缓缓升起,直至顶盔接触被试车辆下部。使顶盔可防止测试过程中,车轮变形导致的车辆高低位置变化,进而避免其质心变化。此时,通过旋转顶盔和支撑柱即可实现支撑组件支撑高度的调整,方便、稳定;并且,调节好支撑组件的高度后,支撑组件可对被试车辆施加稳定的作用力,使被试车辆更加稳定,测试过程更安全。进一步的,所述顶盔调节孔设置于顶盔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顶盔调节孔在顶盔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上具有用于转动底座的底座调节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调节孔在底座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在旋转顶盔和支撑柱时,以均匀分布在底座侧壁上的底座调节孔为参照,即可快速获知旋转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顶盔调节孔具有3-8个,所述底座调节孔具有3-8个。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底座内具有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螺纹为粗牙螺纹或矩形螺纹。进一步的,所述顶盔、支撑柱、底座均为圆柱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底座;11、底座调节孔;2、支撑柱;3、顶盔;31、顶盔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顶盔,所述顶盔上开设有用于转动顶盔和支撑柱的顶盔调节孔。对于上述底座,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方形结构、圆柱体结构。优选为圆柱体结构。底座和支撑柱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没有限制,例如,支撑柱为筒状,其铜内壁具有内螺纹,底座上具有突出的柱状体,其表面具有外螺纹,通过该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在支撑时的稳定性,优选情况下,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底座内具有内螺纹,具体的,上述螺纹可以为粗牙螺纹或矩形螺纹。上述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即,支撑柱“插于”底座内。[0026]上述情况下,支撑柱为圆柱体结构。同时,支撑柱上端还固定有顶盔,顶盔用于接触被支撑物,并对被支撑物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顶盔与支撑柱固定,顶盔的旋转带动支撑柱的旋转。顶盔上具有用于转动顶盔和支撑柱的顶盔调节孔。通过顶盔调节孔可驱动顶盔旋转,具体的,例如,采用一刚性棍体,插入顶盔调节孔中,推动刚性棍体,带动顶盔转动。顶盔可以为各种结构,例如圆柱体结构、方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顶盔调节孔设置于顶盔侧壁上。为便于转动顶盔,所述顶盔调节孔在顶盔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尤其是在顶盔为圆柱体结构时,周向上均匀分布的顶盔调节孔将圆周分为多个相等的圆弧。在转动过程中,每转过一个顶盔调节孔,可获知顶盔转动的角度。例如,具有n个均匀分布的顶盔调节孔,360°圆周被均分为n个相等的角度(例如记为a)。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侧壁上具有用于转动底座的底座调节孔。此时,同样可以通过转动底座的旋转来控制支撑组件的支撑高度。与前述的顶盔调节孔在顶盔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类似,所述底座调节孔在底座侧壁上均匀分布。同样的,例如,具有m个均匀分布的底座调节孔,360°圆周被均分为m个相等的角度(例如记为P)。在旋转顶盔和支撑柱时,以均匀分布在底座侧壁周向上的底座调节孔为参照,将某一顶盔调节孔旋转至相邻的顶盔调节孔的位置,即可快速获知旋转的角度(a ),旋转精度高,对于多个支撑组件同时使用时,便于控制所有的支撑组件顶起的高度相同。对于上述顶盔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的个数没有特殊要求,优选情况下,所述顶盔调节孔具有3-8个,所述底座调节孔具有3-8个。进一步优选情况下,顶盔调节孔具有4-6个,所述底座调节孔具有4-6个。其中,所述顶盔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个数太多,会降低支撑组件的强度,个数太少,不利于转动顶盔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更优选情况下,顶盔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的个数不同,此时,相邻两顶盔调节孔所在半径间的角度(a )与相邻两底座调节孔所在半径间的角度(P )不同,在旋转过程中,可以以某一底座调节孔为参照,将某一顶盔调节孔旋转至相邻顶盔调节孔的位置,此时,顶盔旋转了 a ;也可以以某一底座调节孔为基准,将某一顶盔调节孔旋转至与前述底座调节孔相邻的底座调节孔的相应位置,此时,顶盔旋转了 P。通过可选的多角度调节,可更精确的控制顶盔旋转的角度。同时,在获取支撑柱高度和底座螺纹丝距的基础上,获得支撑柱转动的角度(即顶盔转动的角度),即可精确得出顶盔升高或降低的高度,对于进一步精确控制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十分有利。对于所述底座、支撑柱和顶盔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没有太大限制,只需支撑组件总的最小高度(即支撑柱旋入底座最深处时)小于被测车辆和测试台之间的距离、支撑组件总的最大高度(即支撑柱旋出底座最高处时)大于被测车辆底盘和测试台之间的距离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以进行选择和调节。具体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支撑组件包括底座1,底座I为圆柱体结构,其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底座调节孔U。底座I内具有凹孔,凹孔内壁上为内螺纹。支撑柱2为圆柱体结构,支撑柱2侧壁上具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支撑体下端插入底座I内,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连接,使支撑体的转动可以控制其伸出底座I的高度。支撑体上部顶端固定有顶盔3,顶盔3用于接触支撑待支撑物,例如待试车辆。顶盔3同样为圆柱体结构,其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顶盔调节孔31。现在,以支撑位于测试台上的被试车辆为例,说明支撑组件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被试车辆停止于测试台上后。将支撑组件放置于测试台上,并使其位于车轮处的车身下方,采用刚性棍体,例如钢棍,插入顶盔调节孔31,旋转顶盔3,升高顶盔3,使缓缓升起的顶盔3接触车身,然后根据需要,继续旋转顶盔3,使其升高一定的高度(可通过参照底座调节孔11或顶盔调节孔31的位置,转动顶盔3 —定角度,例如90° ),使支撑组件能稳定的对被试车辆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保证安全。通常,在对被试车辆进行支撑时,在其四个轮胎处对称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对于上述工作过程,通常,还可以先将顶盔3升至稍小于车身与测试台距离的高度,然后将支撑组件放置于测试台上,采用钢棍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上述过程即可精确的调节支撑组件所支撑的高度,并且可对支撑高度进行连续的调节,重要的是,该支撑组件的支撑作用十分稳定,更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顶盔,所述顶盔上开设有用于转动顶盔和支撑柱的顶盔调节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盔调节孔设置于顶盔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盔调节孔在顶盔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壁上具有用于转动底座的底座调节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调节孔在底座侧壁周向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盔调节孔具有3-8个,所述底座调节孔具有3-8个。
7.根据权利要求1_3、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底座内具有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为粗牙螺纹或矩形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盔、支撑柱、底座均为圆柱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顶盔,所述顶盔上开设有用于转动顶盔和支撑柱的顶盔调节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可对车辆进行稳固的支撑,并且方便对其高度进行调节。
文档编号G01M3/02GK202836888SQ2012204360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喻惠然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