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363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
技术背景现有的汽车轮毂在铸造过程中为了有效分析和监控铸造产品毛坯质量要使用温度传感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重的热电偶采用钢质的外壳,在实际测试时,钢制的外壳经常与待测部件发生不接触现象,这样测到的温度并不是需要测试部位的真实温度,使得轮毂的生产过程不能正常监控而发生质量问题,如在实际铸造过程中,充型时铝液温度要控制在680°C,由于模具在充型和冷却生产过程中,模具温会急剧变化,模具本身会热胀冷缩,而钢制的外套,在受热后变形小,这样本来测试温度时,钢制外套是与轮毂待测部接触的,但发生变形后,钢制外套与轮毂的待测试部位便分离开来,最终导至模具与热电耦接触不良,使得温度传感器测试的不是待测部位的温度,这样根据温度传感器指示的温度控制轮毂生产工艺中某部位的成型温度便发生了偏差,从而影响轮毂产品生产质量的可控性。还有就是现在的温度传感热电偶的输出导线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开合模具时温度传感热电偶受到碰撞,输出导线易发生脱焊,造成无法输出传感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它可以确保温度传感热电偶与轮毂待测部位紧密接触,同时对轮毂输出导线也进行良好保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包括热电偶,铜制的壳体套在热电偶上,开口端焊紧,铜制的壳体有凸起的台阶圆柱面,台阶圆柱面与螺母之间用弹簧插套在壳体上,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固定在壳体上,弹簧插套在铜制的壳体上且罩着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确保温度传感热电偶与轮毂待测部位紧密接触,同时对轮毂输出导线也进行良好保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铜制的壳体;2、前弹簧;3、螺母;4、后弹簧;5、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见图1所示,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包括热电偶部件,热电偶部件设置于铜制的壳体I内形成温度传感热电偶,铜制的壳体I有成型有凸起的台阶圆柱面11,前弹簧2 —端压在台阶圆柱面11上、另一端压在螺母3上,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固定在壳体I上,后弹簧4插套在铜制的壳体I上且罩着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工作原理模具在充型和冷却生产过程中,模具温会急剧变化,模具本身会热胀冷缩,采用铜制的壳体I的温度传感热电偶,当在低压铸造机台上往模具注铝液时,模具受热膨胀变形时,铜的变形量更大,同时弹簧顶住壳体凸出圆柱台阶部分,这样可以确保电偶与模具接触紧密,温度传感器测到待测部位的真实温度,以便生产过程中控制。后弹簧4可以确保当温度传感热电偶发生意外碰撞时,保护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以免脱焊,造成无信号输出。
权利要求1.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包括热电偶部件,其特征在于:热电偶部件设置于铜制的壳体(1)内形成温度传感热电偶,铜制的壳体(1)有成型有凸起的台阶圆柱面(11),前弹簧(2)—端压在台阶圆柱面(11)上、另一端压在螺母(3)上,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 )固定在壳体(1)上,后弹簧(4)插套在铜制的壳体(1)上且罩着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
专利摘要轮毂铸造用温度传感热电偶,包括热电偶部件,热电偶部件设置于铜制的壳体(1)内形成温度传感热电偶,铜制的壳体(1)有成型有凸起的台阶圆柱面(11),前弹簧(2)一端压在台阶圆柱面(11)上、另一端压在螺母(3)上,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固定在壳体(1)上,后弹簧(4)插套在铜制的壳体(1)上且罩着温度传感热电偶的信号输出导线(5)。它可以确保温度传感热电偶与轮毂待测部位紧密接触,同时对轮毂输出导线也进行良好保护。
文档编号G01K7/02GK202916021SQ20122062823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王树山 申请人: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