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365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波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
背景技术
超声波探伤可在不破坏工件的前提下检查其体积内部缺陷,是国家重大工程和各类重要民用品制造中质量保障的一项关键技术。核电站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及各种管道、桥梁构件、海洋、航空等领域大型工件等均需进行超声波探伤或其它形式无损探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超声波自动化探伤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已有所应用,而其关键技术可参考信息难以获取。实用新型专利“新型超声波直管探伤装置”由提升机构、回转机构、探头组构成,可实现精确垂直运动和回转运动,其中提升机构为手动,通过其满足被探伤管径变化时需要的上下运动,并通过回转运动装置来替代横向运动装置,实现实时回转运动,避免漏检,但仅适用于不同管径超声波直管探伤。目前国内所常用的超声波探伤多数为手工操作,即工件表面分区、操作者手持探头、眼观示波器的方式,主要依据个人技术和经验进行评判,探测效果、个人标准难以统一。手工探伤工人劳动强度大,每个工件探伤所需时间较长,生产周期大幅延长,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某些企业整个生产工艺链的瓶颈,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具有探伤资质的操作人员较少,工人经常加班加点,造成疲劳操作,探测过程易于产生误判,特别是人体生理特征,如注意力、手操作力、速度、稳定性均不能持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件探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种情况必须要加以改善。为此,本实用新型即提出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探伤中心,主要包括工作平台、卡盘、导轨和内外探头。通过该探伤中心实现超声波自动探伤检测,以提高探伤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强可靠性,改善手工探伤劳动强度大、并避免手工探伤的漏检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基本思想是工件由四个结构相同的卡盘定位,四个立辊压紧工件外圆实现径向定位,四个托辊接触工件端面作为支撑,并驱动工件立式旋转,置于工作台面之下的垂直长导轨实现沿筒节轴线移动,探头伸缩实现径向运动,从而共同完成工件自动探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件以其回转轴线处于铅垂状态放置于工作台上,在工作台上沿圆周方向以90°间隔均布有四条导轨,各导轨均位于工作台面之下;每条导轨上均有结构相同的卡盘,卡盘可沿导轨移动;每个卡盘设有径向定心棍(轴线铅垂)和轴向支撑棍(轴线水平),工件端面支撑在卡盘的四个轴向支撑辊上,支撑辊旋转时驱动工件立式回转,定心辊为从动,压紧工件外圆实现径向定位;在工作台上设计有外侧探伤导轨和内侧探伤导轨,在内、外侧导轨上设计有滑块可沿导轨移动,滑块上设计有铅垂方向移动的长导轨,外侧长导轨末端为水平方向伸缩杆,伸缩杆末端以铰链与外探头相连;内侧长导轨末端为摆杆,可相对长导轨转动,摆杆与一伸缩杆相连,伸缩杆末端同样以铰链与内探头相连;由此,探头可转动并沿轴向、径向移动,联动控制实现预期工艺轨迹的探伤要求。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自动化超声波探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超声波探伤将是检测领域的必由之路。本实用新型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规避了大直径的环形导轨和高成本的旋转工作台及龙门框架,成本低,通用性强,适用于直筒节、过渡节、饼子和封头各类零件,消除了工件定位误差对探测的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支撑辊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外侧探头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内测探头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工作平台、2.潜藏导轨、3.液压马达、4.定心棍、5.支撑棍、6.卡盘支架、
7.外探伤导轨、8.内探伤导轨、9.外长导轨、10.外滑块、11.外伸缩杆、12.外探头、13.内长导轨、14.内滑块、15.摆杆、16.内伸缩杆、17内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主要包括工作平台、卡盘、导轨和内外探头。本实用新型工件以立式状态落于工作平台I上,在工作平台I上沿圆周方向以90°为间隔、呈十字形式设计有四条潜藏导轨2,均位于工作台面之下;每一潜藏导轨2上
均有--^盘,结构相同,可沿潜藏导轨2移动,卡盘由定心棍4卡紧工件外圆实现径向定
位,由支撑辊5与工件端面相接触,支撑工件并以液压马达3为动力驱动工件立式旋转;在卡盘之间设计有外探伤导轨7和内探伤导轨8,两导轨轴线重合;外滑块10可相对于外探伤导轨7沿水平方向移动,外长导轨9以移动副与外滑块10相连,外长导轨9可相对于外滑块10沿铅垂方向移动,外长导轨9与外伸缩杆11固连,外伸缩杆11以铰链与外探头12相连;内滑块14可相对于内探伤导轨8沿水平方向移动,内长导轨13以移动副与内滑块14相连,内长导轨13可相对于内滑块14沿铅垂方向移动,内长导轨13与内伸缩杆16以摆杆15相连,二者可相对转 动,内伸缩杆16以铰链与内探头17相连。[0018]本实用新型探伤中心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首先根据工件实际尺寸调整四卡盘沿潜藏导轨移动至合适位置,将工件落定于支撑辊上,再由定心辊压紧工件外圆,通过滑块的水平移动、长导轨的铅垂移动、伸缩杆的径向移动以及探头的转动等共同调整探头至合适位置,然后 开动液压马达驱动工件旋转,以实现预期探伤轨迹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包括工作平台、卡盘、导轨和内外探头,其特征是:工作台上沿圆周方向以90°间隔均布有四条导轨,各导轨均位于工作台面之下,每条导轨上均有结构相同的卡盘,卡盘可沿导轨移动;每个卡盘设有径向定心棍和轴向支撑棍,工件端面支撑在卡盘的四个轴向支撑棍上,支撑棍旋转时驱动工件立式回转,定心辊为从动,压紧工件外圆实现径向定位;工作台上设计有外侧探伤导轨和内侧探伤导轨,在内、外侧导轨上设计有滑块可沿导轨移动,滑块上设计有铅垂方向移动的长导轨,外侧长导轨末端为水平方向伸缩杆,伸缩杆末端以铰链与外探头相连,内侧长导轨末端为摆杆,摆杆与一伸缩杆相连,伸缩杆末端同样以铰链与内探头相连;探头可转动并沿轴向、径向移动,联动控制实现预期工艺轨迹的探伤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其特征在于:工件由四个结构相同的卡盘定位,四个立辊压紧工件外圆实现径向定位,四个托辊接触工件端面作为支撑,并以液压马达为动力并驱动工件立式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其特征在于:滑块的水平移动、长导轨的铅垂移动、伸缩杆的径向移动以及探头的转动共同调整探头至 合适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包括水平工作台及探伤头等,其特征是工作台上沿圆周方向以90°间隔均布有四条导轨,各导轨均位于工作台面之下,每条导轨上均有结构相同的卡盘,卡盘可沿导轨移动;每个卡盘设有径向定心辊和轴向支撑辊;工作台上设计有外侧探伤导轨和内侧探伤导轨,外侧长导轨末端为水平方向伸缩杆,内侧长导轨末端为摆杆;探头可转动并沿轴向、径向移动,联动控制实现预期工艺轨迹的探伤要求。采用本设计的导轨下藏立式滚动转台大型件超声波自动探伤中心,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规避了大直径的环形导轨和高成本的旋转工作台及龙门框架,成本低,通用性强,适用于直筒节、过渡节、饼子和封头各类零件,消除了工件定位误差对探测的影响。
文档编号G01N29/26GK203117166SQ2012206287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曾达幸, 姚建涛, 沈二强, 侯雨雷, 韩春胜 申请人:燕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