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7364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环境试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试验装置,该环境试验装置(1)包含形成有空气排出孔(41)及空气吸引孔(42)的分隔壁(15);由分隔壁(15)分离的试验室(10)及空调室(11);排气管道(21);和将来自空气排出孔(41)的空气向排气管道(21)引导的引导管道(22)。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构成划定试验室(10)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除分隔壁(15)外的相互邻接的壁面。另外,排气管道(21)具有向与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孔(21a)。
【专利说明】环境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试样进行环境试验的环境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用于确认各种各样环境状况下的产品的运行可靠性的环境试验中,使用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的具有试验室和空调室的环境试验装置,该试验室和空调室由分隔壁分离且经由上下两处的开口相互连通。该环境试验装置中,在空调室内,由加湿装置、冷却装置等将空气调整为规定的温湿度,利用设置在空调室的最上方的送风机将该调整后的空气,经由上部开口向试验室供给,由此,将试验室内的空气保持为规定的温湿度。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 - 349914号公报
[0004]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涉及的环境试验装置中,仅经由上部开口流入试验室的空气,在试验室内成为从上向下流动的气流,被下部开口吸引。因此,例如,试验室中沿上下设置有多级水平的搁板,在各搁板上载置着试样的情况下(即、将多个试样沿铅垂方向排列时),空气流难以接触到载置在搁板的下段的试样,在搁板的上段的试样与在搁板的下段的试样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再者,若搁板上段的试样发热,则其发热会影响处于搁板下段的试样,这些试样的温度条件也不同。
[0005]另外,即使在下述环境试验装置中,即在试验室中,将多个试样沿水平方向排列,以沿这些试样的排列方向产生空气流的方式,从空调室向试验室供给空气的环境试验装置,在气流的上游与下游,试样的环境条件也不同。例如,若处于上游的试样发热,则处于下游的试样会受到其发热的影响,从而使这些试样的环境条件不同。这样,若多个试样的环境条件不同,则会产生环境试验的精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针对试样的环境条件的不同的环境试验装置。
[0007]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具有被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孔及第一空气吸引孔的分隔壁分离的试验室及另一室,该环境试验装置具备:排气管道,其构成划定上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除上述分隔壁以外的第一壁面,具有沿与配置在上述试验室的多个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出空气的第二空气排出孔;和引导管道,其构成划定上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与除上述分隔壁以外的上述第一壁面邻接的第二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将通过上述另一室从上述第一空气排出孔排出的空气向上述排气管道加以引导。
[0008]据此,从第二空气排出孔排出到试验室的空气,在与多个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对于试样的环境条件的不同。
[0009]本发明中,还具备吸引管道,其构成划定上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与上述第二壁面的一部分或上述第二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具有在上述正交的方向上比上述多个试样更远离上述第二空气排出孔的位置形成的第二空气吸引孔。这样,优选上述吸引管道将从上述第二空气吸引孔吸引的空气向上述第一空气吸引孔引导。由此,从第二空气排出孔排出到试验室的空气,可靠地在与多个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于试样的环境条件的不同。
[0010]另外,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二壁面邻接于上述分隔壁及上述第一壁面这两方,上述引导管道具有:在一个面构成上述第二壁面的板状部件;连通孔,其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正交的方向的一端部,使与上述板状部件的另一面相对的空间和上述排气管道连通;和分隔板,其从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另一面突出,并沿与上述正交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分隔出上述板状部件的形成有上述连通孔的第一区域和没有形成上述连通孔的第二区域,上述第一空气排出孔连通于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对的空间。由此,从第一空气排出孔排出的空气,通过与第一区域相对的空间及连通孔,流到排气管道。
[0011]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第一区域,突出有与上述分隔板平行的I个以上的偏向板。由此,能够有效地使从第一空气排出孔排出的空气流到排气管道。
[0012]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另一室,设置有从上述第一空气排出孔向上述引导管道排出空气的送风机。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空气从另一室流到引导管道。
[0013]另外,本发明中,优选还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试验槽,通过在上述内部空间设置上述排气管道及上述弓I导管道来划定上述试验室,上述排气管道及上述引导管道能够安装拆卸地设置于上述试验槽。由此,例如,即使由于通过试样的发热或爆炸导致构成试验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排气管道及引导管道损伤,也只需要更换它们就能够容易地修复试验室的壁面。
[0014]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试验槽的周围,形成有隔热层。由此,使试样的环境条件难以变化,试验精度得到提高。
[0015]根据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从第二空气排出孔排出到试验室的空气,在与多个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流动。由此,能够减少对于试样的环境条件的不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环境试验装置的将门卸下后的状态的构成图。
[0018]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II1-1II线的截面图。
[0019]图4 Ca)是从右方观察图3所示的引导管道时的图,(b)是从左方观察图3所示的吸引管道时的图。
[0020]图5是图2所示的试验槽的大致立体图(示意立体图),是表示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
[002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环境试验装置的试验槽的第I变形例的大致立体图。
[002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环境试验装置的试验槽的第2变形例的大致立体图。
[0023]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环境试验装置的试验槽的第3变形例的大致立体图。
[0024]符号说明:[0025]1:环境试验装置
[0026]3:试验槽
[0027]3a:内部空间
[0028]3b:隔热层
[0029]10,210:试验室
[0030]11:空调室(另一室)
[0031]15:分隔壁
[0032]21:排气管道
[0033]21a:空气排出孔(第二空气排出孔)
[0034]22,222:引导管道
[0035]22a,222a:连通孔
[0036]23,223:吸引管道
[0037]23a,223a:空气吸引孔(第二空气吸引孔)
[0038]25:板状部件
[0039]25a:第一区域
[0040]25b:第二区域
[0041]26:分隔板
[0042]27:偏向板
[0043]31:送风机
[0044]41:空气排出孔(第一空气排出孔)
[0045]42:空气吸引孔(第一空气吸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4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环境试验装置1,如图1?图3所示,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试验,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2、设置在框体2内并具有内部空间3a的试验槽3、和覆盖试验槽3的开口的隔热性的门4。
[0048]如图2及图3所示,试验槽3按照向前方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框体2的前方(图2中纸面的近前侧、图3中下方)部分。如图3所示,框体2的后方部分,成为收纳着电源装置5的电源收纳空间。如图1及图2所示,在比框体2的门4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显示部8及操作部9。显示部8显示试验槽3的试验室10内的温湿度数据等。操作部9是用于进行试验室10内的温湿度的设定的操作部。
[0049]试验槽3的除通过门4进行开放、关闭的前方的开口外的周围的壁面,被隔热层3b包围。由此,内部空间3a的温度及湿度难以变化。因此,试样的环境条件变得难以改变,试验精度得以提高。在试验槽3的背部及该背部部分的隔热层3b,形成有4个贯通孔6。作为电源装置5的连接部的连接器5a,从这些贯通孔6,分别向前方突出。此外,在贯通孔6与连接器5a之间填充密封剂,保持试验室10的气密性。
[0050]本实施方式中,图2及图3中双点划线表示的平板状的试样托盘91收纳在试验室10内。试样托盘91具有例如能够与作为试样90的二次电池连接的多个插座、在向试验室10的插入方向(相对于试验室10从前方向后方的方向)的前端形成的端子、及连接这些插座及端子的多个配线。这样,试样托盘91收纳在试验室10内,由此,试样托盘91的端子与连接器5a连接,能够将连接于插座的多个试样90 (二次电池)与电源装置5电连接。由此,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完成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试验。
[0051]再者,在试验室10内,设置有导轨(未图示)。试样托盘91上,在与向试验室1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着三个试样90。这时,多个试样90沿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排成一列,但是沿插入方向没有排列。通过使这样的试样托盘91沿着导轨按水平的插入方向滑动进行插入,端子连接于连接器5a,多个试样90与电源装置5电连接。另外,通过将试样托盘91沿导轨按水平方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端子从连接器5a退出,能够使试样90与电源装置5不再电连接。这样,只需要将试样托盘91放入试验室10内或从中取出,就能够简单的进行试样90与电源装置5的电连接或取消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试验室10内,沿着铅垂方向,能够收纳四个排列有3个试样90的试样托盘91。
[0052]试验槽3内,设置有将长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3a分隔为下部空间11与上部空间16的分隔壁15、3个管道21?23。如图2及图3所示,分隔壁15上,在右侧端部形成有2个空气排出孔(第一空气排出孔)41,在左侧端部形成有I个空气吸引孔(第一空气吸引孔)42。如图3所示,2个空气排出孔41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空气吸引孔42沿前后方向延伸。
[0053]下部空间11是空调室(另一室),图2中,从右边开始依次设置着2个送风机31、由例如护套加热器等电热加热器构成的空气加热器32、冷却装置33、及利用内置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水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34。2个送风机31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分别与空气排出孔41相对。即、对I个空气排出孔41设置有I个送风机31。这样,通过设置有送风机31,能够将由空调室11调整后的空气有效地流入引导管道22 (如后所述)。从空气吸引孔42流入空调室11的空气,依次利用加湿装置34、冷却装置33、及空气加热器32调整其温度及湿度,同时向右方流动,在成为规定的温湿度的状态下,利用2个送风机31从各空气排出孔41向上方排出。
[0054]3个管道21?23设置在上部空间16,各管道21?23构成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试验室10的6个壁面中的互不相同的一壁面。此外,分隔壁15构成试验室10的下面侧的壁面。3个管道21?23中,有形成着向试验室10内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孔21a的排气管道21、将从2个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引导到排气管道21的引导管道22、和吸引管道23,该吸引管道23形成有吸引试验室10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孔23a,并将吸引的空气引导到空气吸引孔42。
[0055]如图2所示,排气管道21具备具有长方形平面形状的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在其4边与试验槽3的顶板、管道22、23及分隔壁15抵接的状态下,螺纹固定于试验槽3。SP、通过卸下螺钉,排气管道21就能相对试验槽3进行安装拆卸。另外,排气管道21的板状部件与试验槽3的背部隔离配置,其与试验槽3的背部之间构成空气流动的流路21b。另外,排气管道21具有空气排出孔(第二空气排出孔)21a,来自流路21b的空气向着前方水平排出。另外,排气管道21的与门4相对的面构成划定试验室10的6个壁面中的一个(第一壁面)。
[0056]如图2及图3所示,引导管道22具备具有长方形平面形状的板状部件25,在板状部件25的3边与试验槽3的顶板、背部及分隔壁15抵接的状态下,螺纹固定于试验槽3。即、通过卸下螺钉,引导管道22就能相对试验槽3进行安装拆卸。另外,引导管道22的板状部件25与试验槽3的右壁部隔离配置,在其与试验槽3的右壁部之间构成能够与2个空气排出孔41连通的流路22b。另外,引导管道22 (板状部件25)的一个面(与吸引管道23相对的面),是划定试验室10的6个壁面中的一个,构成与排气管道21所构成的壁面邻接
的壁面(第二壁面)。
[0057]板状部件25上,如图4 (a)所示,在图中右端部(后端部),形成有2个连通孔22a。这些连通孔22a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且沿该方向排列。另外,这些连通孔22a形成在板状部件25的与排气管道21 (流路21b)相对的部分,使流路22b与流路21b连通。此外,连通孔22a虽然沿铅垂方向排成多列,但是也可以是在板状部件25的右端部(一端部),2个连通孔22a构成在铅垂方向连续的I个长条状的连通孔。
[0058]引导管道22还具有从板状部件25的另一面突出的分隔板26及偏向板27。如图4 (a)所示,分隔板26在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将板状部件25分隔为第一区域25a与第二区域25b。分隔板26相对水平方向大致倾斜45°。在板状部件25的第一区域25a形成有2个连通孔22a。偏向板27与分隔板26平行延伸,配置在第一区域25a。另外,分隔板26及偏向板27的两端部,铅垂或水平地延伸至板状部件25的邻接的边。分隔板26及偏向板27从板状部件25的突出量相同。偏向板27的两端部配置在空气排出孔41之间及连通孔22a之间。
[0059]这样的引导管道22在分隔板26及偏向板27与试验槽3的右壁部抵接的状态下配置。由此,流路22b构成在与第一区域25a相对的空间。另外,这时,流路22b被偏向板27分为两个。即、前方的空气排出孔41与上侧的连通孔22a连通,后方的空气排出孔41与下侧的连通孔22a连通。由此,从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能够有效地流到排气管道21。这是因为抑制了来自2个送风机31的空气同时流向上侧的连通孔22a的情况。来自前方侧的送风机31的空气由分隔板26导向上侧的连通孔22a,来自后方侧的送风机31的空气由偏向板27导向下侧的连通孔22a,经引导管道22均压后的空气供给到排气管道21的流路21b。因此,从排气管道21的空气排出孔21a排出的空气,在试验室10内,向着前方水平流动,该气流成为层流状态。
[0060]如图2及图3所示,吸引管道23具备具有长方形平面形状的板状部件35,在板状部件35的3边与试验槽3的顶板、背部及分隔壁15抵接的状态下,螺纹固定于试验槽3。即、通过卸下螺钉,吸引管道23就能相对试验槽3进行安装拆卸。另外,吸引管道23的板状部件35与试验槽3的左壁部隔离配置,与试验槽3的左壁部之间构成能够与空气吸引孔42连通的流路23b。另外,吸引管道23 (板状部件35)的一个面(与引导管道22相对的面)是划定试验室10的6个壁面中的一个,构成与引导管道22所构成的壁面相对的壁面(第三壁面)。
[0061]如图4 (b)所示,板状部件35在图中右端部(前端部)形成有3个空气吸引孔(第二空气吸引孔)23a。由此,吸引管道23从空气吸引孔23a吸引试验室10的空气,经由空气吸引孔42将该空气向空调室11引导。这些空气吸引孔23a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且沿该方向排列。另外,如图3所示,这些空气吸引孔23a形成在板状部件35的最远离排气管道21(流路21b)的端部。更具体而言,在前后方向上,空气吸引孔23a形成在比试样90更远离空气排出孔21a的位置。由此,从空气排出孔21a排出的空气,从后方向前方、S卩、沿与多个试样9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可靠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环境条件对于试样90的参差不同。此外,虽然空气吸引孔23a沿着铅垂方向排成多列,但是在板状部件35的一端部,3个空气吸引孔23a也可以构成在铅垂方向上连续的I个长条状的空气吸引孔。
[0062]吸引管道23还具有从板状部件35的另一面突出的分隔板36及2个偏向板37、38。如图4 (b)所示,分隔板36沿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板状部件35分隔为第一区域35a与第二区域35b。分隔板36相对水平方向大致倾斜45°。在板状部件35的第一区域35a形成有3个空气吸引孔23a。偏向板37、38与分隔板36平行延伸,配置在第一区域35a。另外,分隔板36及偏向板37、38的两端部铅垂或水平地延伸至板状部件35的邻接的边。分隔板36及偏向板37、38从板状部件35的突出量相同。偏向板37、38的一端部配置在空气吸引孔23a之间,另一端部配置在将空气吸引孔42沿前后方向3等分的位置。
[0063]这样的吸引管道23在分隔板36及偏向板37、38与试验槽3的左壁部抵接的状态下配置。由此,流路23b构成在与第一区域35a相对的空间。另外,这时,流路23b被偏向板37、38分为三个。即、3个空气吸引孔23a分别与空气吸引孔42单独连通,在各空气吸引孔23a产生均等的吸引力。因此,从空气排出孔21a向试验室10排出的空气易于水平地向iu方流动。结果,在试验室?ο内,能够有效地保持层流状态。
[0064]接着,参照图3及图5,说明环境试验装置I的试验槽3内的气流。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境试验装置I具有3个管道21~23。因此,经空调室11调整,利用送风机31从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暂时积存在流路22b (与第一区域25a相对的空间)。然后,空气在流路22b中均压化,从2个连通孔22a供给排气管道21的流路21b。即、如图5所示,从空气排出孔41向上方排出的空气通过流路22b向斜上方前进,经由连通孔22a流到流路21b。该流路21b中,空气也是暂时积存,均压后的空气从排气管道21的空气排出孔21a排出到试验室10内。
[0065]从空气排出孔21a排出到试验室10内的空气,在收纳于试验室10的试样托盘91之间、处于最上方的试样托盘91与试验槽3的顶板之间、及最下方的试样托盘91与分隔壁15之间,从后方向前方水平流动。这时,如图3所示,多个试样90沿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没有沿前后方向排列,所以对于各试样90的环境条件是相同的。这样,向试验室10内排出的空气从前方的空气吸引孔23a吸引到吸引管道23内。之后,空气从流路23b经由空气吸引孔42流入空调室11。
[006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引导管道22将从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向排气管道21引导,从排气管道21排出的空气,在试验室10中,沿与试样9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从后方向前方的方向)流动。因此,减少了对于试样90的环境条件的不同。另外,由于各管道21~23只进行螺纹固定,所以管道21~23容易安装拆卸。因此,例如,在进行二次电池(试样90)的充放电试验时,即使由于试样90的发热或爆炸导致构成试验室10的壁面的一部分的管道21~23损伤,也只需要通过更换它们就能够容易地修复试验室10。
[0067]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境试验装置I,在试验槽3的下部空间设置空调室11,在上部空间设置试验室10,以使从空调室11的右侧端部的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从试验室10的后方向前方流动的方式,设置有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但是,空调室11、试验室10、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等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
[0068]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试验槽3的上部空间设置空调室11,在下部空间设置试验室10,以使从空调室11的右侧端部的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从试验室10的后方向前方流动的方式,设置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 (第I变形例)。具体而言,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设置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位置。这时,引导管道22也可以按下述方式构成,即将分隔板26与偏向板27倾斜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将来自空气排出孔41的空气向斜下方引导。即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这时,吸引管道23也可以设置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位置,将分隔板36与偏向板37、38反向倾斜,将来自空气吸引孔23a的空气向斜上方引导。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69]另外,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试验槽3的右侧部空间设置空调室11,在左侧部空间设置试验室10,以使从空调室11的上侧端部的空气排出孔41排出的空气,从试验室10的后方向前方流动的方式,设置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 (第2变形例)。具体而言,构成为与使上述实施方式的试验槽3旋转90°后的状态基本相同的结构。即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再者,该变形例中,也可以将试样托盘91竖起,沿横向排列多个。这时,虽然试样90的排列方向成为铅垂方向,但空气的流动成为前后方向,因此与排列方向正交。另外,若将吸引管道23配置在试验槽3的左方,即使试样托盘91仍处于水平位置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用来使配置在左方的吸引管道23与空调室11连通的空间设置在试验槽3的下方部分。
[0070]另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试验槽3的下部右侧空间设置空调室(另一室)211,在上部左侧空间设置试验室210,以使从空调室211的空气排出孔241排出的空气,从试验室210的后方向前方流动的方式,设置排气管道21及引导管道222 (第3变形例)。本变形例中的空调室211是通过在上述空调室11中形成分隔壁211a而划分出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设置送风机、空气加热器、冷却装置及加湿装置等。另外,空调室211中也可以设置空气吸引孔242。空气排出孔241设置在后方,空气吸引孔242设置在前方。引导管道222构成试验室210的右侧壁面的后方半部,吸引管道223构成试验室210的右侧壁面的前方半部。这些引导管道222及吸引管道223没有设置偏向板,由板状部件225、235及分隔板226、236构成。这样,在引导管道222的后方端部形成有连通孔222a,在吸引管道223的前方端部形成有空气吸引孔223a。这样,空气从试验室210的后方向前方排出,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该结构中,分隔壁211a的左方没有空间也可以。分隔壁211a与板状部件225、235的至少一方成为一体也可以。此外,该变形例中,试样90及试样托盘91也按照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得以收纳。进而,该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设置有分隔壁的空调室11取代空调室211,在该空调室11中,分隔壁沿左右方向延伸,分隔成与空气吸引孔242连通的前方空间及与空气排出孔241连通的后方空间,并且使这两空间在空调室11的左端部连通。这种情况下,空气吸引孔242吸引的空气在前方空间向左方流动,其后,在后方空间向右方流动,从空气排出孔241排出。即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71]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本专利请求保护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试验槽3的周围,也可以不形成隔热层3b。另外,各管道21?23也可以不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试验槽3进行安装拆卸。另外,引导管道22及吸引管道23上,也可以不设置偏向板27、37、38。另外,送风机31也可以设置I或3个以上。也可以不设置吸引管道23、223。这种情况下,优选在与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比试样90更远离排气管道21的空气排出孔21a的位置配置空气吸引孔42。由此,从空气排出孔2Ia排出到试验室的空气的流动,成为与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试验室10、210也可以是立方体形状。进而,试验室也可以是由7个以上的壁面划定的多面体。
[0072]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及第I?第3变形例中,将排气管道21设置在试验槽3的后方部分(背部侧),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左方、右方、上方、下方部分的任意位置。即、也可以按照能够向与排列试样90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设置排气管道21。这样,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0073]也可以调换引导管道22与吸引管道23的位置。另外,引导管道222与吸引管道223的位置也可以调换。这种情况下,使排气管道移动到引导管道侧。另外,空调用的设备(例如,送风机、空气加热器、冷却装置及加湿装置等)也可以不设置在空调室11,而是设置在引导管道22、222或吸引管道23、223,引导管道22、222或吸引管道23、223兼具空调室的作用。这时,空调室11仅仅是另一室。
[0074]吸引管道23也可以不配置在与引导管道22相对的位置。例如,取代分隔壁15,配置吸引管道23,在流路23b配置空调用的设备,吸引管道23兼具空调室(另一室)的作用也可以。这种情况下,吸引管道23的板状部件35成为分隔试验室10与空调室的分隔壁。另夕卜,这时,空气吸引孔23a优选配置在前方。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而,也可以将门4的背侧作为引导管道22或吸引管道23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具有被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孔及第一空气吸引孔的分隔壁分离的试验室及另一室,该环境试验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构成划定所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除所述分隔壁以外的第一壁面,具有沿与配置在所述试验室的多个试样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出空气的第二空气排出孔;和 引导管道,该引导管道构成划定所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与除所述分隔壁以外的所述第一壁面邻接的第二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将通过所述另一室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孔排出的空气向所述排气管道加以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吸引管道,该吸引管道构成划定所述试验室的6个以上的壁面中、与所述第二壁面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具有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比所述多个试样更远离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孔的位置形成的第二空气吸引孔, 所述吸引管道将从所述第二空气吸引孔吸引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气吸引孔加以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面邻接于所述分隔壁及所述第一壁面双方, 所述引导管道具有: 在一个面构成所述第二壁面的板状部件; 连通孔,形成在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正交方向的一端部,使与所述板状部件的另一面相对的空间和所述排气管道连通;和 分隔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另一面突出,并沿与所述正交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分隔出所述板状部件的形成有所述连通孔的第一区域和没有形成所述连通孔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孔连通于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突出有与所述分隔板平行的I个以上的偏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另一室,设置有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孔向所述引导管道排出空气的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另一室,设置有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孔向所述引导管道排出空气的送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试验槽, 通过在所述内部空间设置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引导管道来划定所述试验室, 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引导管道能够安装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试验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试验槽, 通过在所述内部空间设置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引导管道来划定所述试验室, 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引导管道能够安装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试验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试验槽的周围形成有隔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验槽的周围形成 有隔热层。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3630844SQ20131037339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中西优贵 申请人: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