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分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8815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样品分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样品分析装置,其在检验人员进行样品吸引过程中不会使吸引管发生塑性变形,并能够有效进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价装置。该样品分析装置具有:由超弹性金属制成并从样品容器中吸引样品的吸引管(34);对所吸引的样品进行分析的分析部;配置于箱体内的预定位置,将上述吸引管(34)从研钵状开口部引导至内部进行清洗的半固定式清洗部(40);和使上述吸引管(34)移动/停止,至少使该吸引管在从上述样品容器吸引样品的第一位置和与上述清洗部(40)的开口部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停止机构。
【专利说明】样品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汲取血液、尿液等样品以进行分析的样品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以往的样品分析装置中,是由检验人员在手持装有样品的样品容器的状态下,将吸引管从露出到箱体外的吸引管的前端向样品容器内导入。在该情况下,从样品容器吸引样品的吸引管大多为不锈钢制。采用这样的结构,会出现在将吸引管向样品容器内导入以吸引样品的过程中吸引管发生塑性变形的问题。
[0003]对此,已知有由超弹性金属制成吸引管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利用该结构,消除了吸引管发生塑性变形的问题。但在该专利文献I所述的装置的情况下,其采用的是对吸引管进行清洗的清洗部与吸引管一起移动的结构,而不是在设置于预定位置的清洗部插拔吸引管的结构。
[0004]上述结构的清洗部分别连接有用于供给清洗用溶液的管部和用于排出废液的管部,且清洗部与吸引管一起移动,因此,需要清洗部与管部移动时充足的空间。即,需要清洗部和管部在装置的箱体中的移动不会因其它结构受到妨碍,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导致装置大型化。另外,需要在清洗部的上部开口部与吸引管之间设置间隙,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清洗。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8107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样品分析装置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检验人员进行样品吸引过程中吸引管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并能够有效进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价装置。
[0010]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由超弹性金属制成并从样品容器中吸引样品的吸引管;对所吸引的样品进行分析的分析部;配置于箱体内的预定位置,将上述吸引管从研钵状开口部引导至内部进行清洗的半固定式清洗部;和使上述吸引管移动/停止,至少使上述吸引管在从上述样品容器吸引样品的第一位置和与上述清洗部的开口部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停止机构。
[0012]在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清洗部的从开口部至内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以围绕被插入的吸引管的方式进行密封的密封件。
[0013]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吸引管的前端形成为具有锐角的倾斜度。
[0014]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贮存附着到吸引管的表面的洗液的洗液槽,上述移动/停止机构使得吸引管在清洗吸引管之前移动到上述洗液槽的位置并定位,使洗液附着于吸引管表面。
[0015]在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移动/停止机构使得吸引管在装置启动时或者吸引样品之前移动到上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使吸引管贯穿清洗部之前,使洗液附着于清洗部的开口部。
[0016]在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移动/停止机构使得吸引管在装置启动时或者吸引样品之前移动到上述清洗部位置并定位,在吸引管贯穿清洗部的过程中,使洗液附着于吸引管表面。
[0017]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清洗部具有从开口部向下方贯通的贯通孔,利用吸引管从定位于上述贯通孔的下侧的状态下的样品容器吸引样品。
[0018]发明的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由于吸引管由超弹性金属制成,因此不必担心塑性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吸引的操作效率。由于清洗部配置于箱体内的预定位置,因此无需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且,由于清洗部的头部为研钵状开口部且清洗部为半固定式,因此,即使在将吸引管向清洗部内部插入时未能将吸引管的下降路径与开口部的中心精确对准,也能够将吸引管正常插入清洗部内部,能够使设计容易,并能够提供价廉的产品。
[0020]根据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在清洗部的从开口部至内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以围绕被插入的吸引管的方式对其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因此,不会从与密封件抵接的吸引管的壁面吸入空气,从而能够提高吸引管的清洗效率。另外,由于吸引管的前端形成为具有锐角的倾斜度,因此其插入并贯穿试剂单元的密封面的穿刺力即使较小亦可,而无需使用具有较大力量的驱动机构,因而具有能够采用小型廉价的驱动部件的优点。
[0021]根据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由于清洗部具有从开口部向下方贯通的贯通孔,并利用吸引管从定位于上述贯通孔的下侧的状态下的样品容器吸引样品,因此,能够在清洗部的下方吸引样品,然后在上部的清洗部进行清洗,所以能够有望对被样品污染的吸引管进行适当清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所用吸引管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4是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所用清洗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6]图5是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所用清洗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7]图6是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所用吸引管的弯曲的部分省略图。
[0028]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9]符号说明
[0030]11上机壳
[0031]12下机壳
[0032]14、15步进电机[0033]23、24 轴
[0034]25移动管
[0035]31支承臂
[0036]32引导臂
[0037]34吸引管
[0038]40清洗部
[0039]43开口部
[0040]45密封件
[0041]52洗液供给管
[0042]53洗液吸引管
[0043]72试剂单元
[0044]73洗液槽
[0045]8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各图中的同一结构要素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样品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表示主视图。该样品分析装置在其固定于未图示的箱体的平板状的上机壳11和下机壳12之间,具有将两机壳连接并对其支承的支承杆13。上机壳11的一端具有两个步进电机14、15。步进电机14的旋转轴上嵌合有带轮16,步进电机15的旋转轴上嵌合有带轮17。
[0047]带轮16上嵌设有同步带18,该同步带18与上机壳11的对向边侧端部的带轮19嵌合。另外,带轮17上嵌设有同步带21,该同步带21与设置在与上机壳11的带轮19相邻的位置的带轮22嵌合。
[0048]带轮19固定于轴23。该轴23延伸至下机壳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机壳11和下机壳12嵌合。带轮22固定于轴24。该轴24延伸至下机壳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机壳11和下机壳12嵌合。轴24的侧壁形成有螺栓24A。内壁具有与螺栓24A配合的螺纹部的移动管25螺合于轴24外侧。
[0049]轴23的外周嵌合有相对于轴向自由、但随着轴23的旋转而移动的移动块26。从移动管25延伸的结合桥架27与该移动块26结合。因此,通过步进电机15的转动,轴24旋转,在移动管25上下移动时,移动块26也跟随该移动而上下移动。
[0050]在移动块26的上部,设置有在外周附近的预定位置穿设有多个孔的圆盘体28。以从圆盘体28的上下方向夹持该圆盘体28的外周附近的孔的方式设置有光断续器(photointerrupter )29,能够检测出相应于步进电机14的旋转,轴23旋转后的旋转位置。光断续器29的信号被传送至控制部80用于旋转控制。
[0051]在移动块26上,安装有向着沿径向远离轴23的一侧延伸的支承臂31。支承臂31从轴23平坦地延伸,经向上方弯曲的部分而再次形成为平坦状。在轴23的下机壳12侦牝设置有与支承臂31形状大致相同的引导臂32。在引导臂32上,设置有辅助杆33,该辅助杆33从引导臂32贯通支承臂31并延伸到移动块26的上部从而被固定。[0052]用于吸引样品的吸引管34以悬垂状态设置于支承臂31的前端。吸引管34由超弹性金属制成,吸引管34的前端能够经由设置于引导臂32的前端的贯通孔32A下降和上升。如图3所示,吸引管34的前端具有呈锐角的倾斜角Θ。更具体而言,吸引管34越靠近前端其管径越小,例如,由圆锥面形成的角度α可以设定为12度左右。倾斜角Θ是由垂直于吸引管34的长度方向的线段与吸引管34的倾斜的前端面所形成的角度。该倾斜角Θ优选为10度?40度。
[0053]当轴23因步进电机14的旋转而旋转时,支承臂31、引导臂32和辅助杆33 —体旋转。此时,设置在支承臂31的前端的吸引管34也以进入引导臂32的贯通孔32Α的状态旋转。
[0054]在下机壳12的比矩形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位置,设置有清洗部40。如图4、5所示,清洗部40在筒状的基部41的下端部被埋入下机壳12的状态下,以半固定状态安装于下机壳12。即,清洗部40在间隙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下机壳12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基部41的上部与盖体42螺纹连接。盖体42的上部中央形成有研钵状开口部43。从开口部43至基部41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口 44。从上述开口部43至基部41内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围绕被插入的吸引管34进行密封的密封件45。即,在贯通口 44的上端部,插入设置有密封件45。
[0055]而且,从基部41的下侧外侧壁向着形成于基部41的中心的贯通口 44,形成有洗液供给口 46。另外,从基部41的上侧外侧壁向着形成于基部41的中心的贯通口 44,形成有洗液吸引口 47。洗液供给口 46与图1的连接器48结合,进而与洗液供给管52连接。洗液吸引口 47与连接器49结合,进而与洗液吸引管53连接。
[0056]在下机壳12的与清洗部40相反方向的端边附近,竖立有平板61,上端固定于上机壳11。在该平板61的轴24侧,在高度不同的三个位置,设置有光断续器62、63、64。从移动管25突出的上下位置的支承板25Α在该光断续器62、63、64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移动。来自光断续器62、63、64的信号被传送到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80。根据支承板25Α相对于光断续器62、63、64的透过/遮蔽状态,能够检测出将吸引管34提升至最上部的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从样品容器71、试剂单元72以及洗液槽73进行吸引的位置,在清洗部40进行清洗的位置等。
[0057]位于设有清洗部40的位置的下机壳12的外侧为未图示的箱体的外侧,在进行样品的吸引时,样品容器71由检验人员进行定位。在箱体内,在轴23随着步进电机14的旋转而转动时与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绘的圆弧上的第一预定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筒状的洗液槽73。洗液槽73的底部设置有吸引用管部54。在箱体内,在轴23随着步进电机14的旋转而转动时与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绘的圆弧上的第二预定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试剂单元72。在箱体内,在轴23随着步进电机14的旋转而转动时与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绘的圆弧上的第一预定点及第二预定点以外的预定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分析处理部以及根据需要设置的混合处理部等。
[0058]洗液储罐81经由活塞82和阀门83与管部51、52连接,其内部贮存有洗液。管部51与吸引管34的上端部连接,能够向吸引管34的内部供给洗液。
[0059]废液槽84内贮存清洗后的废液和冲洗处理后的洗液。废液槽84经由泵85和阀门86与管部53、54连接。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80控制活塞82、阀门83、86,进行清洗液(洗液)的供给/吸引控制。
[0060]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控制部80、洗液储罐81、活塞82、阀门83、86、泵85、管部51?54是设置于箱体内的预定位置的部件,附图表示结构部件的存在。这些构件在图2中省略。
[0061]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样品分析装置中,利用与图7所示流程图对应的程序使控制部80工作,控制各部分以进行样品分析处理。以下,基于该流程图对动作进行说明。由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启动分析处理。控制部80控制步进电机14、15的旋转,将吸引管34的前端定位于洗液槽73的上部,再使吸引管34向着洗液槽73下降,将其前端设置于洗液槽73内的预定位置。控制部80将阀门83切换至吸引管34侧,驱动活塞82将洗液从洗液储罐81经由吸引管34供给至洗液槽73内,利用洗液将吸引管34的表面润湿(S11)。此时阀门86被关闭,不进行来自洗液槽73内的吸引,之后控制阀门86以及泵85吸引洗液槽73内的洗液并将其引导至废液槽84。
[0062]步骤Sll之后,从洗液槽73内提升吸引管34,使其旋转,以将吸引管34定位于清洗部40的开口部43的上方。此时的状态示于图4。再如图5所示使吸引管34下降(S12)。此时,由于吸引管34的表面被洗液润湿,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密封件45的部分时摩擦所导致的不愉快的声音。再使吸引管34下降使其露出到箱体的外部并定位于样品的吸引位置(S13)。
[0063]检验人员处于手持装有样品的样品容器71,使样品处于能够从吸引管34的前端向样品容器71内引导吸引的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能够使得由超弹性金属制成的吸引管34的从箱体露出的部分弯曲。即使在该状态下,吸引管34也不会因弯曲发生塑性变形,而能够在取下样品容器71取下后,如图6 (b)所示地恢复为原状。当在将吸引管34伸入样品容器71内的样品的状态下,检验人员操作吸引启动开关时,通过控制部80对阀门83和活塞82的控制,向吸引管34吸引预定量的样品,然后将吸引管34提升并定位于清洗位置(S14)。图5也可以是表示此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64]吸引管34被定位于清洗位置后,利用控制部80切换阀门83,形成通过活塞82从洗液储罐81供给洗液的状态,并且控制阀门86和泵85,吸引供给到清洗部40的洗液。此时,吸引管34在清洗部40内上下移动而被清洗(S15)。
[0065]清洗结束后,洗液的供给和吸引也结束,提升吸引管34并将其从清洗部40拔出且旋转。通过该旋转将吸引管34定位于试剂单元72的上方位置,使其下降并贯穿试剂单元72的密封面以下降到预定的深度。此时,吸引管34的前端形成为具有锐角的倾斜度,因此无需较大的穿刺力即能贯穿试剂单元72的密封面。吸引管34位于预定位置时,进行向试剂单元72排出样品、样品和试剂的混合搅拌、以及从试剂单元72吸引混合有试剂的样品的操作(S16)。需要说明的是,试剂单元72由检验人员事先安置装有所需试剂的部分。
[0066]结束样品和试剂的混合搅拌后,提升并旋转吸引管34,将其定位至未图示的分析处理部的上部,并使其下降到预定的高度,排出样品和试剂被混合搅拌后的分析对象液。分析处理部在控制部80的控制下进行分析(S17),并能够进行将其结果显示于自身装置的显示部,从打印机印刷输出,或者传输到个人电脑进行显示等处理。
[0067]如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在具有超弹性金属制吸引管和半固定设置的清洗部40的样品分析装置中,检验人员进行样品吸引过程中吸引管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并能够有效进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价装置。
[0068]尽管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洗液储罐81中贮存有洗液,但也可以不是贮存洗液而是贮存清洗剂并使用。此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将吸引管34插入清洗部40之前由洗液槽73内的洗液将吸引管34表面润湿,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该装置启动时或者样品吸引前,将吸引管34移动并定位于清洗部40的位置,从吸引管34将洗液排出到开口部43 ;或者在吸引管34贯穿清洗部40的过程中,将洗液从清洗部40的洗液供给口 46排出并从洗液吸引口 47汲取,由此使洗液附着在清洗部40的开口部43、贯通口 44的内壁以及吸引管34的表面,从而防止摩擦所导致的不愉快的声音。
【权利要求】
1.一种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由超弹性金属制成,用于从样品容器吸引样品; 分析部,所述分析部对所吸引的样品进行分析; 清洗部,所述清洗部配置于箱体内的预定位置,将所述吸引管从研钵状开口部引导至内部进行清洗;和 移动/停止机构,所述移动/停止机构使所述吸引管移动/停止,至少使所述吸引管在从所述样品容器吸引样品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清洗部的开口部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洗部中的从开口部至内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以围绕被插入的所述吸引管的方式进行密封的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管的前端形成为具有锐角的倾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洗液槽,所述洗液槽用于贮存附着到所述吸引管的表面的洗液, 所述移动/停止机构使得所述吸引管在清洗所述吸引管之前移动到所述洗液槽的位置并定位,使洗液附着于所述吸引管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停止机构使得所述吸引管在装置启动时或者吸引样品之前移动到所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使所述吸引管贯穿所述清洗部之前,使洗液附着于所述清洗部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停止机构使得所述吸引管在装置启动时或者吸引样品之前移动到所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所述吸引管贯穿清洗部的过程中,使洗液附着于吸引管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部具有从所述开口部向下方贯通的贯通孔, 利用所述吸引管从定位于所述贯通孔的下侧的状态下的所述样品容器吸引样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部以半固定状态安装于所述箱体。
【文档编号】G01N1/14GK103884539SQ20131068258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正村美树夫 申请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