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119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吸引的外磁块及内磁块,所述内磁块置于一空腔内,且内磁块在空腔内与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可移动,所述内磁块一端通过拉簧与一连接绳相连,所述连接绳沿内、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移动,在沿连接绳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有标尺,在连接绳下部固设有游标,当连接绳受外力拉动达到一定值时,外磁块与内磁块的吸合状态破坏,待测物体厚度通过游标移动反映在标尺上。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磁块和外磁块相吸的作用,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之下,把内磁块和外磁块之间的磁力转化为标尺上的长度数值,能方便地测出物体的厚度,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度好。
【专利说明】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测量物体的厚度通常采用的是游标卡尺,由于游标卡尺测量的准确度及测量的方便性受到很广泛的应用。使用游标卡尺时,需要前、后量爪卡住待测物体厚度的两面才能进行测量,但是对于有些物体由于一面处于内部,这样不能利用游标卡尺来测量,拆开测量则对物体造成了破坏不能再使用,例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司等对各部位的尺寸厚度的测量。
[0003]由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司等乐器的琴体为箱体结构,一般是木质结构,在不破坏琴体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测量手段是无法测量琴体各部位尺寸厚度的,这对传统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司等乐器的研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因为随着制作的年代不同,制作者不同,材料不同,弧形结构不同,以及加工方法的不一样,造成了所有的乐器在各方面都是唯一的,尤其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乐器,该种乐器已成为传世之作,要想了解此种乐器详细内容,首先需要知道琴体各部位尺寸厚度,进而可以研究各尺寸厚度与声音的关系。
[0004]但是现有的测量方式不能方便地通过琴体各部位的尺寸厚度来了解各乐器,影响着乐器的研究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情况下不能方便测量物体厚度的缺陷,而提出一种测量物体厚度的装置,该测量装置利用磁性原理,可以在不破坏物体本身前提下,对非磁感性物体各部位的厚度进行测量,方便实用,且测量准确度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吸引的外磁块及内磁块,待测物体置于内、外磁块之间,所述内磁块置于一空腔内,且内磁块在空腔内与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可移动,所述内磁块一端通过拉簧与一连接绳相连,所述连接绳沿内、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移动,在沿连接绳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有标尺,在连接绳下部固定有游标,当连接绳受外力拉动达到一定值时,外磁块与内磁块的吸合状态破坏,待测物体厚度通过游标移动反映在标尺上。
[0007]所述标尺设置在一外套筒上,所述拉簧、连接绳置于所述外套筒内。
[0008]所述连接绳上端设有拉头,所述拉头为凸块结构,该凸块结构卡在外套筒的上端部。
[0009]所述放置内磁块的空腔设于外套筒的下端。
[0010]所述标尺设置在连接绳移动的轨道上。
[0011]所述外磁块为两块,所述标尺为与两块外磁块相配合的两条。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磁块和外磁块相吸的作用,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之下,例如在不破坏琴体或琴箱的情况下,把内磁块和外磁块之间的磁力转化为标尺上的长度数值,能方便地测出提琴或箱体琴板的厚度,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度好。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体厚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内、外磁块相吸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内、外磁块脱离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说明:1-外磁块,2、内磁块,3、夕卜套筒,4、拉簧,5、游标,6、标尺,7、待测物体,8、拉头,9、空腔,10、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非磁感物体测量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外磁块1、内磁块2、拉簧4、连接绳I O、标尺6及游标5。
[0020]所述外磁块I和内磁块2为相互吸引,非磁感待测物体7放置在内磁块2和外磁块I之间。当待测物体7放入内、外磁块之间时,内、外磁块之间会形成一固定的间隙,其间隙大小与待测物体7的厚度是一致的,不同厚度的待测物体夹在内、外磁块之间会形成不同间隙,由于内、外磁块的间隙不同,其对应的吸引力也随之变化,物体越薄,内、外磁块距离越近吸力就大;反之,内、外磁块距离越远吸力就小,直之消失。
[0021]所述外磁块I可以设置多块,这可以根据测量要求的范围进行选择,每一种外磁块I对应一个标尺范围,即待测物体厚度的范围。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外磁块,基本上覆盖及满足了一般测量范围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倍司的测量需要。
[0022]所述内磁块2 —端通过拉簧4与连接绳10相连,所述拉簧4与内磁块2上的小钩相连,所述游标5设置在连接绳的下部,可以通过套管固定在连接绳10上。游标5的初始位置时拉簧4处于自由状态,初始位置的游标5在标尺6测量范围外,所述连接绳10沿内、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移动,在沿连接绳10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有标尺6,当连接绳10受外力拉动达到一定值时,外磁块I与内磁块2的吸合状态破坏,内磁块2与待测物体7脱离,由于待测物体7厚度不变时,内、外磁块相吸的脱离力是恒定的,通过拉簧4的作用使内、外磁块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物理上的矢量关系,把拉簧的力反映在长度上面,即被测物厚度反映在标尺6上。
[0023]所述标尺6可以设置在外套筒3上,所述外套筒3为套管结构,其下端设有容纳内磁块2的空腔9,该空腔9比内磁块2略大,使内磁块2在空腔9内有一个脱离移动空间。
[0024]所述连接绳10的另一端设有拉头8,所述拉头8为凸块结构,该凸块结构卡在外套筒3的上端部,不使用时,拉头8不会进入到外套筒3内,使用时拉动拉头8,即可对连接绳10进行施力。
[0025]所述内磁块2、拉簧4、游标5都设置在外套筒3内,当人工将拉头8向外拉时,通过连接绳10,游标5在外套筒3的管腔内移动。所述游标5可以选择红色或者其他便于观察的颜色,随着拉簧4的拉伸变化,在外套筒3的管外能清楚地观察看到红色游标的移动位置。
[0026]当然,标尺6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结构上,例如,所述标尺6也可以设置在连接绳10移动的轨道上,通过轨道来控制连接绳10的移动方向。
[0027]所述标尺6的刻度直接显示的是被测物的厚度,两个标尺分别与外磁块I配套,因磁力大小不同,显示的标尺刻度也会不同,使用直观,不会出错。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范围可根据待测物体的介质、内磁块与外磁块之间的磁力进行调整,使用范围广。
[0028]标尺6上的数据是根据拉簧4拉动变化对应演变而来,拉簧力的大小伸长度是由外磁块2与内磁块I中间所夹着的物体厚度决定的,是恒定不变的。
[00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以测量小提琴等乐器为例,外磁块I通过琴体的孔洞进入琴体的内部,通过内磁块2带进外磁块I到相应测量位置,手拉动拉头8,拉簧4会被拉长,游标5会随之移动,出现在标尺6的对应位置,到达一定拉力时,外磁块I与内磁块2的吸合会瞬间分离,在拉簧4拉力的作用下,内磁块2又会与空腔壁发生撞击,从而产生拍的声音,与琴箱内的声音产生共鸣,从而使声音放大。在发声的同时,通过观察会找会找到游标5在标尺6上的对应位置,该标尺显示的数据就是被测物的实际厚度。
[003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在不破坏琴体或琴箱的情况之下,能方便地测出提琴或箱体上各琴板的厚度,并以此做为深度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0031]综上所述,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吸引的外磁块及内磁块,待测物体置于内、外磁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块置于一空腔内,且内磁块在空腔内与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可移动,所述内磁块的一端通过拉簧与一连接绳相连,所述连接绳沿内、外磁块垂直脱离方向移动,沿连接绳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有标尺,在连接绳下部固设有游标,当连接绳受外力拉动达到一定值时,外磁块与内磁块的吸合状态破坏,待测物体厚度通过游标移动反映在标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设置在一外套筒上,所述拉簧、连接绳置于所述外套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上端设有拉头,所述拉头为凸块结构,该凸块结构卡在外套筒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内磁块的空腔设于外套筒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设置在连接绳移动的轨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磁感物体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块为两块,所述标尺为与两块外磁块相配合的两条。
【文档编号】G01B5/06GK203534453SQ20132061817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张立 申请人:张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