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1039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在市场上销售和消费者中普遍使用的电磁炉,基本都是由一只“大功率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三极管”)BGl和一个电磁感线圈L2、一只“逆程电容器C3”(注:以下简称“电容器C3”)组成的单端激励输出结构的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见附图2所示);本电路具有简单、可靠,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的特点,是目前电磁炉普遍采用的典型电路;但是因为输出功率不能在大中小功率范围内进行连续任意调整,确实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不能煲粥、不能烙饼、不能烤肉和不能低温度保温等;其原因就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要想减小电磁感应线圈L2的输出功率,就必需减小三极管BGl的导通时间,三极管BGl导通时间的减少就会使电磁感线圈L2和电容器C3的工作频率升高;由于三极管BGl每次导通时,电容器C3的充电电流就会经过三极管BGl直接回到电源负极,这个电流不但没有对外做功;反而在三极管BGl内部产生电能损耗,使三极管BGl发热;如果使电磁炉输出功率越小,电磁感线圈L2和电容器C3的工作频率就会升的越高,流过电容器C3和三极管BGl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就会增加越多,就会使三极管BGl温度上升的越厉害,严重时还会将三极管BGl烧毁;所以现有的电磁炉一直都没有大中小功率连续调整功能。
[0003]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磁炉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输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由三极管BG2和“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D5组成单向电流开关电路,串联在电容器C3和整流滤波电路正电输出端之间(见附图1所示);在三极管BGl导通前,先使三极管BG2截止;相当于断开电容器C3电路的一端,当在三极管BGl导通时,电容器C3不再产生充电电流,再当三极管BGl截止的同时使三极管BG2立即导通,又恢复了电容器C3与电磁感应线圈L2电路的并联关系,使电容器C3仍能发挥原有的逆程电容器的作用;由于三极管BGl和三极管BG2在工作过程中是交替导通和截止的,而且要求三极管BGl必须在三极管BG2彻底截止之后才能导通,同时工作频率又相对较高,导通和关断时间又相对较短,原有的驱动电路和控制方式已不适合新的电磁炉电路的工作要求,所以同时也发明了与其工作原理相匹配的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 ;虽然增加了许多电子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确能使本电磁炉成为新一代电磁炉,它不但像使用燃气灶一样方便地使用电磁炉,而且还比传统电磁炉节电5%左右;如果广大使用电磁炉的消费者都能用上本电磁炉,不但能给广大消费者在烹饪方面带来极大便利,还能给节能减排任务做出巨大的贡献。
[0004]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光电耦合器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晶体稳压二极管”(注:以下简称“稳压二极管”)、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容器所组成。
[0005]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功能电路方框图见附图1所示,电路原理图部分见附图3所
/Jn ο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本发明功能电路方框图连接关系。
[0007]附图2:现有技术电路原理图。
[0008]附图3:本发明和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0009]附图4:本发明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1对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做简单说明:本发明“ 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由整流滤波电路、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I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组成,其方框图连接关系见附图1,电路原理连接关系见附图3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对其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不在赘述;现在结合实施例与本发明的方框图对电路原理图的电子元件间的物理连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由电阻器Rl?R6、电容器C4、三极管BGl、电压比较器UlA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组成;所述电阻器Rl的一端与启动脉冲输入端Pll相连接,电阻器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l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电GNDl相连接,三极管BGl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的一端、电阻器R5的一端、电容器C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一端第4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电路P4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一端与电路P5端相连接,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端第5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5的另一端、电容器C4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UlA的12脚和电源的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3脚与电源的十V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阻器R6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两个输入端第I脚和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
[0012]所述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器R7?R10、电容器C5、变阻器RW1、二极管D6?D7和2输入端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U2C组成;所述电阻器R7的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2相连接,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9的一端、电阻器R8的一端和变阻器RW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3相连接;所述变阻器RWl的另一端与电源GND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5的另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开关量控制输入端P14相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器RlO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lO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器Rll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与电阻器R18的一端和电容器C9的一端相连接。
[0013]所述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器Rl 1、电容器C6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所组成;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电阻器Rll另一端、电容器C6的一端与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6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电阻器R12的一端相连接。
[0014]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1:由电阻器Rl2?Rl7、电容器C7?C8、三极管BG4?BG7、二极管D9和稳压二极管DWl组成;所述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双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BG4集电极与电阻器R13的一端和三极管BG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DWl的正极、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源GND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6的基极和电阻器R1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和电容器CS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9的正极和P9端电源+ V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S的另一端、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l的负极、电阻器R17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I的输出端P6相连接。
[0015]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2:由电阻器R18?R26、电容器C9?(:11、光电耦合器1]3、三极管BG8?BGl1、稳压二极管D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