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1365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仪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夹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表盘的仪表装置。仪表装置(50)通过将表盘(120)夹入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之间并使所述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相互卡合固定,将表盘(120)保持在规定位置,在表盘(120)设置有板簧部(124),在使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相互卡合固定时,构成为在向下壳体(80)侧按压板簧部(124)的状态下将表盘(120)保持在规定位置。按压表盘(120)的力是通过设置在上壳体(60)的按压突起(73)使板簧部(124)向下壳体(80)侧按压变形所产生的弹力而产生的。
【专利说明】仪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为了向乘用者传达车速、发动机转速 等信息而安装在车辆上的仪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一种指针式仪表装置,该指针式仪表装置在仪表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印 有规定数字等的表盘,根据在该表盘上摆动的指针能够了解当前的车速等信息。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仪表装置,该仪表装置具有由位于车体上侧的上壳 体和位于车体下侧的下壳体构成的上下两分结构的仪表壳体,通过在该两壳体之间夹入表 盘并结合两壳体,将表盘固定在仪表壳体内。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 - 194589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仪表装置那样,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夹入表盘并 固定的结构中,如果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抵接部、表盘的厚度等产生误差,可能产生表盘在两 壳体之间晃动或者很难与抵接部抵接的情况,因此需要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另外,即便 在提高了各部分的尺寸精度的情况下,也可能因气温的影响而产生晃动。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装置,该仪表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夹入上壳体与 下壳体之间的表盘。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0011]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仪表装置50,通过将表盘120夹 入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之间并使所述上壳体60与所述下壳体80相互固定,从而将所述表 盘120保持在规定位置,所述仪表装置5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表盘120设置有板簧部124, 在将所述上壳体60与所述下壳体80相互固定时,所述表盘120构成为在向所述上壳体60 侧或者所述下壳体80侧按压所述板簧部124的状态下保持在所述规定位置。
[0012]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利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60或者所述下壳体80的按 压突起73使所述板簧部124发生按压变形而产生的弹力,向所述下壳体80侧或者所述上 壳体60侧按压所述表盘120。
[0013]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124形成在设置于所述表盘120周缘的 平板部121上,在所述平板部121与位于该平板部121内侧的显示部123之间设置有以规 定角度弯折的弯曲部122。
[0014]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60设置有经由透过性的透镜61能够 从外侧观察到所述表盘120的至少一部分的透过部61a,所述弯曲部122配置在比所述透过 部61a的外缘部61b更靠近外侧的位置。
[0015]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表盘120的显示部123由曲面构成。
[0016]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表盘120的比所述弯曲部122更靠外侧的位 置设置有定位孔126,该定位孔126进行所述表盘12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80或者所述上壳 体60的定位。
[0017]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124是通过在所述表盘120的平板部 121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切口 125而形成的。
[0018]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124配设在连结所述卡合部81与指针 132的中心的直线D、E上,该指针132在所述显示部123上转动。
[0019] 而且,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60或者所述下壳体80的与所述表盘 120的板簧部124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作为所述板簧部124的避让部的凹部90。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第一特征,在表盘设置有板簧部,在使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固定时,所述表盘 构成为在向上壳体侧或者下壳体侧按压板簧部的状态下保持在规定位置,因此能够稳定地 固定表盘。
[0022] 另外,即便在各部件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该误差尺寸也能够被板簧部的变形 吸收,不会因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使表盘晃动,能够获得生产率、市销性优越的仪表装置。
[0023] 根据第二特征,利用设置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的按压突起使板簧部发生按压变形 而产生的弹力,向下壳体侧或者上壳体侧按压表盘,因此利用按压突起使板簧部发生变形, 能够使表盘向一侧按压。
[0024] 根据第三特征,板簧部形成在设置于表盘周缘的平板部上,在平板部与位于该平 板部内侧的显示部之间设置有以规定角度弯折的弯曲部,因此,即便在板簧部变形较大的 情况下,该变形也构成被弯曲部停止,能够防止变形影响到记载规定数字等的显示部。
[0025] 根据第四特征,在上壳体设置有经由透过性的透镜能够从外侧观察到表盘的至少 一部分的透过部,弯曲部配置在比透过部的外缘部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位于弯 曲部外侧且容易受到变形影响的板部在外侧被看到,能够提高仪表装置的美观性。
[0026] 根据第五特征,表盘的显示部由曲面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的刚性,从而能够 更难受到板簧部变形的影响。
[0027] 根据第六特征,在比表盘的弯曲部更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进行 表盘相对于下壳体或者上壳体的定位,因此能够防止定位孔从透过部在外侧被看到,能够 提高仪表装置的美观性。另外,即便万一在插入表盘时向定位孔施加荷重的情况下,也能够 降低对显示部的影响。
[0028] 根据第七特征,板簧部是通过在表盘的平板部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切口而形成 的,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获得板簧部。由此,例如,能够在利用打孔冲压加工形成表 盘时同时也获得板簧部,能够减少生产工时。另外,由于板簧部的前端是沿表盘的外缘部的 形状,因此板簧部的前端不凸出,能够在搬运、保管表盘时被保护。
[0029] 根据第八特征,板簧部配设在连结卡合部与指针的中心的直线上,该指针在显示 部上转动,因此用于卡合两壳体的卡合部与表盘的板簧部接近地配置,能够可靠地按压板 簧部。
[0030] 根据第九特征,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的与表盘的板簧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作为板 簧部的避让部的凹部,因此能够确保板簧部被按压时的弯曲余量,能够向上壳体侧或者下 壳体侧可靠地按压表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仪表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0032] 图2是自动两轮车的车把周围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33] 图3是仪表装置的主视图。
[0034] 图4是仪表装置的左侧视图。
[0035] 图5是仪表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6] 图6是仪表装置的后视图。
[0037] 图7是上壳体的立体图。
[0038] 图8是从里面侧观察上壳体的立体图。
[0039] 图9是拆下上壳体拆的状态的仪表装置的主视图。
[0040] 图10是表盘的立体图。
[0041] 图11是拆下上壳体和表盘的状态的仪表装置的主视图。
[0042] 图12是拆下上壳体和表盘的状态的仪表装置的立体图。
[0043] 图13是构成液晶显示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0044] 图14是用于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0045] 图15是液晶显示单元的立体图。
[0046] 图16是图3的16 - 16线剖视图。
[0047] 图17是图3的17 - 17线剖视图。
[0048] 图18是图9的18 - 18线剖视图。
[0049]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下壳体和基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 的仪表装置50的自动两轮车1的左侧视图。自动两轮车1是具有底板27的小型摩托车型 的鞍乘型车辆。在构成车架2的主架3的前端部固定有头管4,该头管4转动自如地轴支承 转向轴杆5。在转向轴杆5的上端部安装有转向车把20,在另一侧的下端部安装有左右一 对前叉6。在前叉6的下端部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有前轮WF,在前轮WF的上部配设有作为挡 泥装置的前挡泥板26。
[0051] 从头管4向大致车体下方延伸的主架3为了形成底板27而在弯曲部7向车体后 方弯曲之后向车体上方延伸,与左右一对后架9连接。在弯曲部7的车体后方固定有左右 一对枢轴架8。在枢轴架8的枢轴32上摆动自如地轴支承有与发动机、自动无级变速器形 成一体的摆动单元10。在摆动单元10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摆动单元 10的后端部经由后缓冲器12悬挂在后架9上。在摆动单元10的上部配设有将混合气体供 给到发动机的进气口(未图示)的燃料喷射装置13和空气滤清器箱11,而在摆动单元10 的下侧安装有与排气口(未图示)连接的排气管14。
[0052] 车架2的头管4被车体前方侧的前罩24、与乘用者的腿相对配置的下降罩25从 车体前后方向覆盖。在转向车把20的两端部安装有车把握柄21,转向车把20的车宽方向 中央被由上侧罩盖17和下侧罩盖18构成的车把罩盖16覆盖。在车把罩盖16安装有前灯 19、挡风板22和左右一对后视镜23,而且,在挡风板22的后方安装有显示车速等信息的仪 表装置50。
[0053] 在底板27的后部上方配置有利用合页机构开闭自如的车座30。在车座30的下部 配设有能够收纳安全帽31等的收纳箱29和燃料箱15。在车座30的后方设置有后罩33、 后载置件(U 7\ U 7 )34和尾灯装置35。在尾灯装置35的下方安装有内置牌照灯的 后挡泥板36。
[0054] 图2是表示自动两轮车1的车把周围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图与坐在车座 30上的驾驶者观察车把周围的状态对应。如上所述,车把罩盖16由上侧罩盖17和下侧罩 盖18构成,在上侧罩盖17的车宽方向中央埋设有仪表装置50。在仪表装置50上覆盖有装 饰罩盖37,从设置在该装饰罩盖37的大小窗,能够观察到显示速度计51、行驶距离计等液 晶显示部52和各种警示灯53、54、55、56。
[0055] 在车把罩盖16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有前照灯的光轴调节开关38、喇叭开关39和 方向指示灯开关40,而在车把罩盖16的车宽方向的右侧配设有发动机停止开关41和启动 开关42。
[0056] 图3是仪表装置50的主视图。另外,图4是仪表装置50的左侧视图,图5是仪表 装置50的右侧视图,图6是仪表装置50的后视图。仪表装置50在位于车体上方侧的上壳 体60与位于车体下方侧的下壳体80之间收纳仪表基板、表盘等,利用不需要螺栓等紧固部 件的卡合结构使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彼此固定。
[0057] 从由无色透明的透镜61形成的大致圆形的主透过部61a观察速度计51。另外,从 由透镜61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副透过部62观察液晶显示部52。树脂制的透镜61是从主 透过部61a到副透过部62的单一部件,并且在由硬质合成树脂等构成的上壳体60上嵌装 成形。
[0058] 在主透过部61a的外周部设置有前照灯上仰指示灯(前照灯上向爸表示灯)53、空 挡灯54、发动机警示灯55和方向指示灯动作灯56。四个警示灯53?56构成为,设置有利 用绿色、黄色等有色透明印刷形成显示图形并且将显示图形周围印刷为黑色的树脂板57、 58,通过从该树脂板57、58的背面挡住白色LED的照射光,仅使显示图形发出有色光。
[0059] 速度计51的指针132的旋转轴部分被盖部件64覆盖。从盖部件64立设的突起 65与立设在树脂板57、58附近的两个突起68同样地用于对装饰罩盖37 (参照图2)进行定 位。
[0060] 设置在上壳体60的三个位置的上侧凸缘63由薄板形成,该上侧凸缘63构成为从 车体上方侧覆盖形成在下壳体80上的下侧凸缘84 (参照图6)。仪表装置50利用插入上侧 凸缘63和下侧凸缘84的贯通孔59内的紧固螺栓(未图示)固定在车把罩盖16 (参照图 2)上。
[0061] 在下壳体80的周缘部设置有用于卡合固定上壳体60的五个卡合爪81。卡合爪 81形成为前端具有钩形的薄板状,并与下壳体80形成为一体。在上壳体60的周缘部的五 个位置设置有与该卡合爪81卡合的卡合突起66。在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相互靠近时,与 卡合突起66的倾斜面抵接的卡合爪81逐渐向外侧扩张地弹性变形,并在插入到规定位置 的时刻,卡合爪81 -边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一边使卡合爪81的钩部分挂在卡合突起66的水 平面。
[0062] 在下壳体80上,在仪表装置50的下表面突出有用于连接电气配线(未图示)的 连接器100,并且设置有包围该连接器100而立设的保护部件82。
[0063] 图7是上壳体60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从里面侧观察上壳体60的立体图。在 盖部件64设置有构成副透过窗62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延设部67。构成警示灯53?56的 树脂板57、58(参照图3)卡合固定在具有与树脂板57、58的厚度对应的深度的阶梯部70。 在阶梯部70的底面形成有引导白色LED的照射光的贯通孔69。
[0064] 在上壳体60的里面侧设置有构成贯通孔69的四个圆筒部件74。盖部件64隔着 透镜61与里面侧罩盖部71连结,该里面侧罩盖部71与上壳体60形成为一体。在里面侧 罩盖部71 -体地设置有作为止动件的销72,该销72用于使速度计51的指针停在零刻度位 置。
[0065] 在主透过窗61a的周围设置有四个按压突起73。该按压突起73被设置为,在使上 壳体60与下壳体80卡合时,用于按压后述表盘120的板簧部(参照图9)而使其发生弹性 变形。
[0066] 图9是拆下上壳体60的状态的仪表装置50的主视图。另外,图10是表盘120的 立体图。对于仪表装置50的组装而言,首先,将作为电子基板的基板101安装在下壳体80 的底部,然后,将表盘120配置在该基板101的上方,最后,从车体上方侧将上壳体60搭载 在下壳体80上而使两壳体60、80彼此按压地卡合固定,从而完成仪表装置50的组装。
[0067] 在大致正方形的基板101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单元150和四个白色LED102。基板 101被形成在下壳体80的定位突起87等定位,利用共计五个卡合爪88 (参照图11)卡合固 定。
[0068] 表盘120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在主视时,具有大致圆形且 弯曲的显示部123。在显示部123的车宽方向右侧形成有用于观察液晶显示单元150的液 晶显示面板151的窗框130。在显示部123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供指针132的转动轴133 (参 照图16)通过的开口 129。显示部123的涂色、数字通过印刷来显示,通过使基部131转动 而使指针132指示规定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白色涂色底上印刷黑色文字。
[0069] 在显示部123的周缘形成有平板部121,并且设置有该平板部121边缘的共计五个 位置的板簧部124。板簧部124通过在平板部121设置具有规定间隔的两个大致平行的切 口 125而形成。利用该结构,能够在利用打孔冲压等使由金属薄板构成的表盘120成型的 同时形成板簧部124。另外,由于板簧部124的前端是沿着表盘120的外缘的形状,所以板 簧部124的前端不从外缘凸出,能够在搬运、保管表盘120时保护板簧部124的前端。
[0070] 在平板状的平板部121与具有弯曲面的显示部123之间形成有以规定角度弯折 的弯曲部122。由此,即便在板簧部124变形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变形止于弯曲部 122,能够防止变形影响显示部123。另外,由于弯曲部122配置在比主透过部61a的外缘部 61b(参照图17、18)更靠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从外侧观察到弯曲部122,不损害仪表 装置50的美观性。
[0071] 在平板部121的靠近窗框130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伸出部128。在伸出部128 形成有定位突起85的定位孔126。就由立设的肋127包围而形成长孔形状的共计三个定位 孔126的长度方向而言,在主视时,伸出部128中的两个指向上下方向,而车宽方向左侧的 一个伸出部128指向车宽方向。利用如上所述的长孔结构,即便在表盘120产生尺寸误差 的情况下,也能够允许该误差而使表盘120定位在规定位置。
[0072] 为了提高表盘120的定位精度,尽可能地将三个位置的定位突起彼此分离地配 设,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伸出部128而形成定位孔126,在使表盘120整体不过大的 范围内尽可能扩大三个定位孔126的间隔,从而能够在避免仪表装置50大型化的同时提高 表盘120的定位精度。
[0073] 五个板簧部124中的主视时位于左侧的两个板簧部124分别设置在连结指针132 的基部131的转动轴与卡合爪81中心的直线D、E上。由此,在靠近板簧部124的位置使卡 合爪81与卡合突起66卡合,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利用按压突起73按压板簧部124。在本实 施方式中,直线D、E被设定为互相呈直角。
[0074] 图11是拆下上壳体60和表盘120的状态的仪表装置50的主视图。另外,图12 是上述状态的立体图。在该两图中,为了便于识别部件,在基板101上画上阴影。另外,在 图11中,表盘120的位置利用双点划线表示。具有贯通孔59的下侧凸缘84形成在使下壳 体80的缘部92的一部分伸出的部分。
[0075] 在印刷基板即基板101上安装有步进马达140、液晶显示单元150、作为警示灯的 发光源的四个LED102,该步进马达140驱动安装在转动轴孔141的指针132。
[0076] 液晶显示单元150由安装在基板101上的支承台160和支承在该支承台160上的 液晶显示面板151构成。在液晶显示面板151上显示燃料中的酒精浓度显示152、路程/短 程切换显示(才卜'' /卜U 7 7。切>9替λ表示)153、由7段(七夕^ >卜)显示构成的路程 /短程仪表154、燃料计155和档位显示156。
[0077] 如上所述,基板101收纳在形成于下壳体80的大致方形的收纳部93的底部。通 过形成在下壳体80的两个定位突起87、与收纳部93的内壁形成一体的具有大致椭圆截面 的两根柱部件86进行基板101的定位。与定位突起87卡合的卡合孔仅在单侧形成为长孔 形状。另外,柱部件86与卡合槽103卡合,该卡合槽103在基板101的相对的两个边上相 对地形成。在柱部件86与卡合槽103之间设置有一些间隙。对表盘120进行定位的定位 突起85形成在柱部件86的上部,使表盘120的里面侧与没有定位突起85的平滑面89抵 接。更具体地说,就表盘120而言,平板部121的里面侧由下壳体80的平滑面89支承,另 一方面,利用上壳体60按压板簧部124,从而板簧部124被下壳体和上壳体60夹持。
[0078] 使用位于基板101的外缘部的四个卡合爪88、位于步进马达140和液晶显示单元 150之间的一个卡合爪88,将基板101卡合固定在下壳体80上。安装在基板101上的液晶 显示单元150的配设位置设定在速度计51的指针132的转动范围外,由此,使液晶显示单 元150尽可能靠近步进马达140而能够谋求基板101整体的小型化。
[0079] 在下壳体80,在与板簧部12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作为板簧部124的避让部的凹部 90,该板簧部124被上壳体60的按压突起73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利用该凹部90来确保 变形时的弯曲余量,从而使板簧部124变形较大,能够使表盘120有效地向下壳体80侧按 压。
[0080] 图13是构成液晶显示单元150的液晶显示面板151的立体图。另外,图14是用 于支承液晶显示面板151的支承台160的立体图,图15是液晶显示单元150的立体图。
[0081] 在液晶显示面板151设置有沿与其显示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基板101连接的多 根(例如,22根)端子157。由树脂等形成的支承台160设置有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51的 里面侧的碗状部161,在该碗状部161的底部形成有导入安装在基板101上的LED背照光 (未图示)的照射光的采光口 162。另外,在支承台160设置有:用于支承液晶显示面板151 的四根支承爪164、用于将支承台160安装在基板101上的两根固定用爪165。而且,在支 承台160的侧面形成有供端子157逐根贯穿的多个贯通孔163。
[0082] 利用该结构,通过将液晶显示面板151安装在支承台160的规定位置,使端子157 通过贯通孔163而稳定保持,能够容易地进行液晶显示面板151向基板101的安装。
[0083] 图16是图3的16 - 16线剖视图。在上壳体60嵌装成形的透镜61具有以与指 针132的转动轴133对应的部分为顶点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在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 卡合的状态下,利用使下壳体80的缘部92的车体上方侧的面与形成在上壳体60的外缘部 的水平面抵接而形成的抵接面92a,规定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之间的距离。由此,使上壳 体60的卡合突起66与下壳体80的卡合爪81卡合,从而能够准确规定两壳体之间的距离。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仪表装置50中,通过使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利用抵接面92a抵 接,能够稳定固定两壳体,并且能够稳定地夹持表盘120。
[0084] 向四个警示灯53?56导入LED102的照射光的圆筒部件74沿下壳体80侧延伸 直至与基板102靠近的位置。围绕安装在基板101的里面侧的连接器100而立设的保护部 件82被设置为延伸到比连接器100的下端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弯 曲部122配置在比主透过部61a的外缘部61b更靠外侧的位置,能够防止位于弯曲部122 的外侧而容易受到变形影响的平板部121从外侧被看到,能够提高仪表装置50的美观性。
[0085] 图17是图3的17 - 17线剖视图。下壳体80仅使收纳基板101的部分构成为箱 状,能够实现仪表装置50的小型轻量化。形成在液晶显示单元150的支承台160上的碗状 部161为了引入安装在基板101的光源的照射光,使采光口 162向下壳体80侧延伸至接近 基板101的位置。在将支承台160安装在基板101上时,将端子157的前端设置为贯穿基 板101而向里面侧突出。
[0086] 形成在下壳体80的表盘120的定位突起85贯穿表盘120的定位孔126而延伸到 与上壳体60几乎接触的位置。另外,立设在定位孔126的周围的肋127也延伸到与上壳体 60几乎接触的位置。
[0087] 图18是图9的18 - 18线剖视图。在使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卡合时,形成在表 盘120的板簧部124被形成在上壳体60的按压突起73向图示下方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 此时,形成在下壳体80的凹部90作为发生弹性变形的板簧部124的避让余量。利用该结 构,表盘120利用基于板簧部124的弹性变形的弹力向下壳体80侧按压,能够不产生晃动 等而稳定地支承表盘120。
[0088]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下壳体80a和基板210的主视图。与上述 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等同部分。在本变形例中,基板210相对于下壳体80a的定 位结构有些许不同。
[0089] 安装有步进马达140和液晶显示单元150的基板210收纳在形成于下壳体80a的 大致方形的收纳部200的底部。通过形成在下壳体80a的四个定位突起201、与收纳部200 的内壁形成一体的具有大致椭圆截面的两根柱部件203进行基板210的定位。在柱部件 203的上表面设置有表盘120的定位突起202。
[0090] 柱部件203与卡合槽204卡合,该卡合槽204形成在基板200的对置的两个边上 的相对的位置。在柱部件203与卡合槽204之间未设置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间 隙,在将基板210收纳在收纳部200的底部的规定位置时,通过嵌合定位突起201和柱部件 203,完成基板210相对于下壳体80a的卡合固定。
[0091]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仪表装置,在表盘120设置有板簧部124,并使上壳体60 与下壳体80互相卡合固定时,设置在上壳体60的按压突起73使板簧部124向下壳体80 侧按压变形而产生弹力,在利用该弹力使板簧部124向下壳体80侧按压的状态下,使表盘 120保持在规定位置,因此利用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的结构来固定,从而能够减少螺栓等紧 固部件的同时稳定地保持固定表盘。另外,即便在各部件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该误差尺 寸也能够被板簧部的变形而吸收,不会因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使表盘晃动或者难以卡 合卡合部,能够获得生产率、市销性优越的仪表装置。
[0092] 需要说明的是,上壳体、下壳体、表盘的材质、形状,板簧部的形状、成形方法等不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按压板簧部的按压突起设置在下壳 体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壳体与下壳体互相卡合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螺 钉等将下壳体固定在上壳体上,或者将上壳体固定在下壳体上。本发明的仪表装置不限于 适用于自动两轮车,也可以适用于鞍乘型三、四轮车等各种车辆。
[0093] 附图标记说明
[0094] 1 自动两轮车
[0095] 50仪表装置
[0096] 51速度计
[0097] 60上壳体
[0098] 61 透镜
[0099] 61a主透过部(透过部)
[0100] 61b外缘部
[0101] 73按压突起
[0102] 80下壳体
[0103] 81卡合爪
[0104] 85定位突起
[0105] 101 基板
[0106] 120 表盘
[0107] 121平板部
[0108] 122弯曲部
[0109] 123显示部
[0110] 124板簧部
[0111] 125 切口
[0112] 126定位孔
[0113] 132 指针
【权利要求】
1. 一种仪表装置(50),通过将表盘(120)夹入上壳体(60)与下壳体(80)之间并使所 述上壳体¢0)与所述下壳体(80)相互固定,从而将所述表盘(120)保持在规定位置,所述 仪表装置(50)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盘(120)设置有板簧部(124), 在将所述上壳体¢0)与所述下壳体(80)相互固定时,所述表盘(120)构成为在向所 述上壳体¢0)侧或者所述下壳体(80)侧按压所述板簧部(124)的状态下保持在所述规定 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0)或者所述下壳体(80)的按压突起(73)使所述板簧部 (124) 发生按压变形而产生的弹力,向所述下壳体(80)侧或者所述上壳体¢0)侧按压所述 表盘(120)。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124)形成在设置于所述表盘(120)周缘的平板部(121)上, 在所述平板部(121)与位于该平板部(121)内侧的显示部(123)之间设置有以规定角 度弯折的弯曲部(12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壳体¢0)设置有经由透过性的透镜¢1)能够从外侧观察到所述表盘(120) 的至少一部分的透过部(61a), 所述弯曲部(122)配置在比所述透过部(61a)的外缘部(61b)更靠近外侧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盘(120)的显示部(123)由曲面构成。
6. 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盘(120)的比所述弯曲部(122)更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126),该定位 孔(126)进行所述表盘(12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80)或者所述上壳体(60)的定位。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124)是通过在所述表盘(120)的平板部(121)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切口 (125) 而形成的。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124)配设在连结所述卡合部(81)与指针(132)的中心的直线(D、E)上, 该指针(132)在所述显示部(123)上转动。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壳体(60)或者所述下壳体(80)的与所述表盘(120)的板簧部(124)相对的 位置形成有作为所述板簧部(124)的避让部的凹部(90)。
【文档编号】G01D13/02GK104126104SQ20138000984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林智德, 铃木顺, 小口敢, 生井雅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