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9353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震地质资料处理技术领域中的三角洲前缘古坡度角的恢复方法,特别是涉及到三角洲前缘古坡度角在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平衡剖面恢复是指把现今时期地震地质剖面上变形的地层,通过几何学原理全部复原成合理的地层未发生变形状态的剖面。在平衡剖面恢复的过程中,剖面是否平衡已成为检验构造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的标准,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用来对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快速、有效、合理地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传统剖面平衡恢复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沉积期次的恢复,通常是简单地采用顶面拉平、层层回剥的方式进行地层恢复,而很少考虑古地貌的原始形态。这种传统的恢复方法,在沉积相对稳定海相地层中,能够大致反映本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但对于构造特征复杂陆相断陷盆地而言,因其剖面上断层组合样式复杂,沉积环境变化多样,尤其是在沉积作用受古地貌控制明显的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各期次前缘沉积体均发育在一定的古地形斜坡之上,且不同期次前缘沉积体古坡度角各不相同,传统的剖面平衡恢复技术,不能准确反应三角洲前缘多期次沉积体的古地形坡度变化特征,无法准确地反映盆地构造演化史,致使对含油气盆地构造运动特征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古坡度角的精确求取的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震剖面,利用本地区的时深关系,将所选取的地震剖面转化为地质剖面;结合区域沉积特征,在剖面上划分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基于以上对整个三角洲沉积相发育特征的地质认识,根据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发生沉积的过程中,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区近于水平的地层展布特征,计算出将三角洲平原恢复到水平时的三角洲前缘坡度角(即为三角洲前缘地层压实作用恢复前的原始沉积时期的坡度角);再根据沉积压实原理,以岩石分析化验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数据为基础,确定本地区的压实作用恢复比例,进而恢复三角洲前缘沉积时的坡度角即为原始沉积时古坡度角。然后,重复以上步骤,针对不同沉积期次进行三角洲前缘平衡剖面恢复,直至完成所有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古地形剖面平衡恢复工作,输出最终的三角洲前缘构造发育演化史剖面,为后续的沉积演化史分析,构造特征定量研究打好基础。

本发明的基于三角洲前缘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适用于陆相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恢复,其重点考虑了三角洲前缘发育在古地形斜坡的特征,实现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古坡度角的精确求取,构造运动特征定量分析的精度更加可信,使得针对三角洲前缘区域的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构造演化方法流程图;

图2本发明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构造演化系列剖面图;

图3常规三角洲构造演化系列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第一步: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震剖面。

第二步:时深转化,将所选取的地震剖面转化为地质剖面(地层A、B和C分别带表了三角洲不同沉积期所沉积的地层)。

第三步:结合通过其它工作已经完成的沉积相平面图,在地质剖面上划分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边界(三角洲平原坡度角为β,三角洲前缘坡度角为α,图2(a))。

第四步:基于三角洲平原在每一期原始沉积时古地形处于近似水平的沉积特征,利用传统的平衡剖面恢复技术,拉平三角洲平原亚相(此时三角洲平原坡度角β′=0),计算出此时三角洲前缘沉积时的坡度角(α′)图2(b)。

第五步:根据本地区的压实系数,恢复地层沉积时的三角洲前缘古坡度角(α′′)图2(c)。

第六步:重复第四、第五步,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其他沉积期的构造恢复。

第七步:完成每一期构造特征恢复,输出构造发育演化史剖面(图2)。

常规的平衡剖面技术采用简单的层拉平的办法来完成层位的回剥分析(图3)。基于三角洲前缘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利用了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在向湖盆方向推进的过程中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区近于水平的这一地质认识,结合地层压实作用恢复,精确地求取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区的古坡度角,确保了平衡剖面技术恢复时每一期构造基准面的准确性,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构造演化的特征,进而为断裂活动的强弱和构造运动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为油气田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