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洗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72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岩心洗油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岩心洗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岩心洗油仪。



背景技术:

地质岩心清洗质量的好坏、速度的高低将影响岩心资料的测取,影响地质资源的评价结果。洗油仪是岩心清洗、烘干所必不可少的仪器,用于清洗含油岩心中原油及其可溶物。为了满足地质岩心的清洗要求,需要一种岩心洗油仪。

现有岩心洗油机往往采用高温高压多功能洗油机,会涉及以下问题:1、洗油机的溶剂蒸汽在冷凝室冷却时,用于冷却的冷却水直接从自来水管路连接冷却水入口进入冷凝室,从冷却水出口排入下水道,水资源浪费严重,并且自来水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冷却温度时有变化,导致溶剂蒸汽冷却效果受到影响。2、冷凝室的剩余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剩余气体中携带的微小溶剂液体,会造成环境污染。3、洗油仪的循环控制主要是根据时间控制气动阀门,而由于加热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该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智能化水平低。4、溶剂室和岩心室的加热圈设置在腔体内部,无法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加热圈会附着钙化物质,钙化物质会在腔室内形成沉积,导致管路堵塞,并且会造成岩心室内的岩心上附着新的杂质,造成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效果变差。5、原本通过上下两个釜,用外接冷凝管把下方的热量送至上方釜内,再通过上方釜内冷凝器进行冷凝,这样导致外接冷凝管提前冷凝导致液体部分回流,釜盖上冷凝器冷凝不充分,导致周边液体滴落,致釜内热量不足,清洗效果慢且不彻底,冷凝液不能充分利用,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满足地质岩心的清洗要求、提高洗油效率、保护环境和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使用成本,可自动控温控压,热量循环利用的岩心洗油仪。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岩心洗油仪,包括主体,主体分为上半部分的岩心室和下半部分的加热室,岩心室与加热室之间通过密封隔板分隔,密封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根蒸凝管,蒸凝管下方开口通向加热室,蒸凝管上方均设有出气口,密封隔板上还设有泄洪管,泄洪管上半部分为设置在岩心室内的弯管,下半部分为设置在加热室内的直管,弯管开口与密封隔板上表面接触,直管开口位于加热室内部,岩心室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冷凝室,冷凝室上部设有冷凝管,岩心室内放置有岩样篮,岩样篮表面设有通孔,岩心室和加热室外均设有液位计,加热室内的液体由加热器加热,加热室外底部设有球阀,岩心室外接压力表。

优选的是,密封隔板上均匀分布有七根蒸凝管。

优选的是,主体外设有上端开口连接在岩心室、下端开口连接在加热室的备用泄水管。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满足地质岩心的清洗要求、提高洗油效率、保护环境和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使用成本,可自动控温控压,热量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岩心室内部图;

图中标号:1-主体、2-岩心室、3-加热室、4-密封隔板、5-蒸凝管、6-出气口、7-泄洪管、8-冷凝室、9-冷凝管、10-岩样篮、11-液位计、12-泄水管、13-加热器、14-球阀、15-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岩心洗油仪,包括主体1,主体1分为上半部分的岩心室2和下半部分的加热室3,岩心室2内放置有岩样篮10,岩样篮10表面设有通孔,岩心室2与加热室3之间通过密封隔板4分隔,密封隔板4上均匀分布有七根蒸凝管5,蒸凝管5下方开口通向加热室3,蒸凝管5上方均设有出气口6,加热室3内的液体加热后通过蒸凝管5排放至岩心室2中对岩样篮10内的样品进行清洗,密封隔板4上还设有泄洪管7,泄洪管7上半部分为设置在岩心室2内的弯管,下半部分为设置在加热室3内的直管,弯管开口与密封隔板4上表面接触,直管开口位于加热室3内部,当加热液体冷凝后成为液态聚集在岩心室2内,液体上升至泄洪管7顶部,由于虹吸现象,液体经过泄洪管7流入加热室3内,岩心室2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冷凝室8,冷凝室8上部设有冷凝管9,冷凝管9外接自来水,岩心室2和加热室3外均设有液位计11,加热室3内的液体由加热器13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70℃-120℃之间,加热室3外底部设有球阀14,岩心室2外接压力表15,压力控制在1.5-5MPa,加热室3内为70%苯和30%酒精的液体,主体1外设有上端开口连接在岩心室2、下端开口连接在加热室3的备用泄水管12,当泄洪管7出现故障时可保证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