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25801发布日期:2019-07-10 0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结合待测锂离子电池的测试数据,建立待测锂离子电池的平衡电位方程;

步骤二、基于锂离子电池的不同衰减机理建立多衰减模式分解模型,并通过短期老化试验进行内部参数解析,建立锂离子电池的多衰减模式拟合公式并进行衰减趋势预测;

所述的多衰减模式分解模型包含3种衰减模式:活性物质衰减、活性锂的衰减和锂转移的衰减;所述的活性物质衰减包括正极活性物质量Qp和负极活性物质量Qn的变化;活性锂的衰减是指电池中活性锂的总量QLi的变化,其中,QLi=ys,p,0·Qp+ys,n,0·Qn;锂转移的衰减是指QZ的变化,假设正极嵌锂量不随活性物质与活性锂的衰减而改变,则锂转移定义为QZ=ys,p,0,old·Qp,old-ys,p,0,new·Qp,old;锂迁移率与储存时间符合线性规律;

所述的多衰减模式拟合公式包含: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衰减率公式、活性锂的衰减率公式及锂迁移造成的容量衰减率公式,其中,所述的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衰减率公式为:其中Qp,0为活性物质的初始量,Qp为活性物质的量,t为老化时间,A、B、C、D为常数;

所述的活性锂的衰减率公式为:

其中QLi,0为初始活性锂量,QLi为活性锂量,t为老化时间,D、E、F、G为常数;

所述的锂迁移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Li,0为初始活性锂量,QLi为活性锂含量,t为老化时间,H、J为常数;

步骤三、将上述多衰减模式拟合公式的预测结果,代入待测锂离子电池的平衡电位方程,进行剩余容量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待测锂离子电池的平衡电位方程是由正负极平衡电位相减,再经极化修正而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待测锂离子电池的平衡电位方程为:

Eideal=Es,p(ys,p,0+Dys,p·(1-soc))-Es,n(ys,n,0-Dys,n·(1-soc))+a

其中,Eideal为放电过程中,电池的端电压;Es,p为正极平衡电位;Es,n为负极平衡定位;ys,p为正极嵌锂量;ys,n为负极嵌锂量;ys,p,0为正极初始嵌锂量,ys,n,0为负极初始嵌锂量,t为充电或放电时间;为安时积分所得的放电电量;Qp为正极活性物质容量,Qn为负极活性物质容量,Dys,p为正极嵌锂量的变化区间,Dys,n为负极嵌锂量的变化区间;soc为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荷电状态;Qall为电池在一定工况下所能够释放的电量;a为放电过程中各种阻抗影响的修正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待测锂离子电池的测试数据是指以正极极片为正极、锂片作为对极的扣式电池和以负极极片为正极、锂片作为对极的扣式电池的电池正负极平衡电位的测试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物质衰减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所述的活性锂的衰减符合扩散控制动力学规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短期老化试验是指根据应用环境的短时测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解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期老化试验包含:针对常温储存环境下,测试时间为6~12个月,其中,测试数据的时间节点≥4个。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