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3244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仪器设备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产业成为环保产业关注的重点,环保部近期不断就环境监测改革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等,都为监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必将会带动一批与此相关的行业发展,其中水质监测设备行业无疑会受益。

在国务院4月16日正式对外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未来一个阶段的水污染防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计划和标准。严格的计划需要严谨地落实,而无人船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正是助推这一政策落地的有力武器。

无人船学名叫“水面机器人”,是一种不需要载人来操作,通过远程遥控,甚至不需操控即可自主航行执行任务的水上机器人。比较适合执行危险或者枯燥、重复的军用、民用任务,例如运用在军事打击、安防巡逻、地貌测绘、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旨在实现采用无人船完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定时、定点、定量的水样采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样仪器设备固定:将采样瓶和隔膜泵各6个嵌入木板中并固定在无人船体内,并检查固定牢固程度,隔膜泵与采样瓶通过导管作串联连接并将开口导管透过无人船置入水中;

2)GPS定位:无人船内置GPS定位系统,GPS通过支架固定在无人船体外舱,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利用GPS定位使无人船在指定点依次采样;

3)测试、记录:无人船平台接收上位机发送的信息,根据设定时间自行启动并利用船体上的GPS定位依次行至指定地点后,隔膜泵自动运作,采集水体样本并存入指定采样瓶,同时,无人船平台安装的传感器依次对指定地点水体进行分析,并将这些监测数据值回传至上位机;

4)无人船采样过程中,通过船体上安装的传感器定时将水质数据回传至上位机后,若遇异常值,则立即向远程计算机发送报警信号;

5)上位机端配备数据库,存储检测数据;

6)上位机端部署统计分析软件,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采样瓶为500ml丝口瓶,瓶口密封,瓶身和瓶盖、倾倒环使用前均需高压灭菌,瓶身直径87mm,瓶口内径30mm,瓶口直径40mm,瓶高178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隔膜泵为12V隔膜微型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监测数据值包括液压,水位,温度,PH值,含氧量等。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可以实现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定时、定点、定量水样采集,位置精度在1米以内;采多少水,存到哪个瓶子里,都可以按照设定指令完成。同时无人船还会自动生成采集报告,操作者、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当时的气候条件等一系列数据都是自动保存的,不能修改,便于标准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采样仪器设备示意图。

其中,支架1、隔膜泵2、船体3、采样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无人船平台的在线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样仪器设备固定:将采样瓶4和隔膜泵2各6个嵌入木板中并固定在无人船体3内,并检查固定牢固程度,隔膜泵2与采样瓶4通过导管作串联连接并将开口导管透过无人船置入水中;

2)GPS定位:无人船内置GPS定位系统,GPS通过支架1固定在无人船体3外舱,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利用GPS定位使无人船在指定点依次采样;

3)测试、记录:无人船平台接收上位机发送的信息,根据设定时间自行启动并利用船体3上的GPS定位依次行至指定地点后,隔膜泵2自动运作,采集水体样本并存入指定采样瓶,同时,无人船平台安装的传感器依次对指定地点水体进行分析,并将这些监测数据值回传至上位机;

4)无人船采样过程中,通过船体3上安装的传感器定时将水质数据回传至上位机后,若遇异常值,则立即向远程计算机发送报警信号;

5)上位机端配备数据库,存储检测数据;

6)上位机端部署统计分析软件,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所述步骤1)中采样瓶为500ml丝口瓶,瓶口密封,瓶身和瓶盖、倾倒环使用前均需高压灭菌,瓶身直径87mm,瓶口内径30mm,瓶口直径40mm,瓶高178mm。

所述步骤1)中隔膜泵为12V隔膜微型水泵。

所述步骤3)中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

所述步骤3)中监测数据值包括液压,水位,温度,PH值,含氧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