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324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后车门内板在包边前需要进行面差、切边、止口和孔位的检测,确保后车门内板包边后的车门在安装到白车身上时是完全与车身匹配的,不会出现后车门的面差与车身上的对应位置不匹配导致的美学外观问题,切边过长或达短导致的包边干涉和包边不良,止口和孔位不对会导致后车门难装、露水、难关等问题。目前,后车门内板的检具大多数都是结构简单,功能较为单一,对于后车门内板安装过程中实际需要考虑的问题并没有全面考虑。

如专利号为“CN205279932U”的名为“一种车门检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车门面差、止口和孔位的检测的检具,该检具包括基座,基座设有铰链定位机构,铰链定位机构包括连接于基座的车身模拟件,车身模拟件设有铰链轴和车身定位孔,车门通过铰链轴与车身模拟件铰链连接,定位销轴插装于车门的车门定位孔与车身定位孔。该结构通过铰链定位机构模拟车门铰链连接于车身,保证最大程度的还原车门与车身的连接,确保定位检测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该检具使用侧压机构对车门的包边进行检测,侧压机构只能定性的反应车门内板面差上的问题,并不能准确定量的反应车门内板的问题,对于在车门内板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后续调整的指导,另外,该检具仅仅考虑到了车门内板铰接于车身上,实际上车门内板与检具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这样的测量方式也容易导致出现测量误差,对于后期的安装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后车门内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后车门内板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夹持固定后车门内板于基座上的夹持机构和测量后车门内板包边面差的测量机构;所述的测量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模拟后车门内板包边的环形凸台;所述的凸台沿Y向凸出于基座正面,凸台背离基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测量后车门内板包边面差的面差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销座;所述的销座为固定在基座正面的板状结构,销座正面安装有一沿Y向布置的套筒;所述的套筒内穿设有一根与其同轴布置的销轴;所述的销轴沿Y向可伸缩地穿设于基座和销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侧壁开设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导向槽和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的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连通;所述的销轴上安装有一根与其垂直的拨杆;所述的拨杆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正面的多个支座和与支座对应的夹持杆;所述的支座为一端固定在基座正面的柱状结构,支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后车门内板向基座移动的限位座,支座与夹持杆对应将后车门内板夹持于两者之间;所述的限位座背离基座的端面上安装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背离基座的端面上开设有沿Z向布置的在非工作状态容纳限位座的竖槽和沿X向布置的在工作状态限制固定限位座的横槽;所述的横槽的深度小于竖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有四个,四个支座分成两组上下间隔布置于基座正面,每组中的两个支座沿X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杆包括夹持短杆;所述的夹持短杆布置于凸台围绕的环形区域内,夹持短杆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正面,另一端可旋转至与对应的支座同一水平面将后车门内板夹持于两者之间,夹持短杆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杆还包括夹持长杆;所述的夹持长杆布置于凸台围绕的环形区域外,夹持长杆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侧部,另一端可旋转至与对应的支座同一水平面将后车门内板夹持于两者之间,夹持长杆的旋转轴线垂直基座或是与其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台包括固定在基座正面的凸起部和铰接连接于基座侧部的翻转部;所述的翻转部为绕Z向轴线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侧部的板状结构,翻转部翻转至基座正面时与凸起部形成模拟后车门内板包边形状的环状结构,翻转部通过夹钳结构将后车门内板固定在基座上,翻转部上安装有多个随翻转部旋转的面差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部侧部开设有多个沿Y向贯通翻转部的测量槽;所述的测量槽在翻转部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凸台围绕形成的环形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通过夹持机构和定位机构能够稳定的将后车门内板固定在基座上,使用基座上配套的面差表就能准确的测量出后车门内板包边的面差是否符合要求;

2、通过使用可伸缩的定位销轴结构,能够方便的在各种工序和功能测量之间进行快速的切换,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测量方式,通用性更好,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3、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能够方便的将后车门内板固定在基座上,限制后车门内板在Y向上的移动,夹持机构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4、通过设置翻转结构夹持后车门内板,进一步稳定了后车门内板于基座上,能够更加方便后车门的固定;

5、通过在翻转部上开槽,能够便于对后车门内板包边位置进行面差测量,可以快速方便的测量后车门内板与前车门内板之间的间隙和面差数据,判断后车门内板和后门外板之间的关系,确保能够精确的安装到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测量出后车门内板的面差、止口和孔位等各数据,极大程度的方便了后车门内板的检测工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后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后车门内板安装在检具上的结构示意图(翻转部打开);

图4:后车门内板安装在检具上的结构示意图(翻转部关闭);

图5:销轴结构示意图;

图6:限位座安装在支座中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7:限位座安装在支座中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8:翻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车门内板;1.1—包边;1.2—定位孔;1.3—安装孔;2—基座;3—面差表;4—销座;5—套筒;6—销轴;7—第一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9—拨杆;10—支座;11—限位座;12—缓冲垫;13—竖槽;14—横槽;15—夹持短杆;16—夹持长杆;17—凸起部;18—翻转部;19—测量槽;20—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8,一种用于后车门内板检测的检具,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后车门内板1的基座2,基座2为竖直板状结构,同于支撑固定后车门内板1,基座2上设置有用于对后车门内板1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夹持固定后车门内板1于基座上的夹持机构和测量后车门内板包边1.1面差的测量机构。

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包括销座4,销座4为固定在基座2正面的板状结构,销座4正面安装有一沿Y向布(本实施例的X向指汽车的前后方向,如图2~4中的左右方向,Y向指汽车的左右方向,如图2~4中垂直图纸的方向方向,Z向指汽车的上下方向,如图2~4中的上下方方向)置的套筒5,套筒5内穿设有一根与其同轴布置的销轴6,销轴6沿Y向可伸缩地穿设于基座2和销座4上。如图5所示,套筒5侧壁开设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导向槽7和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二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8与第一导向槽7连通,销轴6上安装有一根与其垂直的拨杆9,拨杆9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内。

定位机构在使用时,需要拨动拨杆9,将拨杆9从第二导向槽8内拨出,沿第一导向槽7拨动,将销轴6从套筒5内拨出,保证销轴6有足够的长度能够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销轴6能够起到限制后车门内板在X向和Z向的移动,使用完后,直接将销轴6拨动到套筒5内,完成使用。设置成可以拨出的销轴结构,能够适应后车门内板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定位。

本实施例在基座2正面设置有两个定位销轴6,沿X向间隔布置,其中位于左侧(本实施例的左侧指图2中的左方向,本实施例的右侧指图2中的右方向)的销轴6仅仅限制后车门内板1的Z向移动,位于右侧的销轴6限制后车门内板1的Z向和X向移动,这样能够避免在后车门内板1上的定位孔1.2不太精确时,能够小幅度的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实施例的加持机构如图2所示,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2正面的多个支座10和与支座10对应的夹持杆,支座10为一端固定在基座2正面的柱状结构,支座1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后车门内板1向基座2移动的限位座11,支座10与夹持杆对应将后车门内板1夹持于两者之间,限位座11背离基座2的端面上安装有缓冲垫12。如图6~7所示,支座10背离基座2的端面上开设有沿Z向布置的在非工作状态容纳限位座11的竖槽13和沿X向布置的在工作状态限制固定限位座11的横槽14,横槽14的深度小于竖槽13的深度。

需要使用时,将限位座11从竖槽13中取出,将其固定在横槽14中,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时,缓冲垫12相当于贴合在后车门内板1的背面,限制后车门内板1进一步向基座2移动。使用完成后,将后车门内板1从基座2上取下,将限位座11从横槽14上取下,将限位座11放置于竖槽13中,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座10有四个,四个支座10分成两组上下间隔布置于基座2正面,每组中的两个支座10沿X向间隔布置。设置四个支座10,分散布置能够更加稳定的将后车门内板1固定在基座2上。

本实施例的夹持杆有两种,一种长杆结构和一种短杆结构,如图2所示,夹持短杆15能够直接从后车门内内板1上的安装孔1.3上穿过,而对于没有设置安装孔1.3的部位,只能从后车门内板1的侧部旋转夹持后车门内板1。

如图2所示,夹持短杆15布置于凸台围绕的环形区域内,夹持短杆15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2正面,另一端可旋转至与对应的支座10同一水平面将后车门内板1夹持于两者之间,夹持短杆15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基座2。

如图2所示,夹持长杆16布置于凸台围绕的环形区域外,夹持长杆16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2侧部,另一端可旋转至与对应的支座10同一水平面将后车门内板1夹持于两者之间,夹持长杆16的旋转轴线垂直基座2或是与其平行。

夹持杆使用时,直接将夹持短杆15旋转到刚好能够穿过对应的安装孔1.3的位置,将夹持长杆16旋转至基座2外侧,然后将后车门内板1定位于基座2上,再旋转夹持短杆15和夹持长杆16,与对应的支座10配合,将后车门内板1定位夹持于两者之间,完成固定安装过程。

为了进一步的对后车门内板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翻转部18对后车门内板1进行夹持固定,如图3~4和8所示,包括铰接连接于基座2侧部的翻转部18,翻转部18为绕Z向轴线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基座2侧部的板状结构,翻转部18翻转至基座2正面时与凸起部17形成模拟后车门内板包边1.1形状的环状结构,翻转部18通过夹钳结构将后车门内板1固定在基座2上。

实际使用时,翻转部18刚好处于后车门内板1和前车门内板交接处的位置,翻转部18挡住了后车门内板1前部包边1.1的测量位置,因此,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翻转部18侧部开设有多个沿Y向贯通翻转部18的测量槽19,测量槽19在翻转部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凸台围绕形成的环形空间内。通过设置测量槽19能够方便的使用面差测量装置和间隙测量装置测量后车门内板1的前部包边1.1的面差和间隙,确保后车门内板1和前车门内板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完好的匹配。

本实施例在基座上设置有一圈凸台,凸台模拟后车门内板1的包边1.1形状,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其中,凸台包括固定在基座2正面的凸起部17和翻转部18,凸台沿Y向凸出于基座2正面,凸台背离基座2的端面上上设置有多个多个用于测量后车门内板包边1.1面差的面差表3,翻转部18上安装有多个随翻转部18旋转的面差表3。

为了测量后车门内板1上的止口和孔位,本实施例在销座4的侧部设置有导向管20,导向管20与销轴6垂直布置,能够方便的将面差表的探头伸入到导向管20中测量止口和孔位是否合适到位。

使用时,将销轴6拨出,将夹持短杆15和夹持长杆16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再将后车门内板1定位于基座2上,旋转夹持短杆15和夹持长杆16将后车门内板1固定在基座2上,关闭翻转部18将后车门内板1稳定固定于基座2上,通过凸台上的面差表3测量后车门内板1上的面差,通过销座4上的导向管20测量孔口。测量完成后,打开翻转部18,旋转夹持短杆15和夹持长杆16,取下后车门内板1,完成测量操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