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92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温度器,尤其涉及一种在膜片上印刷用于传感温度的电极,通过无线智能传输数据,将传感的温度值发送到远程控制室的膜片式温度器。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一种工业用的温度器是利用金属框架的两个金叶一端向金叶之间夹住热敏电阻芯片后,在真空的状态下加热加压,上下粘合两张聚酰亚胺膜片制作而成的膜片型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另一种方式通过印刷到膜片的温度传感器,也被广泛使用,但是印刷到膜片的温度传感器(如图3所示),尤其是其盖式翻转咬合,容易造成控制器的大量浪费,使用寿命极短,因为控制器体积较小,翻转的铰接件就设置的很薄小,使用的次数非常有限,另外,通过导电销平行固定传感膜片,多次撕扯传感膜片容易造成控制模块与导电销的松动,造成控制模块的损坏,由于控制器的上盖通过铰接件交接翻转使用的次数会收到一定的限制,再者下插式导电销,如果作业人员用力过大,容易刺穿底板,如果是粘贴到软质膜型材料或其他特殊物质上的时候,甚至会刺坏被粘贴介质,造成双重损害,因此传统的工业用温度器会存在以下缺陷:

(1)、第一种方式:由于两张聚酰胺膜片之间设有热敏电阻芯片和未设有热敏电阻芯片的位置之间形成有高度差,很难通过一定的压力均匀的粘贴所有部位,需要通过昂贵的专业设备来实现,并且不易于批量生产,另外为了连接外部电路只能将金叶突设于膜片外,当对突设的金叶反复施加压力时,金叶容易折断,并且将热敏电阻芯片粘贴于金叶时先将热敏电阻夹在金叶之间然后进行焊接,由于金叶需维持一定的大小,因此,不但无法生产小于一定尺寸的产品,生产产品的形状也收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第一种方式总体缺陷在于:造价贵、容易损坏、使用收到一定限制、不能批量生产。

(2)、第二种方式:利用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容易损坏,增加使用成本较大,另外容易造成被粘贴物的损害;

(3)、以上两种方式,均无法通过无线方式向远程控制室发送温度值,所以每个传感模块需要有线传送模块,无论室新安装和改造项目都涉及繁琐的布线问题,由于施工的不便和使用维护,也大大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通过对传统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改进,将翻转盖式控制器改成了扣插式控制器,传统的平行固定传感膜片,改变成了90度直角固定传感膜片,另外,导电销与控制模块设置成了分体式,将导电销设置于装配盖的卡块内侧,在控制器内设置了无线传送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由于使用柔软的膜片材质,并通过印刷的方式形成的温度传感电极,并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因此不但可适用于人体皮肤、设备的凹凸部位、细微缝隙、特殊材料表面等,还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大小,而且制造简单、安装简便、无需配线、成本低廉。

通过上述的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包括传感膜片、控制器、装配盖,所述的传感膜片,主要由带基薄膜上印刷一对相互靠近的温度传感端子,所述的温度传感端子通过配线连接于形成在带基薄膜一端的连接接头,所述的温度传感端子、连接端子和配线均通过印刷的方式而形成的传感膜片和连接于传感器膜片的连接接头,并根据温度传感端子产生的电阻值算出温度值后无线传送至远程控制器,所述的带基薄膜底部设置有粘贴层顶端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的连接接头、配线与温度传感端子一次应刷成型,其带基薄膜的上部设置有保护层。

所述的控制器外壳内部两侧设置有卡槽,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电池、无线传送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设置有销孔,其壳体上部设置有卡合孔。

所述的的装配盖底部设置有卡块,卡块上部固定设置凸台,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导电销,所述的导电销位置与控制模块上设置的销孔位置对应,所述的凸台内侧壁设置有平板,平板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卡合台,与壳体上的卡合孔位置对应。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传导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传统膜片式温度传感器示意图;

图中:1、传感膜片,11、带基薄膜,12、粘贴层,13、保护层,14、16配线,15、连接接头,17、18、温度传感端子;

2、控制器,21、卡槽,22、控制器模块,23、电池,24、销孔,25、无线传送模块,26、卡合孔;

3、装配盖,31、卡块,32、凸台,33、平板,34、卡合台,35、导电销,3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传输的膜片式温度器,包括传感膜片1、控制器2、装配盖3;

所述的传感膜片1由带基薄膜11、设置于所述带基薄膜11底部的粘贴层12、设置于带基薄膜11上部的保护层13构成;

所述的带基薄膜11由PET、PE、PTFE、PVC等膜片材料制成,其上面通过印刷银化合物或0 ~ 20Ω纯导电油墨形成的温度传感端子17、18和配线14、16以及置于带基薄膜11一端的连接接头15;

所述的温度传感端子17、18成对相互靠近构成,每个温度传感端子17、18均通过配线14、16电连接于连接接头15;

根据温度检测位置可设置多个成对温度传感端子17、18,每个温度传感器端子分别通过各自的配线14、16连接到独立的连接接头15;

所述的保护层13设置于所述的带基薄膜11的上面,用于保护设置于所述带基薄膜11上面温度传感端子17、18及配线14、16和连接接头15,所述的带基薄膜11的下面设置有粘贴在皮肤或设备上的粘贴层12;

所述的控制器2,设置控制2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卡槽21,壳体内部前端容纳传感膜片的连接接头15,通过电连接温度传感后向壳体内部设置控制模块22发出信号,控制模块22与无线传送模块25连接,无线传送模块25向远程无线控制室传送传感的电平信息;

所述的控制器2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23,给设备供电,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控制模块22上设置有销孔24;

所述的控制器2壳体上部设置有卡合孔26,

所述的装配盖3末端底部设置有卡块31,所述的卡块31与控制器20的卡槽21卡合;

所述的卡块31的上部固定设置凸台32,所述的凸台32在卡块31与卡槽21卡合完成时与控制器20壳体上部前端平行相切;

所述的所述的卡块31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销35,所述的导电销35在卡块31与卡槽21卡合完成时与设置与控制器2内部控制模块22上的销孔24销合,穿插过传感膜片1端头设置的连接接头15使装置全部通电,且固定传感膜片1,以防止传感膜片1的脱落;

所述的凸台32内侧壁固定设置平板33,所述的平板33上部设置有卡合台34,其卡合台34用于固定装配盖3的滑落,与控制器20上设置的卡合孔26正好弹性卡合。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

首先,推开控制器2上卡合的装配盖3,插入一次性使用的传感膜片1,当传感膜片1的端头的连接接头15插入到与销孔24对应位置时,重新推合装配盖3使其与控制器2完整卡合,使传感膜片1和控制器2处于通电连接状态。

然后利用传感膜片上1的粘贴层12粘贴与相对问对传感的位置上。

所述的控制模块22从设置与控制器2壳体内的电池23获取电源,并通过导电销35供给用于传感液位的电源,并确定温度传感端子17、18的电阻值。

即,温度传感端子17、18在感应到温度变化时,其电阻值发生变换,所述的控制模块22读出其电阻变化值,将其换算成温度值,并通过无线传送模块25将换算的温度值无线传送到远程控制室。

更换传感膜片1时,只需轻按卡合台34轻轻退出卡槽21,卸下装配盖3,即可拿出已使用的传感膜片1,再通过上述方式换上新的传感膜片1即可粘贴至带控温区域或设备上,所以传感膜片1室一次性使用,控制器2和装配盖3可以反复使用。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