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487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铜辊亦称铜套,是新型材料铬锆铜制作用来制作非晶带和磁性材料的备件之一;用于甩带机上,是甩带机上的重要组成件;采用铜材料的导热性均匀优点,直接的把热量带给内冷水,使其钢水瞬间变成钢带,其钢带表面均匀光滑,平整不斜刺。现有的印刷机用铜辊表面缺陷不方便检测,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控制铜辊实现转动调节;红外发射器通过光纤组方便控制红外灯实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射到铜辊的表面位置,通过检测镜方便检测铜辊的射影;通过射影可以观测到铜辊表面是否存在缺陷的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支撑管道,支撑管道的端部设有对接壳,对接壳的前部设有检测壳,检测壳的下部设有若干红外灯,对接壳上设有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与红外灯通过光纤组连接;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端部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后部设有第一调节槽,底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端部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槽,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对应;检测壳设置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上方;底板上设有检测镜,检测镜设置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下方;底板上设有载物箱,载物箱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有驱动轴,驱动轴的端部设有驱动管,驱动管的一端与驱动轴的端部连接,驱动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槽对应。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管的端部侧壁设有限位销。进一步地,所述载物箱上设有安装台,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载物箱的内部为储物腔。进一步地,所述载物箱的内部设有第一载物板与第二载物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以将待检测的印刷烫金用铜辊安装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通过第一调节槽与第二调节槽可以使印刷烫金用铜辊安装更加牢固;铜辊的一端穿出第二调节槽并与驱动管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方便对驱动管进行转动控制,从而方便控制铜辊实现转动调节;红外发射器通过光纤组方便控制红外灯实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射到铜辊的表面位置,通过检测镜方便检测铜辊的射影;通过射影可以观测到铜辊表面是否存在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1、支撑管道12、对接壳13、检测壳14、红外灯15、红外发射器16、光纤组17、第一支撑柱18、第一套管19、第一调节槽20、第二支撑柱21、第二套管22、第二调节槽23、检测镜24、载物箱25、驱动电机26、驱动轴27、驱动管28、限位销29、安装台30、第一载物板31、第二载物板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支撑管道12,支撑管道12的端部设有对接壳13,对接壳13的前部设有检测壳14,检测壳14的下部设有若干红外灯15,对接壳13上设有红外发射器16,红外发射器16与红外灯15通过光纤组17连接;底板11上设有第一支撑柱18,第一支撑柱18的端部设有第一套管19,第一套管19的后部设有第一调节槽20,底板11上设有第二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1的端部设有第二套管22,第二套管22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槽23,第一套管19与第二套管22对应;检测壳14设置在第一套管19与第二套管22之间的上方;底板11上设有检测镜24,检测镜24设置在第一套管19与第二套管22之间的下方;底板11上设有载物箱25,载物箱25上设有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设有驱动轴27,驱动轴27的端部设有驱动管28,驱动管28的一端与驱动轴27的端部连接,驱动管28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槽23对应;驱动管28的端部侧壁设有限位销29;载物箱25上设有安装台30,驱动电机26设置在安装台30上;载物箱25的内部为储物腔,载物箱25的内部设有第一载物板31与第二载物板32。本实用新型印刷烫金用铜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可以将待检测的印刷烫金用铜辊安装在第一套管19与第二套管22之间;通过第一调节槽20与第二调节槽23可以使印刷烫金用铜辊安装更加牢固;铜辊的一端穿出第二调节槽23并与驱动管28连接,驱动电机26通过驱动轴27方便对驱动管28进行转动控制,从而方便控制铜辊实现转动调节;红外发射器16通过光纤组17方便控制红外灯15实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射到铜辊的表面位置,通过检测镜24方便检测铜辊的射影;通过射影可以观测到铜辊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其中,驱动管28的端部侧壁设有限位销29;所以通过限位销29可以使驱动管28的端部与铜辊牢固对接。其中,载物箱25上设有安装台30,驱动电机26设置在安装台30上;所以方便对驱动电机26进行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