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舱内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223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真空舱内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舱内的防护结构,应用于高速动平衡试验装置中。

背景技术:
大型动力机械中高速旋转的转子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进行动平衡试验,如申请号为201110283840.X的中国专利。为减少高速动平衡试验装置的驱动功率,试验转子布置在真空舱内,由于试验时转子上的叶片可能断裂径向高速冲击真空舱筒体,因此,真空舱筒体在保证密封的同时,筒体需有很好的保护。现有的高速动平衡试验装置是在筒体外加很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2个缺点:1、造成装置体积庞大而且笨重,装配和运输均极为不方便。2、筒体内部没有得到防护,筒体内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护筒体内部的真空舱内的防护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舱内的防护结构,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防护装置;钢板防护装置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其包括上罩板、支撑钢管和下罩板;上罩板盖在下罩板上;上罩板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四周,另一端与下罩板连接;底板和下罩板之间具有空腔;支撑钢管一端与底板固定,另一端与下罩板固定,将上罩板和下罩板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罩板上开有支撑钢管孔,支撑钢管一端穿过支撑钢管孔后与下罩板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罩板上开有上罩板安装孔,所述的下罩板上开有下罩板安装孔;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上罩板安装孔和下罩板安装孔与筒体的内壁固定,将钢板防护装置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体的内壁上固定有搭耳,钢板防护装置固定在搭耳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板防护装置为多个,覆盖在筒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断裂叶片穿过钢板防护装置后会卡在钢板防护装置上,避免断裂叶片反弹回来对转子上其他叶片的损坏。2、减少筒体内部破损几率,由于筒体破损后会破坏内部真空度需马上修补,安装了本实用新型后以此可减少维修时间,提高试验装置的利用率。3、使得筒体外的混凝土厚度大大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板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10,本实施例用于真空舱1上,包括筒体11和钢板防护装置2。钢板防护装置2固定在筒体11的内壁上。钢板防护装置2包括上罩板3、支撑钢管4和下罩板5。上罩板3包括底板6和侧板7。侧板7的一端固定在底板6的四周。上罩板3盖在下罩板5上,其侧板7的另一端与下罩板5连接,且底板6和下罩板5之间具有空腔14,这样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底板6在受到断裂叶片撞击时可弹性内缩,这样断裂叶片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回弹力。支撑钢管4一端与底板6焊接固定,另一端与下罩板5焊接固定,将上罩板3和下罩板5固定在一起,并对底板6在受到撞击时起到支撑作用,下罩板5上开有支撑钢管孔8,支撑钢管4一端穿过支撑钢管孔8后与下罩板5焊接固定,这样装配方便,下罩板5的安装位置精准,而且可以保证每一根支撑钢管4都能与下罩板5固定。上罩板3上开有上罩板安装孔9,下罩板5上开有下罩板安装孔10,紧固件12穿过上罩板安装孔9和下罩板安装孔10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将钢板防护装置2固定在筒体11的内壁上。钢板防护装置2为多个,覆盖在筒体11的内壁上。筒体11的内壁上固定有搭耳13,钢板防护装置2通过紧固件12固定在搭耳13上。钢板防护装置2的外形尺寸为长1495mm、宽500mm、高100mm。上罩板3厚5mm,材料16Mn;下罩板5厚10mm,材料16Mn;支撑钢管4尺寸Φ22X1,材料Q235-A。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