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土壤蒸散发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52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土壤蒸散发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蒸散发能力测量装置,尤其是一种分层土壤蒸散发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土壤蒸散发能力可以通过蒸渗仪法测量,传统的蒸渗仪通常由底面积为1-5m2,深1-4m的圆形或者方形的贮水池构成。目前,虽说市场上有很多种蒸渗仪,包括大型的,小型的,中型的,微型的等等,但所有的蒸渗仪结构都比较复杂且价格昂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在测得土壤实际蒸散发能力的同时,测出土壤水分垂向补给,既达到实验精度要求又节约实验成本的分层土壤蒸散发量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层土壤蒸散发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内管(2)设有至少两个,且呈竖直方向叠放设置,所述内管(2)卡好在外管(1)内,即内管(2)的外径与外管(1)的内径尺寸相同,所述内管(2)的底部开口处设有隔层(3),内管(2)上设有通孔(4),以方便称量时拿取,外管(1)的外壁设有把手(7)。外管(1)为不锈钢管,内管(2)为PVC管。

隔层(3)通过如下方式固定在内管(2)的底部开口处:隔层(3)通过胶粘的方式粘结在内管(2)边缘;或者,设有两层内管(2)隔层(3)夹在两层内管(2)之间;或者,隔层(3)的边缘设有卡扣(5),该卡扣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扣(5)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6),固定有隔层(3)的卡扣(5)与内管(2)通过螺纹连接。

上述隔层(3)为不透水材质层、透水不透气材质层、透气不透水材质层或者透水透气材料层。

实际使用时:采用环刀与内管(2)连接取得原状土于内管(2)中,取下管底环刀,在装满原状土的内管(2)底部盖上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隔层(3)底,得到原状土层1。再将环刀与下一个内管(2)连接在原来土层继续取得原状土,同样在装满原状土的内管(2)底部盖上透水透气良好的隔层(3),得到原状土层2。可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更多的原状土层。在取土处安装不锈钢外管(1),不锈钢外管(1)内径等于内管(2)外径,使得内管(2)按土壤原状恰好置于钢管中。一定时段后,通过把手(7)拿开外管(1),利用内管(2)顶部的通孔(4)拿取装有原状土层的内管(2)称量,得到土壤水分损失值,从而得到土壤蒸散发能力,设置对照实验,将透水透气的隔层(3)换成隔水材料,可以得到各层土壤水分垂向补给值。不锈钢外管(1)和内管(2)保证了装置的强度和抗腐蚀性。

作为改进,设置两组以上该测量装置。

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组该测量装置,可以提高实验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达到实验精度要求又节约实验成本,且能有效获得不同时段各层土壤的蒸散发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外管,2是内管,3是隔层,4是通孔,5是卡扣,6是外螺纹,7是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管1和内管2,外管1为不锈钢管,外管1的外壁设有把手7,所述外管1内套有三个竖直摆放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为外径等于外管1内径的PVC管,所述内管2设有隔层3的底,隔层3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在内管2的底部开口处,顶部设有四个通孔4。

实际使用时:采用环刀与内管2连接取得原状土于内管2中,取下管底环刀,在装满原状土的内管2底部盖上透水透气良好的隔层3底,得到原状土层1。再将环刀与下一个内管2连接在原来土层继续取得原状土,同样在装满原状土的内管2底部盖上透水透气良好的隔层3,得到原状土层2,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原状土层3。在取土处安装不锈钢外管1,不锈钢外管1内径等于内管2外径,使得三段内管2按土壤原状恰好置于钢管中。一定时段后,通过把手7拿开外管1,利用内管2顶部的通孔4拿取装有原状土层的内管2称量,得到土壤水分损失值,从而得到土壤蒸散发能力,设置对照实验,将透水透气良好的隔层3换成隔水材料,可以得到各层土壤水分垂向补给值。不锈钢外管1和内管2保证了装置的强度和抗腐蚀性。

实施例2:参照图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两层内管2,将隔层3夹在中间。

实际使用时:由于内管2拿取称量时需要移动,所以底部的隔层3需要固定牢靠。设置两层内管2,将隔层3的边缘紧紧夹住,防止脱落。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隔层3的边缘固定在有内螺纹的PVC卡扣5上,内管2底部外壁上设置外螺纹6,固定有隔层3的卡扣5与内管2通过螺纹连接。

实际使用时:采用环刀与内管2连接取得原状土于内管2中,取下管底环刀,在装满原状土的内管2底部旋上带有隔层3的卡扣5,保证了拿取称量过程中不会脱落。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两组以上该测量装置。

实际使用时:设置多组该测量装置,可以提高实验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