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53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属于测量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测量石膏浆液密度的装置存在如下缺点,测量装置的容易破损,而且其排污管容易堵塞,清理不便;现有测量效果不好,测区的压力值不准确,造成计算浆液的密度值有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不易破损,排污效果好,不易堵塞,清理方便,测量效果好,可准确的测取压力值,进而计算浆液的密度,保证了浆液密度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内部设有中心筒,浆液从中心筒排入外筒内,中心筒上设置有均流装置,均流装置可消除由于浆液流动快所产生的动压偏差,避免浆液在排沙管对侧的筒体内堆积,以防止外筒内底部的堵塞。外筒的内部还设有挡流板,当浆液从挡流板下部流出后,由于再受到吸收塔内搅拌器等扰动设备引起的浆液旋流的影响,可避免其在外筒内底部的堆积。中心筒的底端与外筒连接,外筒的筒壁上设有第一测量管和排沙管,第一测量管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测量管,排沙管的一端与外筒连通。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用于测量压力值,以计算浆液的密度值。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外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设置于上筒体的外侧筒壁上,排沙管设置于下筒体的外侧筒壁上。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均流装置设置于靠近中心筒顶部端口的一端,均流装置上设有均流孔。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均流装置的个数为3个,且3个均流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挡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挡流板的形状为弧形体状。挡流板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相对应,挡流板可避免浆液的流动对测量处位置的浆液动压产生影响,同时可对浆液起到整流的作用,外筒内上部的浆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下流动,当进入挡流板后,其流动的左右方向受限、逐渐稳定,而上下的流动是畅通的,这样使得对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处的侧向流速逐渐规范统一,从而为测量提供帮助。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排沙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口。引出口可避免浆液中的固体在排沙管堆积,若是在排沙管发生堵塞,通过工艺水冲洗,可将堵塞的固体物从引出口冲洗出来,保证排沙管的通畅。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形状均为圆台体状。采用圆台体状的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可使气泡直接向上排出,不会聚集,避免由于气泡引起的测量问题。

前述的这种多功能测量装置中,所述外筒和排沙管的材质为耐腐蚀的玻璃钢或者有机玻璃。可增强该测量装置的耐腐蚀性,使其不易破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易破损,通过在排沙管上设置引出口,使得排污效果更好,不易堵塞,清理方便;通过在外筒内设置均流装置和挡流板,使得该测量装置的测量效果更好,使得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可准确的测取浆液的压力值,进而保证了所计算出的浆液的密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筒,2-中心筒,3-均流装置,4-挡流板,5-第一测量管,6-排沙管,7-第二测量管,8-上筒体,9-下筒体,10-端口,11-均流孔,12-导流板,13-引出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的内部设有中心筒2,浆液从中心筒2排入外筒1内,中心筒2上设置有均流装置3,均流装置3可消除由于浆液流动快所产生的动压偏差,避免浆液在排沙管6对侧的筒体内堆积,以防止外筒1内底部的堵塞。外筒1的内部还设有挡流板4,当浆液从挡流板4下部流出后,由于再受到吸收塔内搅拌器等扰动设备引起的浆液旋流的影响,可避免其在外筒1内底部的堆积。中心筒2的底端与外筒1连接,外筒1的筒壁上设有第一测量管5和排沙管6,第一测量管5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测量管7,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用于测量压力值,以计算浆液的密度值。排沙管6的一端与外筒1连通。外筒1包括上筒体8和下筒体9,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设置于上筒体8的外侧筒壁上,排沙管6设置于下筒体9的外侧筒壁上。均流装置3设置于靠近中心筒2顶部端口10的一端,均流装置3上设有均流孔11。均流装置3的个数为3个,且3个均流装置3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外筒1和排沙管6的材质为耐腐蚀的玻璃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的内部设有中心筒2,浆液从中心筒2排入外筒1内,中心筒2上设置有均流装置3,均流装置3可消除由于浆液流动快所产生的动压偏差,避免浆液在排沙管6对侧的筒体内堆积,以防止外筒1内底部的堵塞。外筒1的内部还设有挡流板4,当浆液从挡流板4下部流出后,由于再受到吸收塔内搅拌器等扰动设备引起的浆液旋流的影响,可避免其在外筒1内底部的堆积。中心筒2的底端与外筒1连接,外筒1的筒壁上设有第一测量管5和排沙管6,第一测量管5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测量管7,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用于测量压力值,以计算浆液的密度值。排沙管6的一端与外筒1连通。外筒1包括上筒体8和下筒体9,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设置于上筒体8的外侧筒壁上,排沙管6设置于下筒体9的外侧筒壁上。均流装置3设置于靠近中心筒2顶部端口10的一端,均流装置3上设有均流孔11。均流装置3的个数为3个,且3个均流装置3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挡流板4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12。挡流板4的形状为弧形体状。挡流板4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相对应,挡流板4可避免浆液的流动对测量处位置的浆液动压产生影响,同时可对浆液起到整流的作用,外筒1内上部的浆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下流动,当进入挡流板4后,其流动的左右方向受限、逐渐稳定,而上下的流动是畅通的,这样使得对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处的侧向流速逐渐规范统一,从而为测量提供帮助。排沙管6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口13。引出口13可避免浆液中的固体在排沙管6堆积,若是在排沙管6发生堵塞,通过工艺水冲洗,可将堵塞的固体物从引出口13冲洗出来,保证排沙管6的通畅。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的形状均为圆台体状。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的形状均为圆台体状。采用圆台体状的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可使气泡直接向上排出,不会聚集,避免由于气泡引起的测量问题。外筒1和排沙管6的材质为有机玻璃,可增强外筒1和排沙管6的耐腐蚀性,使其不易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脱离项目中,测量装置采用的不锈钢的材质,但是由于浆液呈弱酸性,使得长期浸泡在浆液中的测量装置的下部易被腐蚀,而且由于浆液中的固体颗粒也会磨损测量装置,加剧了测量装置的损耗速度,最终造成测量装置的破损,通过让测量装置的外筒1和排沙管6采用更为耐腐蚀的玻璃钢或者有机玻璃,可提升测量装置的耐腐蚀性,防止其破损,延长了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虽然通过减小测量装置外筒1的内径以提高外筒1内部浆液的流速,最终达到减缓堵塞的目的,提高浆液流速的同时,会有浆液流动快而出现动压偏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故而在外筒1内的中心筒2上设置均流装置3,以避免动压偏差的产生,保证了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管7可测取更为准确的压力值;而采用圆台体状的第一测量管5和第二测量管7,可有效消除滞留在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管7内的气泡,进一步保证了测取的压力值的准确性;而在测量压力值时,脱硫系统吸收塔内的搅拌器和浆液循环泵对浆液的抽吸作用,会使外筒1内的浆液存在横向的流动差,使得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管7处的浆液动压不相同,且若忽略此动压,而简单的采用简化公式计算浆液密度,则会使测取的浆液密度测量值偏差大,因而为了避免浆液动压的影响,故而在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管7前设置挡流板4,使得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7管处的浆液的侧向流速逐渐规范统一,以保证第一测量管5与第二测量管7测取更为精确的压力值,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浆液密度的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