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74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针头部的装配过程中,在安装完针管后需要在针座上需要安装滑套,而滑套与所述针座是活动连接的,而在装配针座的过程中使用了胶水,因此安装滑套的过程中,胶水很可能将滑套与针座粘黏,导致产品的不合格,因此需要对滑套与针座的连接方式进行检测,以判断滑套的安装是否合格。

现有技术中,对滑套固定的牢固性检测的准确性不高,无法对部分不合格产品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每一针座均可进行滑套安装的检测,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滑套检测装置无法对部分不合格产品进行检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包括:支架部、检测部、动作部、驱动部以及定位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动作部相连,所述动作部与所述载具条相配合,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动作部,并驱动所述动作部进行拔滑套动作,所述定位部对工件进行定位;

所述动作部固定在支架部上,包括:多个拉起机构、多个拉杆组、以及多个弹簧组;每一所述拉起机构对应一拉杆组,所述拉杆组的数量与所述载具条上工件的数量相配合,每一所述弹簧组与所述拉杆组相配合,用以进行力的传递;

所述检测部固定在所述支架部上包括:传感器组、检测块组、以及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组包括与所述载具条上的工件数量相对应的传感器,所述检测块组包括与所述载具条上的工件数量相对应的检测块,每一所述检测块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拉杆组的上方,随拉杆组运动,所述检测块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传感器相配合,所述传感器将检测的位移信息输入控制单元。

较佳的,所述支架部包括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检测部和所述动作部,并与所述载具条平行,多个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支架上,与工件一一对应。

较佳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板和驱动气缸,所述固定板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气缸和所述动作部相连,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拉起机构的上方,驱动拉起机构运动。

较佳的,每一所述拉杆组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拉杆,两个所述拉杆对应一个所述拉起机构,每一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起机构,另一端与对应的检测块相连。

较佳的,所述拉起机构包括多个夹紧装置和多个固定套,所述夹紧装置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夹紧装置相连,所述固定套套设在所述拉杆上,且部分嵌设在所述固定板中,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较佳的,每一所述弹簧组包括两个弹簧且均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拉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块相抵。

较佳的,所述定位部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载具条平行,且所述定位板与工件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工件相配合的定位槽;

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与所述定位板相连,驱动所述定位板水平运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动作部和检测部均具有与工件相等数量的检测仪器对应进行单独检测,使得每一工件之间的检测是互不干涉的,不单提高了工件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检测效率。

(2)同时设置所述弹簧可以通过其的回复力带动拉起机构运动,将对固定板的拉力转化为对每一拉起机构单独的拉力,使拉起机构独立运行。

(3)同时设置弹簧也起到缓冲作用,减小驱动部的施力,防止工件受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中动作部和检测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中检测装置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其设置在针头部安装的流水线上,与载具条相配合,对载具条上的已安装滑套的针座进行拔滑套检测。所述拔滑套检测装置包括:支架部、检测部、动作部、驱动部以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动作部及所述检测部均设置在所述支架部上,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动作部相连,均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方,所述动作部与所述载具条相配合,对载具条上的每一所述滑套进行检测动作,所述检测部接收每一所述动作部的动作信息,并由该信息判断滑套的安装是否合格。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动作部并驱动所述动作部进行拔滑套动作。而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载具条平行,对所述载具条上的针座进行固定,防止所述动作部对所述针座实施检查动作时所述针座产生位移,使得检查结果不准确。所述检测部检测接收动作部的动作信息,根据动作信息判断滑套安装是否合格。

所述动作部包括:拉起机构、多个拉杆组、以及多个弹簧组;每一所述拉起机构对应一拉杆组,所述拉杆组的数量与所述载具条上工件6的数量相配合,每一所述弹簧组与所述拉杆组相配合,用以进行力的传递。每一所述拉起机构对应一滑套,并与对应的所述拉杆组相连,所述拉杆组还连接有检测部,用以输送拉起机构的动作信息。其中弹性件组起缓冲作用,对拉起机构输出的力进行削弱,防止拉杆31传送的力过大将所述针座损坏。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检测部固定在所述支架部上,与所述动作部相配合,包括:传感器42组、检测块41组、以及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42组固定在支架部上,其数量与所述工件6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检测块41组包括多块检测块41,所述检测块41的数量与每一所述载具条1上工件6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检测块41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拉杆组的上方,随拉杆组运动,所述检测块4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传感器42相配合,所述传感器42检测检测块41的位移数据,并将所述位移数据输入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位移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针座的装配是否合格。

本实用新型中动作部和检测部均具有与工件6相等数量的检测仪器对应进行单独检测,使得每一工件6之间的检测是互不干涉的,不单提高了工件6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件6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中动作部和检测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准确度高的拔滑套检测装置中检测装置相配合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部包括传感器支架7,所述传感器支架7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检测部和所述动作部,并与所述载具条平行,多个所述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支架7上,与工件6一一对应。

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板21和驱动气缸22,所述固定板21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气缸22和所述动作部相连,所述固定板21位于所述拉起机构的上方,驱动拉起机构运动。

所述拉起机构包括多个夹紧装置34和多个固定套33,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拉杆组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拉杆31,两个所述拉杆31对应一个夹紧装置34,每一所述拉杆31的一端连接所述夹紧装置34,另一端与对应的检测块41相连。所述固定板21位于所述夹紧装置34的上方,所述拉杆31穿过所述固定板21与所述夹紧装置34相连,所述固定套33套设在所述拉杆31上,且部分嵌设在所述固定板21中,并与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1还与驱动部相连。驱动部驱动所述固定板21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套33运动,固定套33通过弹簧32受到压缩,因此带动夹紧装置34向上拉伸。

每一所述弹簧组包括两个弹簧32且均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拉杆31上,所述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33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块41相抵。设置所述弹簧32可以通过其的回复力带动拉起机构运动,将对固定板21的拉力转化为对每一拉起机构单独的拉力,使拉起机构独立运行,同时设置弹簧32也起到缓冲作用,减小驱动部的施力,防止工件6受损。

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气缸52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载具条平行,且所述定位板与工件6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工件6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气缸52驱动所述定位板水平运动,使所述工件6嵌设如所述定位槽中,防止所述夹紧装置34对所述滑套进行夹紧后上升过程中,工件6随之移动,增加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过程:载具条进入拔滑套检测装置,定位气缸52驱动所述定位板对每一所述工件6进行定位,夹紧装置34对对应工件6上的滑套进行夹紧,驱动气缸22运动,带动所述固定板21向上运动,进而通过固定套33对所述弹簧32进行压缩,弹簧32对检测块41施加向上的力,从而带动夹紧装置34向上运动,所述夹紧装置34向上运动,当此时传感器42检测到检测块41的位移信息大于预定值时,代表所述滑套与所述针座为活动连接,即滑套安装合格,而当传感器42检测到的检测块41的位移信息小于预定值时,则代表滑套与所述针座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因此护套安装不合格。

本实用新型中动作部和检测部均具有与工件6相等数量的检测仪器对应进行单独检测,使得每一工件6之间的检测是互不干涉的,不单提高了工件6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件6的检测效率。同时设置所述弹簧32可以通过其的回复力带动拉起机构运动,将对固定板21的拉力转化为对每一拉起机构单独的拉力,使拉起机构独立运行,同时设置弹簧32也起到缓冲作用,减小驱动部的施力,防止工件6受损。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