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261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智能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表领域,具体涉及智能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等,智能表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表而言,具有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并且便于数据的后续处理分析;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智能的电路模块,其防水性要求较高,对于在水下环境中使用的智能表更是如此。

比如,对于现有的智能表而言,需要将电路模块与外界通过导线相连,以实现智能表的电源供应、信号传输等功能,智能表的壳体的穿线孔处的防水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有的密封结构的缺点是:密封结构容易受到外力干扰而脱落或松动,影响到密封效果;并且现有的密封结构是使其保持一定的应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在密封结构处出现应力的消失而丧失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表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结构不会受到外力干扰,减少由于外力影响而失去密封效果的可能;且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仍然能保持好的密封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表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密封圈及限位件,在壳体上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沉孔,该穿线孔朝向壳体内侧的一端为内端、朝向壳体外侧的一端为外端,该穿线孔内端的直径大于其外端的直径,密封圈放置于该穿线孔内并与该穿线孔呈过盈配合,限位件位于壳体内并与壳体连接,且该限位件靠近于穿线孔的内端。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为多个,多个穿线孔形成至少一排,所述限位件呈条状,沿多个所述穿线孔形成的纵向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下部设有多个顶压部,各顶压部朝向所述穿线孔且与各所述穿线孔配合。

进一步的,各所述顶压部为圆柱状凸起,其端部插入所述穿线孔的内端。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及中部各设有安装孔,连接件穿过安装孔后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相对连接;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第一半壳上,且其内端朝向第二半壳。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设有导线限位部,该导线限位部具有过线位,过线位相对于所述穿线孔向侧部偏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穿线孔的外端两侧各设有卡脚,两个卡脚相对,所述导线限位部为该两个卡脚,两个卡脚之间形成所述过线位。

进一步的,两个卡脚相对的一侧设有卡入斜面,两个卡入斜面的外端向两侧展开、内端收拢;卡入斜面的内端形成卡紧台。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靠近其中一个侧边位置设有凹部,所述卡脚位于凹部内,两个卡脚相背的一侧设有让位槽。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在使用时,密封圈位于穿线孔内并与穿线孔呈过盈配合,电路模块置于壳体内,与电路模块相连的导线穿入密封圈,并与密封圈呈过盈配合,直接保证密封效果,穿线孔为沉孔,其外端直径小,可以对密封圈进行限位,限位件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密封圈限位,避免限位件受外力影响出现脱落或松动,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密封圈与穿线孔及导线的过盈配合达到密封,也就是说,限位件在通常情况下与密封圈没有受力,在长期使用之后,也不会出现限位件由于长时间受力而松动的情况,可靠性更高。

2、所述穿线孔为多个,方便各个导线分别穿入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将限位件设置为条状,可以通过一个限位件即可对多个穿线孔进行限位,也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安装更简单。

3、限位件下部的顶压部可以凸出,直接与穿线孔的位置对应,限位更精确,尽可能的保证密封圈的密封位置,进一步降低了密封圈移位的可能,优选的,顶压部的端部插入所述穿线孔的内端。

4、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及中部各设有安装孔,进一步提高限位件固定的可靠性,避免其脱落、松动或变形。

5、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第一半壳上,且其内端朝向第二半壳,在安装时,可以直接在第一半壳上进行,即将第一半壳置于操作台面,此时所有安装孔、穿线孔均朝上,方便操作。

6、在导线穿过穿线孔后,再穿过导线限位部的过线位,并且由于导线出现弯折,外力对导线进行拉扯的时候,导线不易移位,优选的,穿线孔与过线位之间最好呈60-120度。

7、两个卡脚之间形成所述过线位,导线通过该两个卡脚卡紧,卡脚的卡入斜面方便导线顺畅的卡入,导线卡入后可以通过卡紧台限位,导线不易脱出。

8、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凹部,卡脚位于凹部内,使整个结构紧凑,并且不出凸出于壳体而影响美观;该凹部靠近壳体的侧边,导线从壳体内部穿出后直接在壳体的侧边位置接出,减少导线的不必要浪费。

9、两个卡脚的背侧具有让位槽,可以为卡脚的轻微变形留出变形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表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半壳与限位件的位置结构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第一半壳在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图5是第一半壳在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第一半壳的剖视图;

图8是限位件在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图9是限位件在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半壳,111、穿线孔,112、卡脚,1121、卡入斜面,1122、卡紧台,113、过线位,114、凹部,115、让位槽,12、第二半壳,20、限位件,21、顶压部,22、安装孔,30、密封圈,4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智能表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密封圈30及限位件20,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11、第二半壳12,第一半壳11与第二半壳12相对连接;在壳体的第一半壳11上设有多个穿线孔111,多个穿线孔111形成一排,所述穿线孔111为沉孔,该穿线孔111朝向壳体内侧的一端为内端、朝向壳体外侧的一端为外端,穿线孔111内端朝向第二半壳12,该穿线孔111内端的直径大于其外端的直径,密封圈30放置于该穿线孔111内并与该穿线孔111呈过盈配合,限位件20呈条状,沿多个所述穿线孔111形成的纵向方向;限位件20位于壳体内并与第一半壳11连接,且该限位件20靠近于穿线孔111的内端。

所述限位件20下部设有多个顶压部21,顶压部21为圆柱状凸起,各顶压部21朝向所述穿线孔111,且其端部插入所述穿线孔111的内端。所述限位件20的两端及中部各设有安装孔22,连接件穿过安装孔22后与所述第一半壳11上的安装孔22连接。

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卡脚112(即导线限位部),两个相对设置的卡脚112之间形成过线位113,过线位113相对于所述穿线孔111向侧部弯折90度。两个卡脚112相对的一侧设有卡入斜面1121,两个卡入斜面1121的外端向两侧展开、内端收拢;卡入斜面1121的内端形成卡紧台1122。在第一半壳11的外表面靠近其中一个侧边位置设有凹部114,所述卡脚112位于凹部114内,两个卡脚112相背的一侧设有让位槽115。

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11内端的大孔直径为8.4毫米,外端的小孔直径为4.4毫米,密封圈30的内径为2.7-3.2毫米,外径为9-9.2毫米,两个相对的卡脚112的外端的距离为6毫米,内端的距离为3毫米。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0采用硅胶材料,前述尺寸可以保证密封圈的良好密封效果;第一半壳11及第二半壳12采用PC(或ABS)材料,前述尺寸可以在保证卡脚112强度的同时,也保证其变形,并能将导线40卡紧。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在使用时,密封圈30位于穿线孔111内并与穿线孔111呈过盈配合,电路模块置于壳体内,与电路模块相连的导线40穿入密封圈30,并与密封圈30呈过盈配合,直接保证密封效果,穿线孔111为沉孔,其外端直径小,可以对密封圈30进行限位,限位件20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密封圈30限位,避免限位件20受外力影响出现脱落或松动,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密封圈30与穿线孔111及导线40的过盈配合达到密封,也就是说,限位件20在通常情况下与密封圈30没有受力,在长期使用之后,也不会出现限位件20由于长时间受力而松动的情况,可靠性更高,本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至少可以达到IP5的防水等级。

2、所述穿线孔111为多个,方便各个导线40分别穿入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将限位件20设置为条状,可以通过一个限位件20即可对多个穿线孔111进行限位,也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安装更简单。

3、限位件20下部的顶压部21可以凸出,直接与穿线孔111的位置对应,限位更精确,尽可能的保证密封圈30的密封位置,进一步降低了密封圈30移位的可能,优选的,顶压部21的端部插入所述穿线孔111的内端。

4、所述限位件20的两端及中部各设有安装孔22,进一步提高限位件20固定的可靠性,避免其脱落、松动或变形。

5、所述穿线孔111设于所述第一半壳11上,且其内端朝向第二半壳12,在安装时,可以直接在第一半壳11上进行,即将第一半壳11置于操作台面,此时所有安装孔22、穿线孔111均朝上,方便操作。

6、在导线40穿过穿线孔111后,再穿过导线限位部的过线位113,并且由于导线40出现弯折,外力对导线40进行拉扯的时候,导线40不易移位,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11与过线位113之间呈90度。

7、两个卡脚112之间形成所述过线位113,导线40通过该两个卡脚112卡紧,卡脚112的卡入斜面1121方便导线40顺畅的卡入,导线40卡入后可以通过卡紧台1122限位,导线40不易脱出。

8、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凹部114,卡脚112位于凹部114内,使整个结构紧凑,并且不出凸出于壳体而影响美观;该凹部114靠近壳体的侧边,导线40从壳体内部穿出后直接在壳体的侧边位置接出,减少导线40的不必要浪费。

9、两个卡脚112的背侧具有让位槽115,可以为卡脚112的轻微变形留出变形的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