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5814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分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



背景技术:

检测血型的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玻片法、纸片法、试管法等经典方法,逐步发展到微量滴定板法、固相法、磁化红细胞法、以及1990年问世的凝胶定型检测方法。其中,凝胶定型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读结果等特点。此外,由于凝胶定型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不仅被用于血型常规鉴定和交叉配血,而且还被用于血型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许多方面。在全球临床血型检测领域中,使用凝胶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

微柱凝胶检测方法中必须使用微柱凝胶卡。微柱凝胶卡一般由多根具有特殊形状的微型管柱平行相连而成。管柱上方是加样的大管柱和呈漏斗形状的“反应槽”。微型管柱中含有根据不同需要灌装的特异性抗体和具有一定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稳定的非溶解性凝胶颗粒。这些组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封密式的微柱凝胶体系。现有技术中,微柱凝胶卡多采用6根管柱的结构,或采用8根管柱的微柱凝胶卡,其管柱内腔均为圆形孔;如专利文件CN203310840U公开的微柱凝胶卡,包括卡体和八个微柱凝胶管。该凝胶卡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机器安装,但是凝胶管加量过程繁杂,无法一次对所有凝胶管加样,且无法对各个管的加样量同时控制;无法符合现今日益普及的“床前及时诊断”--定量、快速、灵敏的诊断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为微流控技术,让每个样品加样相等;实现对一份样品进行一次检测确定多种目标检测物的检测模式,解决检测中存在的液体样品分配不均,液体样品流通过快造成溢流损失等问题,使得多项检测可同时稳定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包括加样承载台和检测区,所述加样承载台由中心部和周沿部构成;

所述中心部设有中心加样孔,以所述中心加样孔为起点向周沿部外端延伸设有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通道和位于所述周沿部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底面设有若干级向上的台阶,所述周沿部表面设有与第二通道垂直相通的第二加样孔,所述检测区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口位置设有多个微柱凝胶槽,且所述微柱凝胶槽上端口与第二通道的通道口相通。

其中,优选所述检测区的微柱凝胶槽以加样承载台为中心进行环绕排列或中心对称排列;或者以加样承载台为中心轴进行轴对称排列。可以为各种规则的或不规格的构造,根据在实际运用中,中心加样孔设计为半圆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菱形,或者一些不规则形状,所述各通道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以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培养目的为准。其中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培养主板为半圆形构造,所述中心加样孔为圆形,所述培养主板的直径端还连接有预留板。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若干级台阶为自起点位置向周沿部端逐级上升的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部高于周沿部,且中心部的中心加样孔孔深为0.5-6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为向上切断中心部的构造,所述第二通道为设于所述周沿部底部的管道构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为向上切断中心部的构造,所述第二通道为设于所述周沿部底部的管道构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可拆卸的插板,通过插入插板可将该通道入口阻挡,从而实现对使用通道的数量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样孔设于所述周沿部的内沿侧端,同时与第二通道相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培养装置为一次性耗材,培养板表面采用纸片或亚克力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微柱凝胶槽为管状构造,该管状构造由大管柱、反应槽和小管柱组成,所述大管柱设置在所述小管柱的上方,所述反应槽连接在大管柱和小管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板,为微流控技术,实现每个样品加样相等,“一对多”加样模式。在通道内设置的台阶,使得中心加样孔可盛装较多的液体(如血清、红细胞悬液等),液体可加50ul;液体超过台阶高度时,平均分配到各个通道,从而实现平均分配加样量;而第二加样孔的容量则与其容积相关,使用中将其容积设置成若干个规格,并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固定规格即可,通过第二加样孔可独自对各个微柱凝胶槽加入的液体多少进行调节,实现单点控制。如此解决检测中存在的液体样品分配难以控制,液体样品流通过快造成溢流损失等问题,使得多项检测可同时稳定进行。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机械读取颜色变化而获得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部位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图5部位B-B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盖上盖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单中心多通道组合式微柱凝胶板,包括主板1,所述主板1包括加样承载台10和检测区20,所述加样承载台10由中心部11 和周沿部12构成。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中心部11设有中心加样孔13,以所述中心加样孔13为起点向周沿部12外端延伸设有多个通道3,所述通道3包括位于所述中心部11的第一通道31和位于所述周沿部12且与所述第一通道31连通的第二通道32;所述第一通道31内底面设有若干级向上的台阶4,使得第二通道32内底面始终低于第一通道31内底面,所述周沿部12表面设有与第二通道32垂直相通的第二加样孔5,所述检测区20靠近所述第二通道32的通道口位置设有多个微柱凝胶槽6,且所述微柱凝胶槽6上端口与第二通道32的通道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凝胶板的检测区20的微柱凝胶槽6以加样承载台10为中心进行环绕排列或中心对称排列;或者以加样承载台10为中心轴进行轴对称排列。如图1-2示出的实施例为微柱凝胶槽6以加样承载台10为中心进行中心对称排列的情况;图3示出的实施例为微柱凝胶槽6以加样承载台10为中心轴进行轴对称排列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主板1可以为各种规则的或不规格的构造,并根据在实际运用中,中心加样孔13设计为半圆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菱形,或者一些不规则形状,所述各通道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以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检测目的为准。

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图4-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微柱凝胶槽6以加样承载台10为中心进行环绕排列;所述主板1为半圆形构造,所述中心加样孔13为圆形,所述主板1的直径端还连接有预留板8。

其中所述若干级台阶4为自起点位置向周沿部12端逐级上升的台阶,使得中心加样孔13可盛装较多的细胞悬液或其他;细胞悬液超过台阶高度时,平均分配到各个通道,从而实现平均分配加样量。所述周沿部12设有与第二通道32垂直相通的第二加样孔5,可独自对各个微柱凝胶槽6加入的液体多少进行调节,实现单点控制。所述中心部11高于周沿部12,且中心部11的中心加样孔13孔深为0.5-6cm;第二加样孔5设于周沿部12的内沿侧端;每个所述微柱凝胶槽6的外侧边缘方向设有标记区7,用于对应记录培养数值或标记。第一通道31为向上切断中心部11的构造,所述第二通道32为设于所述周沿部12底部的管道构造。第一通道31上设有可拆卸的插板(图中未示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插入插板可将该通道3入口阻挡,从而实现对使用通道3的数量控制。

该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微柱凝胶槽6为管状构造,该管状构造由大管柱60、反应槽61和小管柱62组成,所述大管柱60设置在所述小管柱62的上方,所述反应槽61连接在大管柱60和小管柱62之间。微柱凝胶槽6之间的距离与国际通用的8通道微量加样器吸样管之间的距离匹配,可与实验室的其它标准操作仪器接轨,便于实验人员的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工作量,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凝胶板为一次性耗材,所述凝胶板采用纸片或亚克力材料制备而成。

图7所示,所述主板1的边沿设有凸起90,所述凝胶板还包括盖体9,所述盖体9侧壁恰好扣在凸起90外侧进行盖合。

使用时,将预先制备好的凝胶通过中心加样孔13将凝胶加入,待其溢出通过通道3进入微柱凝胶槽6,制备成微柱凝胶卡;根据检测样品通过中心加样孔13或第二加样孔5加入红细胞悬液,在微柱凝胶槽6中,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结合或未和相应抗体结合,进而直接从微柱凝胶槽6中判读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