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1082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颗粒物采样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



背景技术:

使用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进行空气颗粒物的采集,是目前一种通行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一般包括大颗粒筛分部、微颗粒采集部和若干小微颗粒分选部,可配合中小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收集大气中的PM10、PM5、PM2.5等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从而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和检测。

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的各个部分的连接配合部分通常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作而成,并且是采用螺纹连接,而螺纹连接方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拆装操作较为繁琐,二是在螺纹旋接的过程中,会有金属颗粒物或塑料颗粒物产生,而这些颗粒物容易进入切割器中,并混入采集大气颗粒的滤膜样品中,影响对被检测物的检测分析,造成数据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以解决现有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拆装不便和存在检测数据失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气颗粒物多级切割器,包括大颗粒筛分部和至少一个小微颗粒分选部,所述大颗粒筛分部位于最上层,所述小微颗粒分选部位于大颗粒筛分部的下部,其特征是,上述各工作部之间通过对接处的承接口和插接口形成承插式配合连接,在各插接口上分别套接有O型胶圈;在大颗粒筛分部的进气罩与最下层的工作部之间设置有将各部拉紧的拉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微颗粒采集部,所述微颗粒采集部设置在小微颗粒分选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利用各工作部之间的承接口和插接口的配合,可形成承插式配合连接,再利用拉簧拉紧各部,由此免除了螺纹连接的操作不便和相应的金属颗粒物或塑料颗粒物的产生与混入,从而提高了空气颗粒物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由此引发的检测数据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网,2、进气罩,3、冲击孔板,4、捕集板,5、垫圈,6、滤膜压环,7、滤膜支架,8、上壳体,9、下壳体,10、抽气管,11、滤膜,12、连接部,13、挂钩,14、O型胶圈,15、拉簧,16、挂环,17、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至下分为大颗粒筛分部、小微颗粒分选部和微颗粒采集部,小微颗粒分选部可根据需要配置1—10个。大颗粒筛分部用以滤除进入本切割器中的空气所含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0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小微颗粒分选部是对空气中的PM100以下的小颗粒进行分级筛选和采集,而将PM10以下的微颗粒(如PM2.5)分选出来,使之进入下部的微颗粒采集部。微颗粒采集部用以收集PM10以下的微颗粒(如PM2.5)。多个小微颗粒分选部可以逐层罗列设置,由此实现小微颗粒的分级筛选(如TSP、PM10、PM5、PM2.5、PM1.0、PM0.5、PM0.1等)。

如图1所示,大颗粒筛分部是在进气罩2中通过连接部12连接圆环状的滤网1,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向下沉降而不进入进气罩,滤网1为气流进入端口,用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柳絮、树叶、纸片等异物。在连接部12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环状压沿,以在切割器组装好之后,压住小微颗粒分选部中的冲击孔板和捕集板,使之定位。

小微颗粒分选部是在圆筒状的上壳体8的内壁上也设有一圈环状压沿,在该环状压沿的上沿承接有圆形的捕集板4,在捕集板4的上部设置有圆形的冲击孔板3,冲击孔板3与捕集板4形成上下叠放的结构。当连接部12与上壳体8通过端口处的螺纹连接或承插口连接后,连接部12中的环状压沿的下沿即可将冲击孔板3和捕集板4压紧,以避免错位扰动。

微颗粒采集部是在下壳体9的顶口内部设置有承载滤膜11的滤膜支架7,在滤膜支架7的上部设置有圆环形的滤膜压环6,以夹持住滤膜11。当上壳体8与下壳体9通过端口处的螺纹连接或承插口连接后,上壳体8中的环状压沿的下沿即可将滤膜压环6、滤膜11和滤膜支架7压紧,以避免滤膜扰动。在下壳体9的底口接有抽气管10,抽气管10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或者设有承插口,以便于将本切割器固定连接在空气颗粒物采样器上。

图1中,大颗粒筛分部位于最上层,微颗粒采集部位于最下层,小微颗粒分选部夹在中间,上述各部之间通过对接处的承接口和插接口形成承插式配合连接,在各插接口上分别套接有O型胶圈14;在大颗粒筛分部的进气罩与微颗粒采集部的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将各部拉紧的拉簧。设置在各部上的插接口的高度应略大于承接口的高度,以便在通过拉簧15拉紧各部时,O型胶圈14可有适当受压变形,形成接口密封。另外,还可使切割器内部的冲击孔板3和捕集板4被压紧,以避免扰动;使滤膜压环6、滤膜11和滤膜支架7压紧,以避免滤膜扰动。

本实用新型中拉簧15的设置及拉紧操作方式可有多种多样,举例来说,一种是在下壳体9的底面设置有三个挂环16(图1右侧),每个挂环16上连接一条拉簧15,在连接部12的外侧壁上开有三个沿外圆面均布的卡槽,每条拉簧15的上端设有挂钩13,使用专用工具即可将挂钩13钩挂在连接部侧壁上对应的卡槽中,将各工作部拉紧锁定。另一种同样是在连接部12的外侧壁上开有三个沿外圆面均布的卡槽,在每条拉簧15的上端设有挂钩13,不同的是在下壳体9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锁袢翻转开闭式锁扣17(图1左侧),每条拉簧15的下端连接在锁扣17的锁袢上,通过翻转闭合锁袢,即可拉紧拉簧15,将各工作部锁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