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件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105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试件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粘剂产品粘结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胶粘剂产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在性能、固化机理、应用状态、粘结对象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这些胶黏剂产品都需要经过国家标准的性能检测,主要包括体现正应力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及体现切应力的拉伸(或压缩)剪切强度检测。

因此,在性能检测之前需要制作试验试件,试验试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制作,包括对试验基板种类的选择、基板尺寸的设定、两块基板间的胶黏剂粘结深度、两块基板间的胶黏剂粘结层厚度、两块基板间的胶黏剂粘结后加载强度与加载时间,试件制作过程的操作时间等。

然而,目前制作试验试件时所使用的试件制备设备过于简陋,无法保证在有效的操作时间内,每个试件最终的粘结厚度、粘结深度、加载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还存在试件制作过程中溢胶不易清理、基板定位过于复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试件制备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制作的试件符合国家标准,操作时基板定位与加载过程准确、高效,溢胶清理容易,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试件制备装置,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平行相对的设置有能够拆卸的两块垫板,所述两块垫板相对位置处为一条直线缝,所述两块垫板的厚度不同,所述直线缝用作定位试件基板的定位线;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组滑轨和第二组滑轨;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与所述直线缝平行,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滑轨上,用于使所述定位条平行所述直线缝往复运动;

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组滑轨上,能够在所述第二组滑轨上往复运动,用于对经定位装置定好位置的试件进行加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分别平行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零刻线与所述直线缝相对。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组滑轨包括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分别平行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其中,所述第二组滑轨位于所述第一组滑轨的上方。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包括第一定位滑块和第二定位滑块,所述第一定位滑块和所述第二定位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

所述第一定位滑块和所述第二定位滑块上分别相对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条的凹槽;

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二定位滑块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锁紧螺钉或者锁紧手柄的锁紧孔。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的两个滑块、连接在所述两个滑块上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加载部件;

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加载部件包括加载杆和与所述加载杆螺纹配合的加载环,所述加载杆穿过所述支撑板上的其中一个通孔。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

所述加载杆包括螺杆头以及上部设置有螺纹下部为光杆的螺杆;

所述加载环的环内设置有螺纹,所述加载环的上部设置有上容纳槽,所述加载环的下部设置有下容纳槽;

其中,当所述加载环旋拧到所述加载杆的顶部,所述加载杆的螺杆头容纳在所述上容纳槽中。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所述加载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组滑轨上的限位环。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用于放置在试件的两个基板间,用于预先设定两个基板的相对距离。

优选的,前述的试件制备装置,其中两块所述垫板使用塑胶材料制造,所述试件制备装置的其它部件的表面均涂覆氟碳涂层。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试件制备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试件制备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试件基板的两块垫板,且两块垫板间的相对位置的直线缝可作为试件基板的起始线,同时试件制备装置还设置有能够调整位置的定位装置,能够在制作试件时帮助调整和定位试件基板的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件制备装置还设置有能够往复移动的加载装置,可以在试件基板定好位置后,通过调整加载装置的位置来为制造试件的基板进行加载,进而制造出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试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制作试验试件时所使用的试件制备设备过于简陋,无法保证在有效的操作时间内,每个试件最终的粘结厚度、粘结深度、加载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还存在试件制作过程中溢胶不易清理、基板定位过于复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件制备装置,能通过两块垫板间的直线缝以及定位装置对制作试件的基板进行准确的定位,对两块基板间的粘结深度准确的控制,还可以通过辅助的垫片以及加载装置对试件的粘结厚度进行准确控制,还可以通过加载装置为制作试件的两个基板进行加载,另外通过定位装置和加载装置的配合使制作试件更加快速,保证了在有效时间内制作试件,进而制造出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试验试件。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件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件装置到试件制备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件制备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试件制备装置,其包括:底座1、支架3、定位装置4以及加载装置5,底座1上平行相对的设置有能够拆卸的两块垫板2,两块垫板2相对位置处为一条直线缝21,两块垫板2的厚度不同,直线缝21用作定位试件基板6的定位线;支架3包括相对设置在底座1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组滑轨31和第二组滑轨32;定位装置4设置有定位条41,定位条41与直线缝21平行,定位装置4设置在第一组滑轨31上,用于使定位条41平行直线缝21往复运动;加载装置5设置在第二组滑轨32上,能够在第二组滑轨32上往复运动,用于对经定位装置4定好位置的试件进行加载。

具体的,底座、支架以及支架上的两组滑轨使用金属材料制造,其中最佳的选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底座整体可以设计成一个平板状,在底座上设置整体的滑槽,然后使两块垫板能够滑入和滑出滑槽,使两块垫板在滑槽中相对,其中垫板可以设置成矩形,这样两块垫板之间相对的位置处即为如图1所示的直线缝,同时两块垫板中需要使其中一块垫板的厚度固定,设定其名称为垫板A其厚度可设定为10mm,另一块垫板有多种不同的厚度,设定其名称为垫板B,其厚度可以0.2mm作为递进设定在12-13mm之间,这样在以直线缝作为试件基板的定位线的同时,另一块较厚的垫板B的边沿还可用作抵触限位,同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垫板B来调整试件的两块基板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试件的粘结厚度;另外,支架上的两组滑轨是相互平行的,如图1所示,第一组滑轨可以是平行设置在底座两侧支架上的滑轨,在第一组滑轨的上方设置第二组滑轨,两组滑轨的设置方式相同,但必须保证第二组滑轨位于第一组滑轨的上方,这样当定位装置安装在第一组滑轨上之后,定位条可以在与直线缝平行的条件下往复滑动,用作试件基板的定位挡块,这样还可以使设置在第二组滑轨上的加载装置在试件的两块基板的上方,便于实现对试件的加载以及调整试件的两块基板间的粘结厚度。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制作试件时,首先根据国家标准知道试件的两块基板间的粘结厚度以及粘结深度,设定两块基板分别为基板A和基板B,之后将垫板A安装在底座上,然后选择合适厚度的垫板B安装在底座上,调整两块基板间的距离,此时可以将两块基板中的基板A先放在垫板A上,使此块基板A的一端与直线缝对齐同时抵触在垫板B的边缘,完成基板A的定位,然后根据粘结深度的需要将定位装置的定位条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具体的,在调整定位条之前先使定位条与直线缝对齐,以直线缝为起点向已经定位好的基板A一侧移动定位条,当定位条移动的距离与粘结深度相同时,停止移动定位条并将定位装置定位,可以使用紧固螺钉将定位装置紧固防止移动,之后将基板B放置在垫板B上,基板B的一端顶在定位条上,使基板B与基板A处于同轴,此时基板A与基板B搭接的位置就是需要涂覆胶黏剂的位置,胶黏剂需要在放置基板B之前预先涂覆好,这样当基板B放到指定位置后,基板A和基板B可进行粘结,将两块基板都定位完成后,调整加载装置使加载装置位于两块基板的上方,通过选择合适重量的砝码对两块粘结在一起的基板进行加载;当所检测的胶黏剂无需加载时,可以选择垫片配合加载装置定位两个基板间的粘结厚度,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先选择合适后度的垫片,将垫片放置在两个基板搭接的位置,然后调整加载装置,使加载装置顶在基板B上,然后将加载装置定位,进而完成对两块基板间距离的限定,保证了两块基板的粘结厚度,进而完成试件的制作,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试件制备装置制作试件时,两块垫板方便基板A的定位,定位装置方便基板B的相对与基板A位置的定位,同时加载装置的设置方便对试件进行加载,从而有效的缩短了试件制备的时间,使试件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制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试件制备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试件基板的两块垫板,且两块垫板间的相对位置的直线缝可作为试件基板的起始线,同时试件制备装置还设置有能够调整位置的定位装置,能够在制作试件时帮助调整和定位试件基板的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件制备装置还设置有能够往复移动的加载装置,可以在试件基板定好位置后,通过调整加载装置的位置来为制造试件的基板进行加载,进而制造出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试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制作试验试件时所使用的试件制备设备过于简陋,无法保证每个试件最终粘结厚度、粘结深度、加载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还存在试件制作过程中溢胶不易清理、基板定位过于复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件制备装置,能通过两块垫板间的直线缝以及定位装置对制作试件的基板进行准确的定位,对两块基板间的粘结深度准确的控制,还可以通过辅助的垫片以及加载装置对试件的粘结厚度进行准确控制,还可以通过加载装置为制作试件的两个基板进行加载,另外通过定位装置和加载装置的配合使制作试件更加快速,保证了在有效时间内制作试件,进而制造出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试验试件。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第一组滑轨31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平行相对的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零刻线与直线缝21相对;第二组滑轨32包括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分别平行相对的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其中,第二组滑轨32位于第一组滑轨31的上方。

具体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设置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线,并且零刻度线与直线缝精准对齐。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定位装置4还包括定位滑块42,定位滑块42包括第一定位滑块和第二定位滑块,第一定位滑块和第二定位滑块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第一定位滑块和第二定位滑块上分别相对的设置有用于容纳定位条的凹槽;第一定位滑块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刻度线,第二定位滑块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具体的,为了使定位条能够拆卸的安装在定位滑块上,所以在定位滑块上设置用于安装定位条的凹槽,同时为了保证定位条定位的精准,在定位滑块的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刻度线,当该刻度线与直线缝对齐时,定位条与基板B相接触的一面正好与直线缝对齐。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定位滑块4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锁紧螺钉或者锁紧手柄的锁紧孔421。通过该锁紧孔421拧入锁紧螺钉,当锁紧螺钉与第一滑轨或者第二滑轨抵触时,锁紧螺钉将定位装置4固定指定位置处。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加载装置5包括设置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的两个滑块51、连接在两个滑块51上的支撑板52以及设置在支撑板52上的加载部件53;其中,支撑板5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加载部件53包括加载杆531和与加载杆531螺纹配合的加载环532,加载杆531穿过支撑板52上的其中一个通孔;如图3所示,加载杆531包括螺杆头以及上部设置有螺纹下部为光杆的螺杆;加载环532的环内设置有螺纹,加载环532的上部设置有上容纳槽,加载环532的下部设置有下容纳槽;其中,当加载环532旋拧到加载杆531的顶部,加载杆531的螺杆头容纳在上容纳槽中。

具体的,在支撑板上设置多个通孔,在调整加载部件相对试件基板的位置时,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通孔将加载螺杆插入,使加载螺杆与基板相抵触。当需对两个基板进行加载时,将加载环旋拧到加载螺杆的螺杆头的位置处,使螺杆头进入加载环的上容纳槽中,使加载环和加载螺杆的顶部为一个平面,此平面可以用于放置砝码,并通过选用不同重量的砝码实现对试件不同的加载力。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加载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组滑轨32上的限位环54。

具体的,在第二组滑轨上设置一个带有锁紧孔的限位环,该限位环可以是一个设置在第三滑轨或者第四滑轨上,也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三滑轨或者第四滑轨上,当调整加载装置到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限位环将加载装置限位。

在具体实施当中,试件制备装置还包括:垫片,垫片用于放置在试件的两个基板间,用于预先设定两个基板的相对距离。

具体的,在上述制作试件的过程所述中,通过在基板A和基板B之间垫设不同厚度的垫片,同时配合加载装置中的加载部件可以保证基板A和基板B之间的距离,使试件具有准确的粘结厚度。

在具体实施当中,为了便于清理沾黏到垫板、定位条、支撑板以及试件制备装置其它部件上的胶黏剂,其中两块垫板使用塑胶材料制造,试件制备装置的其它部件的表面均涂覆氟碳涂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