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69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相变微乳液是指分散相的相变材料和连续相的流体介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过高速剪切而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此体系不仅能够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而且能够利用流体介质的显热来储存热能,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而且相变微乳液在宏观上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弥补了固-液相变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技术中相变微乳液的研究内容,主要局限在制备方法、热物理性质以及传热性能的分析,而对于相变微乳液在泵送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一直是本领域中的研究空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通过该装置可以研究相变微乳液在经过多次动态的相变循环后的稳定性以及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相变微乳液研究方向的空缺,在该领域中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它包括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和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所述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和高低温循环槽,所述换热器和高低温循环槽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包括搅拌储藏罐、螺杆泵和换热器,所述搅拌储藏罐、螺杆泵和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和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通过共用的换热器并联。

高低温循环槽内装加热冷却的介质,搅拌储存罐内装加待循环的相变微乳液,通过中间的换热器对两侧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相变微乳液进行高低温的循环测试。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储藏罐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搅拌储藏罐与螺杆泵之间的管道、换热器与高低温循环槽之间的管道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对相变微乳液的温度进行实时的记录,随时观察参数的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螺杆泵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球阀、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与高低温循环槽之间的管道还设有球阀,所述球阀与高低温循环槽相邻。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平台可以测试相变微乳液在泵送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

2)该平台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管道中相变微乳液的压力、流量及温度等参数,得到相变微乳液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压力损失及温度变化等信息,从而可以研究相变微乳液在经过泵送以后的稳定性变化,揭示相变微乳液在不同速度场、温度场的稳定性机理;

3)通过平台中的板式换热器可以对管道中的相变微乳液进行热量的交换,使管道中的相变微乳液进行高温-低温的相变循环,从而可以研究相变微乳液在经过多次动态的相变循环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器,2、高低温循环槽,3、搅拌储藏罐, 4、螺杆泵,5、温度传感器,6、球阀,7、压力传感器,8、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相变微乳液泵送循环用实验平台,它包括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和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所述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1和高低温循环槽2,所述换热器1和高低温循环槽2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包括搅拌储藏罐3、螺杆泵4和换热器1,所述搅拌储藏罐3、螺杆泵4和换热器1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热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和相变微乳液循环系统通过共用的换热器1并联。

所述搅拌储藏罐3与换热器1之间的管道、搅拌储藏罐3与螺杆泵4之间的管道、换热器1与高低温循环槽2之间的管道均设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螺杆泵4与换热器1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球阀6、压力传感器7和流量计8;所述换热器1与高低温循环槽2之间的管道还设有球阀6,所述球阀6与高低温循环槽2相邻。

所述换热器1为板式换热器。

高低温循环槽2内装加热冷却的介质,搅拌储存罐3内装加待循环的相变微乳液,通过中间的板式换热器对两侧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相变微乳液进行高低温的循环测试。另外在管道中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7、流量计8等对物料的温度、管内的压力、管道内流量等参数进行表征,相关仪表通过导线与无纸记录仪进行连接,在系统循环过程中随时观察相关参数的变化,若相关参数出现异常,可随时进行调节,并可将测得的数据保存在无纸记录仪中,拷贝到电脑中,以后随时可以查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