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60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抗压强度检测设备,特别涉及压力试验机。



背景技术:

压力试验机主要用于砖、水泥胶砂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抗压强度试验,也可用于其他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公开号为CN201600305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试验机,其包括主机体和设在主机体旁边的显示及控制仪副机,主机包括配套装配的下横梁、油缸、活塞、下压板、双光杠、上横梁、丝杠、上压板,在丝杠上加设一挂板,在挂板与上压板之间设置有弹性调整垫,并且挂板通过螺栓与上压板连接。其中光杠的数量一般为四根,分别位于下横梁的四个边角,从而能够将上横梁支撑起来,以与下横梁之间形成操作空间。

使用时,先通过丝杠手轮驱动丝杠转动,以使上压板上升,并将试件放置到下压板上,再通过丝杠驱动上压板下降,当上压板的底面与试件的顶面接触后,能自动适应试件高度方向的细微倾斜度,使两平面相互接触全面,从而使试件受力均匀;接着按下启动按钮,关闭回油阀,调控送油阀,按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直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最后通过测力单元检测试件被压碎时所承受的压力,便能得到该试件的抗压强度。

然而压力试验机在使用过程中,若有人将手等人体部分置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容易夹到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再者,试件在破碎时,碎片容易崩出伤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试件碎片飞溅出来的压力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力试验机,包括上横梁与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支撑有光杠,所述光杠设有四根,四根光杠分别排列于下横梁的四个边角处,于压力试验机前侧的两根光杠之间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边枢接于两根光杠中的其中一根,于压力试验机其他侧的相邻光杠之间均设有固定挡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相邻光杠之间的活动挡板及固定挡板,能够将四根光杠所组成的空间围设起来,以起到隔挡的作用,从而避免压力试验机在运行过程中,试件的碎片飞溅出来,也能避免人们将手等人体部分伸入到上、下压板之间,从而保证了安全性;枢接于光杠上的活动挡板能够对四根光杠所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启闭,便于取放试件及进行相关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挡板的盖合面上对应于光杠的位置设有吸附于光杠侧壁的磁性件。

采用上述方案,当活动挡板合上后,利用磁性件能够将活动挡板的活动端吸附在光杠上,从而避免活动挡板自行开启,提升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挡板上于靠近活动端的位置开设有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穿孔起到“手柄”的作用,当在开启活动挡板的时候,只需将手指插入穿孔向外拉,便能方便地将活动挡板打开,使得活动挡板更加容易着力。

作为优选,所述磁性件位于活动挡板上的横向中线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活动挡板在通过磁性件吸附于光杠的侧壁上时,其吸附力能够集中在活动挡板的中线位置,从而提升活动挡板在吸附于光杠及离开光杠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穿孔位于磁性件的一侧并与磁性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通过穿孔打开活动挡板的过程中,能够先将磁性件从光杠的侧壁分离,以解除活动挡板的锁定,使活动挡板更加容易打开,从而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挡板的盖合面上于靠近活动端的位置垂直延伸有隔板,对应于活动挡板活动端的光杠上开设有供隔板穿设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检测红外线是否被隔板隔断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单元,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上耦接有用于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上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的执行单元;

当红外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红外线被隔板隔断时,所述执行单元控制压力试验机能够被启动;反之,压力试验机无法启动。

采用上述方案,在固定完试件后,若工作人员忘记合上活动挡板,则压力试验机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使试件的碎片飞溅出来,且人们也能够将手等部位伸入到上、下压板之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红外线检测单元检测隔板是否隔断红外线,能够判断活动挡板是否已经合上并通过磁性件吸附于光杠的侧壁;当活动挡板完全合上时,隔板插入到凹槽内,从而隔断红外线,使压力试验机能够被启动;反之,当活动挡板未合上时,则隔板未隔断红外线,从而使压力试验机无法启动,进而避免活动挡板在未合上的状态下,压力试验机被启动,提升了安全性;凹槽能够用来容纳红外线检测单元,既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又能避免红外线检测单元裸露在外导致红外线被隔板以外的物体误隔断。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上还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以指示压力试验机是否处于能被启动状态的警示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警示单元能够指示活动挡板是否已经被合上,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分别位于凹槽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红外线,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构成了对射式红外线检测单元;对射式的红外线检测单元结构简单,在保证两者相对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两者的位置进行调整,增加了灵活性;同时对射式的红外线检测单元能够对其中的发射模块或接收模块进行单独更换,从而降低了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于靠近活动挡板的侧壁开设有朝向活动挡板的引导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引导斜面的设置使隔板能够更加顺利地插入到凹槽内,从而防止隔板受到阻隔,增加了可实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于相邻光杠之间的活动挡板及固定挡板,能够将四根光杠所组成的空间围设起来,以起到隔挡的作用,从而避免压力试验机在运行过程中,试件的碎片飞溅出来,也能避免人们将手等人体部分伸入到上、下压板之间,从而保证了安全性;枢接于光杠上的活动挡板能够对四根光杠所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启闭,便于取放试件及进行相关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上横梁;2、下横梁;3、光杠;4、活动挡板;5、固定挡板;6、磁性件;7、穿孔;8、隔板;9、凹槽;10、控制单元;11、执行单元;12、警示单元;13、发射模块;14、接收模块;15、引导斜面;16、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压力试验机,如图1所示,包括上横梁1与下横梁2,上横梁1与下横梁2呈上下并且相对设置。上横梁1与下横梁2之间支撑有光杠3,光杠3设有四根,四根光杠3分别排列于下横梁2的四个边角处,即四根光杠3的支点共同排列构成了矩形。且光杠3呈竖直设置,从而使上横梁1与下横梁2之间能够形成操作空间。

如图1所示,于压力试验机前侧的两根光杠3之间设有活动挡板4,活动挡板4的一边枢接于两根光杠3中的其中一根,优选采用合页16进行枢接,合页16的其中一个叶片通过螺钉与光杠3的侧壁进行固定,另一个叶片也通过螺钉与活动挡板4的盖合面进行固定。且合页16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合页16沿着光杠3的长度方向呈对称排列,从而使活动挡板4与光杠3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并且活动挡板4的开合更加稳定。

活动挡板4的宽度应大于相邻光杠3之间的距离,当活动挡板4合上时,其活动端的盖合面能够抵接在光杠3上。

如图2所示,活动挡板4的盖合面上对应于光杠3的位置设有吸附于光杠3侧壁的磁性件6,磁性件6优选为永久磁铁,光杠3的材料为45号钢,使磁性件6能够牢牢吸附在光杠3的侧壁,从而将活动挡板4的活动端吸附于光杠3上,使活动挡板4无法自行打开。

如图2所示,活动挡板4上于靠近活动端的位置开设有穿孔7,穿孔7的直径优选为2厘米,使手指能够轻松地插入至穿孔7内。磁性件6位于活动挡板4上的横向中线位置,穿孔7位于磁性件6的一侧并与磁性件6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如图1所示,于压力试验机其他侧的相邻光杠3之间均设有固定挡板5,固定挡板5的宽度也应大于相邻光杠3之间的距离,且固定挡板5的左、右侧边分别通过螺钉与相邻的光杠3固定。且固定板的数量为三块,从而能够将其他光杠3间的间隔挡住。

活动挡板4的材料优选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当活动挡板4合上时,工作人员也能观察到压力试验机的内部工况,更加人性化。

如图2所示,活动挡板4的盖合面上于靠近活动端的位置垂直延伸有隔板8,其中隔板8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活动挡板4的板面方向,且隔板8的两个端面分别呈上、下设置。对应于活动挡板4活动端的光杠3上开设有供隔板8穿设的凹槽9,凹槽9的高度与隔板8的高度一致,当活动挡板4完全合上时,隔板8能够刚好插入凹槽9的中间位置,凹槽9内于靠近活动挡板4的侧壁开设有朝向活动挡板4的引导斜面15,通过引导斜面15使得隔板8能够顺利地插入凹槽9内,不易卡住。

如图3所示,凹槽9内设有用于检测红外线是否被隔板8隔断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单元,红外线检测单元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13与接收模块14,如图2所示,发射模块13与接收模块14分别位于凹槽9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分别优选设置于凹槽9的上、下两个侧壁。

如图4所示,发射模块13用于发射红外线,其包括NE555定时器A1、电阻R1、R2、R3、电容C1、C2和红外发射管L1;NE555定时器A1的1脚接地,电阻R1耦接于NE555定时器A1的2脚和3脚之间;红外发射管L1的阳极耦接于3脚,阴极通过电阻R3接地,电阻R3起到限流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红外发射管L1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NE555定时器A1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串联连接的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电压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NE555定时器A1的6脚耦接于电阻R2和电容C1的连接点;上述连接方式构成了555多谐振荡器,其能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波于红外发射管L1,使红外发射管L1输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作用于接收模块14。

如图4所示,接收模块14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而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包括红外接收管L2、电阻R4、R5、R6、R7、R8、R9、电容C3、C4、二极管D1和比较器A2;红外接收管L2的阳极接地,阴极耦接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4与电阻R6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一端耦接于电压E,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另一端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

如图4所示,电阻R7和R8构成了分压电路,为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基准电压值由电阻R8在电压E中所占的比值来决定。当红外接收管L2接收到红外线时会产生电流,并且随着红外线的从弱变强,电流也会跟着从小变大,使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逐渐升高;当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

反之,当红外接收管L2没有接收到红外线或者红外线很弱时,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接近于零,这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中二极管D1起到整流作用,电容C4起到滤波作用,电阻R6起到限流作用,防止输入比较器A2的电流过大而导致比较器A2损坏,电阻R9也起到限流作用,防止比较器A2输出的电流过大。

如图3所示,红外线检测单元上耦接有用于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包括继电器KA、NPN型的三极管Q1和续流二极管D2,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电阻R9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与继电器KA的线圈反并联。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10上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的执行单元11,执行单元11为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1,其串联于压力试验机的供电回路,压力试验机的供电回路中还串联有用于控制压力试验机启停的启动按钮SB-1。

当红外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红外线被隔板8隔断时,执行单元11控制压力试验机能够被启动;反之,压力试验机无法启动。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10上还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以指示压力试验机是否处于能被启动状态的警示单元12,警示单元12包括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KA-2、与启动按钮SB-1联动的常开按钮SB-2和蜂鸣器SP,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KA-2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2,另一端耦接于常开按钮SB-2的一端,常开按钮SB-2的另一端耦接于蜂鸣器SP的一端,蜂鸣器SP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活动挡板4处于打开状态时,隔板8还未插入到凹槽9当中,使接收模块14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从而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A的线圈处于失电状态,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断开,切断压力试验机的供电回路,同时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KA-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若按下启动按钮SB-1,则常开按钮SB-2也同时闭合,但是压力试验机无法启动,且蜂鸣器SP能够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工作人员固定挡板5目前正处于打开状态。

若需要启动压力试验机,在正确安装完试件后,合上活动挡板4,使磁性件6吸附于光杠3的外壁,此时活动挡板4上的隔板8正好插入至凹槽9内,以隔断由发射模块13所发出的红外线,使接收模块14无法接收到,从而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A的线圈得电吸合,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闭合,且常闭触点KA-2断开,此时若按下启动按钮SB-1,压力试验机能够正常启动,并且蜂鸣器SP不报警。压力试验机在运行过程中,飞溅出来的试件碎片能够被活动挡板4及固定挡板5所隔挡,同时人手无法伸入至上、下压板之间,进而保证了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