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325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面对我国人口压力问题,水资源原本就特别匮乏,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虽然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也做出了很多研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治理方法,为改善环境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但是治理手段并不是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何全面地监测环境的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环境问题能得以及时有效的控制才是避免环境恶化的根本方法。

目前,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有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在成本和监测效率上已远远落后,化学监测随着新的化学物质的不断更新,化学检测也无法完全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而且存在取样难,无法达到及时监测的效果。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生物监测可分为原位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原位监测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天然存在的生物个体和群落对环境的反应,从而监测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可实现连续实时监测。蚌类、蚬类及螺类栖息于淡水的湖泊、沟渠、池塘及咸淡水交汇的江河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且适应性强,对环境敏感度强,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富集作用,其幼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更敏感,死亡率与污染物的含量具有一致性,可用来监测报警突发污染情况。鉴于现有监测技术的不足和生物监测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生物监测实现对环境地更好监测就是本发明要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包括以下部件:电脑显示器、信号接收装置、全方位摄像头、浮板、放置笼一、放置笼二、放置笼三;所述浮板通过伸缩绳连接三个放置笼,所述放置笼一、放置笼二和放置笼三为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笼,其结构上是由宽网、摄像头一、笼顶罩、底网、尖刺、温控器、过筛网、摄像头二组成,所述放置笼一内放置蚌类,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蚌类上安装传感器一,所述蚌类通过过筛网过筛将蚌类幼体分离到底网上,所述放置笼二内放置蚬类,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蚬类上安装传感器二,所述蚬类通过其笼中的过筛网过筛将蚬类幼体分离到底网上,所述放置笼三内放置螺类,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螺类上安装传感器三,所述螺类通过其笼中的过筛网过筛将螺类幼体分离到底网上,所述浮板内设置有信号发射装置一、信号发射装置二、信号发射装置三,分别将放置笼一、放置笼二和放置笼三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信号接收装置,再传到电脑端进行数据处理,并在电脑显示器上显示数据动态。

进一步地,所述全方位摄像头用来监测水中自然生存的蚬类、蚌类及螺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动态。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笼一中的蚌类、放置笼二中的蚬类和放置笼三中的螺类均取自挂养监测区自然生存的蚌类、蚬类及螺类中健康且生命力旺盛的个体,生长繁殖快,对监测水域水污染敏感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笼顶罩和宽网孔径均为1cm,便于饵料的进入和水质的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放置笼外圈均为网状结构,其外圈侧网和底网孔径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过筛网的孔径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电脑显示器上至少有四个显示屏分别显示全方位摄像头、放置笼一、放置笼二和放置笼三的数据处理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为运动感应传感器,用来监测蚌类、蚬类及螺类的生命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还可以为监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监测运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监测装置主要是用来监测水质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的监测方法为:

A.取挂养监测区自然生存的健康且生命力旺盛的蚌类、蚬类及螺类个体分别放置到放置笼一、放置笼二和放置笼三中,将其通过各自的伸缩绳调整放置位置,使各放置笼底部的尖刺插入泥中起稳固作用,再调整浮板浮在水面上;

B.通过全方位摄像头进行多方位观察;

C.通过摄像头一,传感器一,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分别来监测蚌类、蚬类及螺类的生活习性,生命特征,从而监测水质的变化;

D.通过摄像头二观察蚌类幼体、蚬类幼体和螺类幼体的死亡率来监测突发水质污染情况,死亡率越高,污染越严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通过蚌类、蚬类及螺类共同监测,在不破坏环境本体的情况下,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信号传输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电脑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及时,有效的远程监测,并通过幼体的死亡率对突发严重污染进行报警监测,从而使污染问题得以及时处理,避免了大范围长时间的扩散问题,从而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脑显示器;2-信号接收装置;3-蚬类;4-宽网;5-传感器一;6-蚌类;7-摄像头一;8-笼顶罩;9-传感器二;10-底网;11-尖刺;12-蚌类幼体;13-信号发射装置一;14-伸缩绳;15-温控器;16-放置笼一;17-过筛网;18-摄像头二;19-浮板;20-信号发射装置三;21-传感器三;22-螺类;23-螺类幼体;24-蚬类幼体;25-信号发射装置二;26-全方位摄像头;27-放置笼二;28-放置笼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包括以下部件:电脑显示器1、信号接收装置2、全方位摄像头26、浮板19、放置笼一16、放置笼二27、放置笼三28;所述浮板19通过伸缩绳14连接三个放置笼,所述放置笼一16、放置笼二27和放置笼三28为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笼,其结构上是由宽网4、摄像头一7、笼顶罩8、底网10、尖刺11、温控器15、过筛网17、摄像头二18组成,所述放置笼一16内放置蚌类6,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蚌类6上安装传感器一5,所述蚌类6通过过筛网17过筛将蚌类幼体12分离到底网10上,所述放置笼二27内放置蚬类3,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蚬类3上安装传感器二9,所述蚬类3通过其笼中的过筛网过筛将蚬类幼体24分离到底网上,所述放置笼三28内放置螺类22,并采用随机取样在螺类22上安装传感器三21,所述螺类22通过其笼中的过筛网过筛将螺类幼体23分离到底网上,所述浮板19内设置有信号发射装置一13、信号发射装置二25、信号发射装置三20,分别将放置笼一16、放置笼二27和放置笼三28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信号接收装置2,再传到电脑端进行数据处理,并在电脑显示器1上显示数据动态。

其中,所述全方位摄像头26用来监测水中自然生存的蚬类、蚌类及螺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动态;所述放置笼一16中的蚌类6、放置笼二27中的蚬类3和放置笼三28中的螺类22均取自挂养监测区自然生存的蚌类、蚬类及螺类中健康且生命力旺盛的个体,生长繁殖快,对监测水域水污染敏感度更高;所述笼顶罩8和宽网4孔径均为1cm,便于饵料的进入和水质的交换;所述三个放置笼外圈均为网状结构,其外圈侧网和底网孔径为1mm;所述过筛网17的孔径为15mm;所述电脑显示器1上至少有四个显示屏分别显示全方位摄像头26、放置笼一16、放置笼二27和放置笼三28的数据处理界面;所述传感器一5、传感器二9和传感器三21为运动感应传感器,用来监测蚌类、蚬类及螺类的生命运动;所述传感器一5、传感器二9和传感器三21还可以为监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监测运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等;所述的生物监测装置主要是用来监测水质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一种利用蚌类、蚬类及螺类进行原位生物监测的装置的监测方法为:

A.取挂养监测区自然生存的健康且生命力旺盛的蚌类6、蚬类3及螺类22个体分别放置到放置笼一16、放置笼二27和放置笼三28中,将其通过各自的伸缩绳调整放置位置,使各放置笼底部的尖刺11插入泥中起稳固作用,再调整浮板19浮在水面上;

B.通过全方位摄像头26进行多方位观察;

C.通过摄像头一7,传感器一5,传感器二9和传感器三21分别来监测蚌类6、蚬类3及螺类22的生活习性,生命特征,从而监测水质的变化;

D.通过摄像头二18观察蚌类幼体12、蚬类幼体24和螺类幼体23的死亡率来监测突发水质污染情况,死亡率越高,污染越严重。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