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25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设置于车辆的保险杠等的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车辆与车辆周围的物体的距离,进行避免车辆与物体碰撞的控制。

作为这样的超声波传感器,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超声波传感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超声波传感器具备:振动体,其具有接收发送超声波的接收发送面;筒状的弹性部件,其包围振动体的外侧面;主体部,其具备收容振动体以及弹性部件的收容部;环状体,其设置为包围弹性部件,并在与安装对象物的表面侧抵接的状态下组装于所述主体部,该超声波传感器在贯通安装对象物的状态下安装于该安装对象物。

弹性部件被分割为筒状弹性体与底部弹性体这两个部件,通过使筒状弹性体的颜色与作为安装对象物的保险杠的颜色相等,由此能够提高美观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9482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筒状弹性体设为两个部件的情况下,若在这两个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则从该间隙产生超声波的泄露。若产生超声波的泄露,则引起该泄露的超声波被周围的物体等反射而到达超声波传感器的波收发面的情况。其结果会检测出过度的噪声,因此其结果有可能产生对与物体的距离的误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超声波的泄露产生的噪声的超声波传感器。

第一发明的超声波传感器,具备:振动体,其在正面具有接收发送超声波的接收发送面,并具有从正面延伸至背面侧的厚度;筒状的第一弹性部件,其包围振动体的正面侧的外侧面,第一弹性部件的内侧面与该外侧面抵接;筒状的第二弹性部件,其包围振动体的背面侧的外侧面,第二弹性部件的内侧面与该外侧面抵接,并且以正面侧与第一弹性部件抵接;以及壳体,其具有收容振动体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的筒状的侧壁部,并且比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硬质,第一弹性部件在沿振动体的厚度方向压缩的状态下,从正面侧与侧壁部的正面侧端部抵接。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弹性部件在压缩而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向正面侧与侧壁部抵接,因此第一弹性部件与侧壁部紧贴。由此能够抑制从振动体的侧面产生的超声波通过第一弹性部件与侧壁部之间向超声波传感器的外部泄露,从而能够抑制由此产生的噪声。

第二发明的超声波传感器,具备:振动体,其在正面具有接收发送超声波的接收发送面,并具有从正面向背面方向延伸的厚度;筒状的第一弹性部件,其包围振动体的正面侧的外侧面,第一弹性部件的内侧面与该外侧面抵接;筒状的第二弹性部件,其包围振动体的背面侧的外侧面,第二弹性部件的内侧面与该外侧面抵接,并且以正面侧与第一弹性部件抵接;以及壳体,其具有收容振动体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的筒状的侧壁部,并且比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硬质,在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中,在相互对置的各端面分别形成有凹面以及凸面的至少任一个。

在上述结构中,在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二弹性部件的抵接面设置有凹凸,因此从振动体的侧面产生的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二弹性部件之间的超声波的泄露,从而能够抑制由此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声波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2是超声波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主体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主体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主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弹性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第一弹性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一弹性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10是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11是保持架的剖视图。

图12是超声波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一弹性部件的凸缘部周围的放大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图1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周围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超声波传感器;11…接收发送面;30…壳体;34…侧壁部;35…正面侧端部;40…第二弹性部件;42…正面侧端部;42a…凸面;42b…凸面;50…振动体;70…第一弹性部件;71…筒状部;72…凸缘部;77a…凹面;77b…空隙;80…保持架;87…内侧凸缘;170…第一弹性部件;171…筒状部;172…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保险杠,利用接收发送面进行超声波的收发,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物体。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立体图。超声波传感器10以使接收发送面11向外部露出的方式,从作为安装对象物的保险杠的背面侧安装。此时,安装面12与保险杠的背面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接收发送面11的一侧设为正面,将正面的相反侧的面设为背面,将安装于安装对象物时的地面侧的面设为下表面,将下表面的相反侧的面设为上表面。

参照图2的分解立体图对超声波传感器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超声波传感器10构成为包括:以使接收发送面11向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的主体部件20、以包围该接收发送面1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弹性部件70、以及以包围主体部件20的方式设置的保持架80。

参照图2~5对超声波传感器10的主体部件20进行说明。构成主体部件20的壳体30由硬质的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壳体30的形状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在壳体3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凸形状的卡止部31。卡止部31是从正面侧高度逐渐增加的形状,背面侧端部32相对于背面大致水平。在壳体30的左侧面形成有连接器33,超声波传感器10能够经由该连接器33与其他设备连接。

在壳体30的正面设置有正面侧的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的侧壁部34。侧壁部34的构成正面侧端部35的面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在该侧壁部34的内侧且在从正面侧端部35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窄径的圆环状的内侧凸缘36。该内侧凸缘36的正面侧的面亦即表面侧面37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

在侧壁部34的内部收容有圆筒形的第二弹性部件40。该第二弹性部件4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例如硅酮橡胶形成。第二弹性部件40的外径形成为与侧壁部34的内径大致相等,在第二弹性部件40向侧壁部34收容时,侧壁部34的内侧面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外侧面抵接。

第二弹性部件40的构成背面侧端部41的面、以及构成正面侧端部42的面,均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反方向的长度、即正面侧端部42与背面侧端部41之间的长度形成为跟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与内侧凸缘36的表面侧面37之间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在第二弹性部件40收容于侧壁部34时,第二弹性部件40的背面侧端部41与侧壁部34的内侧凸缘36的表面侧面37抵接,并且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与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大致齐平。

在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面且在与正面侧端部42以及背面侧端部41均分离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窄径的圆环状的内侧凸缘43。该内侧凸缘43的正面侧的面亦即表面侧面44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

在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内周面夹持有圆盘形状的发泡弹性体45。发泡弹性体45的直径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内径大致相等。即,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内周面与发泡弹性体45的外周面抵接。利用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与发泡弹性体45,在壳体30的内部划分出正面侧的部分和背面侧的部分。

在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部的正面侧收容有正面侧闭口的有底圆筒形的振动体50。振动体5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铝形成。由于振动体50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因此在其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51。

振动体50的外径形成为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径大致相等。因此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外侧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面抵接。

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构成背面侧端部53的面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在振动体50收容于第二弹性部件40时,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背面侧端部53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表面侧面44抵接。振动体50的正面方向的长度即从侧面52的背面侧端部53到底部54的外表面的长度,比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至内侧凸缘43的表面侧面44的长度长。因此在振动体50收容于第二弹性部件40时,振动体50的正面侧的一部分比由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以及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规定的面突出。

在振动体50的底部54的内表面粘贴有压电元件55,该底部54的外侧正面成为接收发送面11。压电元件55由压电陶瓷、例如锆钛酸铅陶瓷形成,在其正反两面具备电极。压电元件55的一方的电极通过导线56a而电连接于一对连接销57的一方。该连接销57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形成。压电元件55的另一方的电极通过导电性粘合剂而粘贴于振动体50的底部54。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内表面通过导线56b连接于连接销57的另一方。由此,压电元件55的另一方的电极经由振动体50以及导线56b而电连接于连接销57的另一方。另外,在振动体50的内部空间51填充有防震材料、例如硅酮橡胶,可抑制从接收发送面11传递到连接销57的不需要的振动。

连接销57贯通发泡弹性体45,并与收容于壳体30内的空间的电路板58连接。在收容该电路板58的空间填充有防水树脂59、例如聚氨酯树脂。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6~8对第一弹性部件70进行说明。第一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同样,由具有弹性的树脂、例如硅酮橡胶形成。

第一弹性部件70具备:圆筒形的筒状部71和设置于该筒状部71的背面侧的端的凸缘部72。凸缘部72比筒状部71扩径且为圆环状。

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正反方向的高度,跟振动体50的正反方向的高度、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表面侧面44与正面侧端部42之间的高度之差大致相等。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外径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外径大致相等。凸缘部72的外径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外径大致相等。

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内周面设置有呈环状扩径的凹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规定间隔设置两个凹部73。由于设置有这些凹部73,由此可以说在凹部73之间、以及正面侧端部75及背面侧端部77,设置有内径小于凹部73的凸部74。该凸部74间的内径设为与振动体50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若在第一弹性部件70收容有振动体50,则第一弹性部件70的内周面的凸部74与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外表面抵接。

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构成正面侧端部75的面与凸缘部72的正面侧面76均为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构成背面侧端部77的面与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均为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因此筒状部71的构成背面侧端部77的面与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齐平。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9~11对保持架80进行说明。保持架80由硬质的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在保持架80设置有收容主体部件20的侧壁部34的圆筒形的开口81。在该开口81的周围的正面侧设置有与正面水平的面亦即安装面12。安装面12从正面观察,与上下方向相比,与该上下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较长。即,安装面12的外形为大致长方形。

在安装面12的背面侧且在开口8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从正面侧向背面侧延伸的平板形状的卡止部件82。开口81被该卡止部件82从上下方向夹住。在卡止部件82设置有卡止孔83。卡止孔83在正面方向上由背面侧端面84和表面侧端面85划分。上述背面侧端面84以及表面侧端面85均为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即,背面侧端面84与表面侧端面85是平行的面。通过使该卡止孔83与壳体30的卡止部31卡合,由此主体部件20与保持架80嵌合。

在设置于开口81的上侧的卡止部件82的上侧以及设置于开口81的下侧的卡止部件82的下侧,分别一体设置有操作部件86。通过使操作部件86位移,从而卡止部件82与该位移联动地位移。

在开口81的正面侧的端部设置有窄径的圆环状的内侧凸缘87。内侧凸缘87的内径大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内径,且小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外径。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面。

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保持架80的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的正面方向的长度,大于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到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的长度。另外,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保持架80的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的正面方向的长度,比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到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的长度加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厚度后的长度小。

将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主体部件20、第一弹性部件70以及保持架80组合而成为超声波传感器10,参照图12对将该超声波传感器10安装在设置于车辆的保险杠90的圆形的开口部91时的剖面进行说明。

第一弹性部件70以覆盖主体部件20的振动体50的周围的方式安装。设置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内周面的凸部74与振动体50的侧面52抵接。另外,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内周面的凹部73与振动体50的侧面52之间形成有空隙。

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抵接。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抵接。

这样,在第一弹性部件70安装于主体部件20的基础上,相对于主体部件2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安装保持架80。在设置于保持架80的卡止部件82的卡止孔83嵌合壳体30的卡止部31。此时,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与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抵接。

另一方面,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的正面侧面76抵接。参照图13的放大图对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的正面侧面76的该抵接部分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保持架80的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的正面方向的长度,比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到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的长度加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厚度后的长度小。因此,被由硬质的树脂形成的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以及由硬质的树脂形成的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夹住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沿正反方向压缩而弹性变形。由此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紧贴。

返回至图12,保持架80的安装面12粘贴有双面胶带92的一方的面,该双面胶带92的另一方的面粘贴于保险杠90的背面。由此超声波传感器10安装于保险杠90。此时,能够从保险杠90的外部辨认振动体50的接收发送面11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因此振动体50的接收发送面11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着色为与保险杠90相同的颜色。

然而,随着长期、例如数年的使用,有时填充于壳体30的内部的防水树脂59所含有的增塑剂会向第二弹性部件4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浸透。在该情况下,由该增塑剂引起第一弹性部件70变色,使得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正面侧端部75能够从保险杠90的外侧辨认,从而美观性降低。因此产生更换第一弹性部件70的必要性。

对第一弹性部件70的更换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从保险杠90取下超声波传感器10。由于超声波传感器10利用双面胶带92安装于保险杠90,因此将该双面胶带92剥离即可。接着,从保持架80取下主体部件20。具体而言,若使设置于保持架80的操作部件86向外侧位移,则卡止部件82也与该位移相连地向外侧位移。由此主体部件20的卡止部31从卡止部件82的卡止孔83脱落,从而能够从保持架80取下主体部件20。若从保持架80取下主体部件20,则由于第一弹性部件70覆盖于振动体50而能够容易地取下。这样,即使在第一弹性部件70产生了变色,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发挥以下效果。

以将包围振动体50的侧面52的弹性部件分割为能够从外侧辨认的第一弹性部件70、以及无法从外侧辨认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方式进行设置。由此在第一弹性部件70产生变色等导致美观性降低的情况下,更换第一弹性部件70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恢复美观性。

使保持架80的内侧凸缘87的背面侧面88与保持架80的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的正反方向的长度,比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到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的长度加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厚度之后的长度小。这样,在将安装有第一弹性部件70的主体部件20安装到保持架80时,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沿正反方向压缩,导致其厚度变小。由此,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与主体部件2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紧贴。因此能够抑制超声波从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与主体部件20的侧壁部34之间向超声波传感器10的外部泄露的情况。因而能够抑制由该超声波的泄露产生的噪声。

若将具有弹性的部件压缩,则该部件的硬度增加,伴随与此,振动吸收性能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沿正反方向压缩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而是压缩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由此能够确保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振动吸收性能,并且抑制来自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与主体部件20的侧壁部34之间的超声波的泄露。因此能够抑制由该超声波的泄露产生的噪声。

在使由硬质的树脂形成的部件彼此嵌合的情况下,有时在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并且有可能因该间隙而产生松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主体部件20与保持架80嵌合时,在它们之间夹装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且该凸缘部72沿正反方向压缩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填埋保持架80与主体部件20的正反方向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安装时的松动。

在使由硬质的树脂形成的部件彼此嵌合的情况下,若部件彼此紧贴,则在产生取下的必要性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取下较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应使取下容易而在部件之间设置有游隙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松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将主体部件20与保持架80嵌合的基础上,在它们之间夹装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因此在取下时,该第一弹性部件70变形。因此能够使部件彼此的取下容易,并且抑制松动。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构造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构造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形成有凹面77a。另一方面,在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17对置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形成有凸面42a。该凸面42a以与凹面77a的形状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

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70覆盖于振动体50时,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凹面77a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凸面42a抵接。由此第一弹性部件70跟壳体30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不是齐平的面。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效果。

由于在第一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设置有凹凸,因此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弹性部件70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及第二弹性部件40之间的超声波的泄露。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构造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有凹面77a。另一方面,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对置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跟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相对于正面水平的平面。

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10覆盖于振动体50时,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的一部分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的一部分抵接。另一方面,在设置于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的凹面77a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之间形成有空隙77b。由此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在侵入空隙77b之后,到达第一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另外,若将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对置的部分称为对置部,则可以说空隙77b形成于该对置部。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效果。

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在空隙77b衰减之后,到达第一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由此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的抵接面、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与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的抵接面,抑制衰减的超声波向外部漏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超声波向外部漏出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构造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构造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形成有凹面77a。该凹面77a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在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对置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形成有凸面42a。该凸面42a的正反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凸面42a。即,凸面42a的正反方向的高度小于凹面77a的正反方向的深度。

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10覆盖于振动体50时,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凹面77a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凸面42a之间形成有空隙77b。除此之外,第一弹性部件70跟壳体30及第二弹性部件40之间的面不是齐平的面。即,能够利用空隙77b使超声波衰减,并使超声波不具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另外,若将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的对置的部分称为对置部,则可以说空隙77b形成于该对置部。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发挥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发挥的任一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构造的一部分、第二弹性部件40的构造的一部分、以及保持架80的构造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0中,使从内侧凸缘87a的背面侧面88a到卡止孔83的背面侧端面84的正反方向的长度,与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到卡止部31的背面侧端部32的长度加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厚度后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如图17所示,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未沿正反方向压缩。

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有凹面77a。另一方面,在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对置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有凸面42a。该凸面42a以与凹面77a的形状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

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70覆盖于振动体50时,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凹面77a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凸面42a抵接。由此第一弹性部件70跟壳体30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不是齐平的面。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发挥以下效果。

由于在第一弹性部件70跟壳体30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设置凹凸,因此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弹性部件70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之间的超声波的泄露。

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保持架80的形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形状与第五实施方式同等,第二弹性部件40的形状的一部分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形成有凹面77a。该凹面77a的形状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在与第一弹性部件70的筒状部71的背面侧端部77对置的、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形成有凸面42a。该凸面42a的正反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凸面42a。即,凸面42a的正反方向的高度小于凹面77a的正反方向的深度。

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10覆盖于振动体50时,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凹面77a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凸面42a之间形成有空隙77b。除此之外,第一弹性部件70跟壳体30及第二弹性部件40之间的面不是齐平的面。即,能够利用空隙77b使超声波衰减,并使超声波不具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另外,若将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的对置的部分称为对置部,则可以说空隙77b形成于该对置部。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除了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效果。

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在空隙77b衰减之后,到达第一弹性部件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面。由此,在第一弹性部件70的背面侧端部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的抵接面、以及第一弹性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背面侧面78与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的抵接面,抑制衰减的超声波向外部漏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超声波向外部漏出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170的构造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构造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的第一弹性部件170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反方向的长度、即正面侧端部42与背面侧端部41之间的长度形成为:小于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与内侧凸缘36的表面侧面37之间的长度。因此在第二弹性部件40收容于侧壁部34时,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位于比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靠背面侧。

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正反方向的高度跟振动体50的正反方向的高度、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内侧凸缘43的表面侧面44与正面侧端部42之间的高度的差大致相等。因此在将第一弹性部件170覆盖于振动体50时,振动体50的接收发送面11与筒状部171的正面侧端部175大致齐平。另外在筒状部171的内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设置有凹部173以及凸部174。

在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比背面侧端部177靠正面侧,设置有扩径的凸缘部172。具体而言,在将第一弹性部件170覆盖于振动体50时,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背面侧端部1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抵接,并以使第一弹性部件170的凸缘部172的背面侧面178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正面侧端部35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凸缘部17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第二、四~六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背面侧端部177、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设置凹凸。也可以如第三、四、六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背面侧端部177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正面侧端部42之间设置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由此也可以如第五、六实施方式那样,不沿正反方向压缩凸缘部172。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10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效果。

由于成为第一弹性部件170的筒状部171的背面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壳体30的侧壁部34的结构,因此在第一弹性部件170与第二弹性部件40的抵接部、以及第一弹性部件170与侧壁部34的抵接部之间产生阶梯差。由此从振动体50的侧面52产生的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

变形例

在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件70、170具备凸缘部72、172,但凸缘部72、172不是必需的结构。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七实施方式中,凸缘部72沿正反方向压缩而弹性变形,并且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抵接。在该方面,在未设置凸缘部72、172的情况下,使第一弹性部件70、170的筒状部71、171的厚度比各实施方式的大,筒状部71、171的背面侧端部77、177被压缩而弹性变形,并且与壳体30的侧壁部34抵接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弹性部件70设置凹面77a,在第二弹性部件40设置凸面42a、42b,由此超声波没有呈直线离开的路径。在该方面,可以在第一弹性部件70设置凸面,且在第二弹性部件40设置凹面,也可以将凹面、凸面的数量设为两个以上。

在各实施方式中,利用保持架80所具备的内侧凸缘87将第一弹性部件70、170的凸缘部72、172沿正反方向压缩。在该方面,作为将第一弹性部件70、170沿正反方向压缩的部件,也可以使用与保持架80不同的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保持架80向车辆的保险杠90安装超声波传感器10,但也可以使用保持架80以外的部件安装超声波传感器10。

在各实施方式中,将壳体30的侧壁部34、振动体50、第一弹性部件70、17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40设为圆筒状,但也可以不是圆筒状。即为筒状即可。

在各实施方式中,超声波传感器10安装于车辆的保险杠90,但也可以安装于车辆的保险杠90以外的部分。另外也可以安装于车辆以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