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926发布日期:2019-03-05 19:1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固体悬浮颗粒: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可能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睫膜炎,甚至还可能造成角膜损伤。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尾气检测系统中的尾气采样部分。

技术方案: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其主体为椭圆柱结构,在其一端设有两个进气孔,两个所述进气孔间隔分布并关于椭圆短轴线对称,在所述采样气室的另一端中央位置设有一个排气孔,并在所述采样气室的中部相对位置上设有相对的一组用于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小孔,所述椭圆柱结构内在所述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所述两个进气孔分别通过一根软管接到待检测汽车的排气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为纳米石墨烯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柱结构两侧的小孔上设有一圈密封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结构外层和内层均设有镀铝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创造性的采用了两路进口,两路进口同时引入汽车尾气,使得尾气在气体采集装置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通过该内衬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尾气进入气体采集装置中的速度,降低因尾气排放速度变化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波动影响,为红外传感器准确检测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其主体为椭圆柱结构,在其一端设有两个进气孔,两个进气孔间隔分布并关于椭圆短轴线对称。在采样气室的另一端中央位置设有一个排气孔,并在采样气室的中部相对位置上设有相对的一组用于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小孔。椭圆柱结构内在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两个进气孔分别通过一根软管接到待检测汽车的排气口处。

本发明的采样气室装置采用了两路进口,两路进口同时引入汽车尾气,使得尾气在气体采集装置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通过该内衬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尾气进入气体采集装置中的速度,降低因尾气排放速度变化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波动影响,为红外传感器准确检测提供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为纳米石墨烯网状结构,这种材质的挡板能够吸收尾气中的水分,减小水分对红外传感器光路造成的散射作用,又具有不吸附尾气其他成分的特性,能够方便该采样气室长久使用而不影响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柱结构两侧的小孔上设有一圈密封胶套,当红外传感器加载到采用气室上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结构外层和内层均设有镀铝膜,能够防止采样气室内部温度和外接温度的穿到,从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传感器检测尾气用采样气室装置,其主体为椭圆柱结构,在其一端设有两个进气孔,两个进气孔间隔分布并关于椭圆短轴线对称。在采样气室的另一端中央位置设有一个排气孔,并在采样气室的中部相对位置上设有相对的一组用于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小孔。椭圆柱结构内在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两个进气孔分别通过一根软管接到待检测汽车的排气口处。相两路进口同时引入汽车尾气,使得尾气在气体采集装置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两个进气孔处设有多孔结构的柔性内衬物,通过该内衬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尾气进入气体采集装置中的速度,降低因尾气排放速度变化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波动影响,为检测提供准确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林夏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锦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31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