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羟基自由基的场效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3495发布日期:2018-06-30 11:26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羟基自由基的场效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羟基自由基场效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场效应晶体管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基于场效应晶体管所制备的传感器可通过带电分子、离子等吸附-去吸附过程中引起材料电学性质的变化来实现痕量物质的检测。石墨烯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Geim) 等发现的一种二维碳原子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极薄的碳材料。由于石墨烯自身具有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外界环境的微量电荷干扰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因此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场效应传感器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此类器件具有微型化、低能耗和快速响应等优点,成为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并在pH、DNA、RNA、活细胞、气体和金属离子等检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羟基自由基是活性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由O2获得三个电子后的还原产物。其独特生理功能性能,使其成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其活性高、寿命短和相互之间容易转化的特点,使其分析检测成为研究的一个难点。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电子自旋共振法、色谱法和荧光法等,存在仪器昂贵、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进其他污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羟基自由基的新方法,通过将现有二维材料制备技术和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灵敏和选择性检测羟基自由基。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羟基自由基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在绝缘衬底上制备均匀的导电石墨烯薄膜;

(2)在步骤(1)得到石墨烯薄膜上镀上图案化的源漏电极,获得场效应器件;

(3)对步骤(2)所得的器件,在石墨烯薄膜表面镀上一层金膜,并通过在惰性气体氛围中退火,得到分布均匀的金纳米颗粒;

(4)对步骤(3)所得的金纳米颗粒,用化学法将原卟啉共价修饰到石墨烯薄膜表面的金纳米颗粒上,得到原卟啉修饰的石墨烯薄膜场效应器件;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高纯N2吹干,即得到所需的场效应晶体管。

该场效应晶体管检测羟基自由基的操作如下:

所制得的原卟啉修饰的石墨烯薄膜场效应器件,先络合固定镉离子等可与原卟啉配位的金属离子作为电流变化指示剂,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断键降低石墨烯薄膜表面携带电荷的卟啉,从而改变石墨烯内部载流子浓度来实现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本发明中,所述导电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机械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氧化石墨烯还原法。

本发明中,绝缘衬底为二氧化硅、云母、绝缘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聚合物薄膜。

本发明中,所镀金膜的厚度为 0.5 - 8.0 nm,管式炉退火温度为100℃ – 350℃,时间为0.2 –5.0小时;优选管式炉退火温度为170 ℃ – 230℃,时间为0.5 –2.0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原卟啉的浓度为1.0 – 10 μM,反应温度为20 ℃ – 40℃,反应时间为5 –15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羟基自由基的浓度为10−9–10−1 M;优选羟基自由基的浓度为10−7–10−4 M。

与现有羟基自由基的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分子内切技术,利用带电荷离子在石墨烯二维材料表面的吸附-去吸附过程来掺杂改变石墨烯内部的载流子浓度,从而实现羟基自由基的定量分析。该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高选择性和易微型化等优点。本发明制备的场效应传感器在生物、环境、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所得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所得的场效应晶体传感器机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所得的对1 × 10-4 M 羟基自由基的电流响应曲线。

图4是实施例1中所得的对1 × 10-6 M 羟基自由基的电流响应曲线。

图5是实施例1中所得的对1 × 10-7 M 羟基自由基的电流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为,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25μm厚的铜箔上制备单层石墨烯膜,利用“湿法”将石墨烯转移到洁净的SiO2/Si衬底上。借助热蒸镀的方法制备Cr/Au (5/50 nm)源漏电极,然后管式炉中300℃下,Ar氛围中退火30分钟。其次,利用热蒸镀技术在石墨烯膜表面蒸镀一层8.0 nm金膜,通过管式炉中230℃下退火0.5小时得到分布均匀的金纳米颗粒(图1)。然后,将10 mM半胱胺借助Au-S键固定到金纳米颗粒表面。最后,10 μM原卟啉在EDC和NHS的催化作用下,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15小时,通过形成酰胺键,共价固定到电极表面。二次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在高纯N2下吹干,即完成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制备。先通过原卟啉有机络合固定10 μM镉离子作为电流变化指示剂,再加入羟基自由基,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检测羟基自由基,如图2,3所示。

实施例2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在25μm厚的铜箔上制备单层石墨烯膜,利用“湿法”将石墨烯转移到洁净的SiO2/Si衬底上。借助热蒸镀的方法制备Cr/Au (5/50 nm)源漏电极,然后管式炉中300 ℃下,Ar氛围中退火30分钟。其次,利用热蒸镀技术在石墨烯膜表面蒸镀一层4.0 nm金膜,通过管式炉中200 ℃下退火0.5小时得到分布均匀的金纳米颗粒。然后,将10 mM半胱胺借助Au-S键固定到金纳米颗粒表面。最后, 10 μM原卟啉在EDC和NHS的催化作用下,反应温度为20 ℃,反应时间为10小时,通过形成酰胺键,共价固定到电极表面。二次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在高纯N2下吹干,即完成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先通过原卟啉有机络合固定10 μM镉离子作为电流变化指示剂,再加入羟基自由基,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检测羟基自由基,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在25μm厚的铜箔上制备单层石墨烯膜,利用“湿法”将石墨烯转移到洁净的SiO2/Si衬底上。借助热蒸镀的方法制备Cr/Au (5/50 nm)源漏电极,然后管式炉中300 ℃下,Ar氛围中退火30分钟。其次,利用热蒸镀技术在石墨烯膜表面蒸镀一层2.0 nm金膜,通过管式炉中170 ℃下退火0.5小时得到分布均匀的金纳米颗粒。然后,将10 mM半胱胺借助Au-S键固定到金纳米颗粒表面。最后, 10 μM原卟啉在EDC和NHS的催化作用下,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5小时,通过形成酰胺键,共价固定到电极表面。二次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在高纯N2下吹干,即完成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先通过原卟啉有机络合固定10 μM镉离子作为电流变化指示剂,再加入羟基自由基,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检测羟基自由基的,如图5所示。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有多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内,作出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