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51848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而走入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经理人员面对新兴行业,无论是市场运作,还是检测标准、检测流程,行业的职业特点,以及治理产品或施工方法都要从头开始。而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环境检测的介质对象大致可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检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放射性检测、热检测、光检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检测等。然而,现有环境检测系统检测数据单一,缺乏对辐射数据的检测;同时对环境检测数据处理不及时,不能准确的分析数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环境检测系统检测数据单一,缺乏对辐射数据的检测;同时对环境检测数据处理不及时,不能准确的分析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

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粉尘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基站、信息监控中心、报警模块;

温湿度检测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检测;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对环境光照强度进行实时检测;

粉尘检测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粉尘检测器对环境粉尘含量进行实时检测;

辐射检测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对环境辐射进行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模块,与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粉尘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粉尘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获取的模拟量电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

中央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报警模块连接,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度各个模块进行正常工作;

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与无线基站无线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模块的处理数据通过无线形式发送给无线基站,无线基站将信息发送给信息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操作;

信息监控中心包括电子显示模块、数据分析模块;

电子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数据分析模块处理的异常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无线接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检测数据异常进行及时报警。

一种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粉尘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将检测的环境参数信息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

步骤二,中央控制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度各个模块进行正常工作;如果检测环境数据异常。通过报警模块进行及时报警;

步骤三,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中央控制模块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形式发送给无线基站,无线基站将信息发送给信息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

步骤四,数据服务器模块收取检测终端发送的环境数据,校验数据满足协议后,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存储模块;数据库分析模块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异常数据在电子显示模块上显示。

进一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数据服务器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

数据服务器模块是一个web服务平台,收取检测终端发送的环境数据,校验数据满足协议后,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数据库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服务器模块接收的检测数据。

进一步,所述辐射检测模块检测方法如下:

首先,在外部环境中布置多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每个检测装置均包括电磁检测探头、定时开关以及通信模块,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和多个电磁辐射检测单元个数相同且布置的方位基本相同;

其次,根据塑料外壳的颜色,对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通过通信模型控制定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的工作时间;

然后,根据各个电磁检测探头的工作时间计算各个电磁检测探头之间的电磁辐射比值,并通过该比值对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获得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加权并求得平均值,作为外部环境的电磁辐射。

最后,根据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获得的电磁辐射信息,计算外部环境的电磁辐射。根据从一部分所述电磁辐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磁辐射减去与其相应的电磁辐射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磁辐射的差值,计算环境电磁辐射。

本发明通过辐射检测模块可以准确定量的检测环境辐射参数,给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数;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将异常数据在电子显示模块上显示,及时提醒环保监测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环保监测管理者及时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环保监测中得到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1中:1、温湿度检测模块;2、光照强度检测模块;3、粉尘检测模块;4、辐射检测模块;5、数据采集模块;6、中央控制模块;7、无线通信模块;8、无线基站;9、信息监控中心;9-1、电子显示模块;9-2、数据分析模块;10、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系统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粉尘检测模块3、辐射检测模块4、数据采集模块5、中央控制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无线基站8、信息监控中心9、报警模块10。

温湿度检测模块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粉尘检测模块3、辐射检测模块4分别通过电路线连接数据采集模块5;数据采集模块5通过电路线连接中央控制模块6;中央控制模块6通过电路线分别连接无线通信模块7、报警模块10。

温湿度检测模块1,与数据采集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检测;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与数据采集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对环境光照强度进行实时检测;

粉尘检测模块3,与数据采集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粉尘检测器对环境粉尘含量进行实时检测;

辐射检测模块4,与数据采集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对环境辐射进行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模块5,与温湿度检测模块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粉尘检测模块3、辐射检测模块4、中央控制模块6连接,用于将温湿度检测模块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粉尘检测模块3、辐射检测模块4获取的模拟量电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6;

中央控制模块6,与数据采集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7、报警模块10连接,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度各个模块进行正常工作;

无线通信模块7,与中央控制模块6连接,与无线基站8无线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模块6的处理数据通过无线形式发送给无线基站8,无线基站8将信息发送给信息监控中心9;实现远程监控操作;

信息监控中心9包括电子显示模块9-1、数据分析模块9-2;

电子显示模块9-1,用于显示数据分析模块9-2处理的异常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9-2,用于对无线接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报警模块10,与中央控制模块6连接,用于对检测数据异常进行及时报警。

本发明提供的辐射检测模块4检测方法如下:

首先,在外部环境中布置多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每个检测装置均包括电磁检测探头、定时开关以及通信模块,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和多个电磁辐射检测单元个数相同且布置的方位基本相同;

其次,根据塑料外壳的颜色,对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通过通信模型控制定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的工作时间;

然后,根据各个电磁检测探头的工作时间计算各个电磁检测探头之间的电磁辐射比值,并通过该比值对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获得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加权并求得平均值,作为外部环境的电磁辐射。

最后,根据各个电磁辐射检测装置的电磁检测探头获得的电磁辐射信息,计算外部环境的电磁辐射。根据从一部分所述电磁辐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磁辐射减去与其相应的电磁辐射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磁辐射的差值,计算环境电磁辐射。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析模块9-2包括数据服务器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

数据服务器模块是一个web服务平台,收取检测终端发送的环境数据,校验数据满足协议后,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数据库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服务器模块接收的检测数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综合性环境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粉尘检测模块、辐射检测模块将检测的环境参数信息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

步骤s102,中央控制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度各个模块进行正常工作;如果检测环境数据异常。通过报警模块进行及时报警;

步骤s103,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中央控制模块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形式发送给无线基站,无线基站将信息发送给信息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

步骤s104,数据服务器模块收取检测终端发送的环境数据,校验数据满足协议后,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存储模块;数据库分析模块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异常数据在电子显示模块上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