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35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属于加载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作为风力发电设备的关键部件,在设计生产时需要进行试验检测。试验过程中需要对风电叶片进行加载,现有的加载设备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对风电叶片进行加载,无法适用不同的试验需求,适应范围较小,使用很不方便,因此必须生产不同类型的加载设备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加载,从而导致设备的使用率低,并且试验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加载单元的角度、从而能够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加载、适应范围广的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架以及摆动架,摆动架设置在固定架上侧,且摆动架的下端与固定架的上端转动连接,固定架的下部安装有摆动动力单元,摆动动力单元与摆动架相连并推动摆动架摆动,加载单元在固定架和摆动架之间滑动设置,摆动架上设有带动加载单元移动的移动动力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动力机构包括移动电机以及传动机构,移动电机安装在摆动架上方,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与加载单元相连,并带动加载单元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电机和传动机构之间设有蜗轮蜗杆减速机。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链条以及导向轮,固定架的下部以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链轮,链条分别与两个链轮啮合,加载单元与链条相连,并随链条同步移动,导向轮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方,并使导向轮上部的链条随摆动架同步摆动。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架的侧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固定架设置加载单元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架的高度与固定架的高度相同,从而在支撑架的上部形成用于对摆动架限位的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的加载单元通过移动架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移动架上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加载单元相连,从而对加载单元的方向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检测单元、调节动力单元以及控制装置,调节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与加载单元相连,检测单元与调节动力单元均与控制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加载单元与机架之间设有用于对加载单元导向的导向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的移动动力机构带动加载单元在固定架和摆动架之间移动,并且摆动单元能够带动加载单元摆动,调节加载单元的加载方向,通过一个加载单元实现了不同方向的加载,制作成本低,使用范围广,并且使用方便,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加载,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

2、移动电机和传动机构之间设有蜗轮蜗杆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具有反向自锁性,从而避免了由于加载单元重力的作用导致加载单元下滑,避免了突发性的停电事故引起的安全隐患。

3、导向轮使上部的链条随摆动架同步摆动,从而使加载单元位置的调节不受摆动架摆动的影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支撑架对固定架进行支承,避免由于加载单元的力过大导致固定架移动或倾斜,从而影响试验结果;支撑架的上部对摆动架限位,避免摆动架摆动角度过大而难以自动复位。

5、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加载面与加载单元的角度,调节动力单元调节加载单元的角度,从而使加载单元的力与待加载平面垂直,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机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油缸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 2、链条 3、导向轮 4、摆动架 5、移动电机 6、蜗轮蜗杆减速机 7、移动架 701、滑槽 8、支撑架 9、导轨 10、光电传感器 11、底座 12、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加载单元,机架包括固定架1以及摆动架4,摆动架4设置在固定架1上侧,且摆动架4的下端与固定架1的上端转动连接,固定架1的下部安装有摆动动力单元,摆动动力单元与摆动架4相连并推动摆动架4摆动,加载单元在固定架1和摆动架4之间滑动设置,摆动架4上设有带动加载单元移动的移动动力机构。本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装置的移动动力机构带动加载单元在固定架1和摆动架4之间移动,并且摆动单元能够带动加载单元摆动,调节加载单元的加载方向,通过一个加载单元实现了不同方向的加载,制作成本低,使用范围广,并且使用方便,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加载,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

具体的:如图1所示:固定架1和摆动架4均为由方钢焊接成的长方体框架,且固定架1和摆动架4均竖向设置。摆动架4下端与固定架1的上端铰接,且铰接轴位于摆动架4和固定架1的右侧。

固定架1的右侧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也为由方钢焊接成的框架,支撑架8的左侧与固定架1相连,支撑架8的右侧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左的倾斜状,从而能够对固定架1进行支承,避免在加载时固定架1的右侧向右倾斜或者倾倒,支撑架8右侧倾斜设置,能够增大支撑力。

支撑架8的高度与固定架1的高度相等,支撑架8的上部水平设置,从而形成用于对摆动架4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摆动架4的上部向右摆动,当摆动至水平位置时恰好限位在支撑架8的限位部上,既能够对摆动架4起到辅助支承作用,又能够避免摆动架4的摆动角度过大难以复位。

移动动力机构包括移动电机5以及传动机构。移动电机5安装在摆动架4的上端并随摆动架4同步摆动。摆动架4的上端还安装有蜗轮蜗杆减速机6,移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输入轴相连,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与加载单元相连,从而带动加载单元升降。加载单元为液压缸12,液压缸12通过移动架7与传动机构相连。

传动机构包括链条2以及导向轮3,固定架1的下部以及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链轮,链条2分别与两个链轮啮合,移动架7与链条2相连,并随链条2同步移动。导向轮3有两个,两个导向轮3均转动安装在固定架1的上方,两个导向轮3分别设置在链条2的右侧,从而能够使导向轮3上侧的链条2随摆动架4同步摆动,通过一个传动机构即可实现移动架7的移动,结构简单,并且传动方向能够随摆动架4同步摆动,方便调节。

摆动动力单元为卷扬机(图中未画出),卷扬机安装在固定架1的上部,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摆动架4的上部连接。当移动架7移动至摆动架4上部时,在移动架7重力的作用下,摆动架4会有向右摆动的趋势,通过卷扬机来控制摆动架4的摆动速度以及摆动角度,调节方便。

如图2所示:移动架7与机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轨9以及设置在移动架7上的滑槽701。导轨9竖向设置,导轨9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移动架7安装在两个导轨9之间,移动架7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701,并通过滑槽701滑动安装在导轨9上。每个导轨9有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架1和摆动架4上,两段导轨9间隔设置,从而能够避免对摆动架4的摆动造成妨碍,且两段导轨9的间距小于滑槽701的长度,避免滑槽701脱离导轨9。在本实施例中,导轨9为梯形导轨。

如图3所示:移动架7上设有用于与链条2相连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让位口(图中未画出),从而避免移动架7与导向轮3相互干涉。滑槽701设置在移动架7的左右两侧。

液压缸12通过底座11安装在移动架7上,底座11和移动架7之间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检测单元、调节动力单元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检测单元为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有三个,三个光电传感器的连线为“L”形,从而能够通过水平方向的两个光电传感器以及竖直方向的两个光电传感器检测底座11与待加载平面是否平行,进而保证液压缸12的力与待加载平面垂直。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动力单元为调节电机(图中未画出),调节电机有四个,四个调节电机的连线为正方形,从而调节底座11的角度,使底座11与待加载平面垂直。调节动力单元还可以为电动推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