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5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严重。大气中的臭氧浓度越来越高,对于裸露的塑料物品产生强烈的老化作用,若长时间把塑料物品放在户外,会导致物品老化,从而影响物品的使用寿命。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臭氧老化实验箱对塑料进行实验,研究塑料有臭氧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以此提高塑料物件的抗老化能力。现有臭氧老化试验箱结构过于简单,并且其检测效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人员时刻观察塑料的老化速率,稍不注意就会存在漏看而导致实验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臭氧老化试验箱结构简单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测人员时刻观看物件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包括箱体、臭氧发射器、蓄水箱、前面板和摄像头,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反应室,且反应室内部安装有抓取手臂,所述抓取手臂顶部连接传动连接轴,且传动连接轴上部安装有压力测试计,所述传动连接轴外圈嵌套有铰接齿轮,其铰接齿轮与驱动电机相铰接,且铰接齿轮左端与手动转盘相铰接,所述臭氧发射器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左侧设有开关,所述反应室内部低端设有底盘,且底盘下部安装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下端连接蓄水箱。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后部安装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后部为活动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采用齿轮铰接方式与铰接齿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盘为旋转活动结构,且其旋转角度为0-360°。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使用的材质为透明的真空双层钢化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臭氧老化试验箱通过压缩机对反应室内的温度进行吸热,再通过抓取手臂对样品进行拉伸,实验拉力不同时,样品受臭氧老化的速率,全程利用摄像头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在没有检测人员观看时,事后依旧能够通过录制的视屏对实验进行评估。反应室后部为活动拆卸结构,便于样品的装卸,底盘为旋转活动结构,且其旋转角度为0-360°,使臭氧能够均匀的与样品接触,提高实验的真实性,前面板使用的材质为透明的真空双层钢化玻璃,不仅便于观察底盘上表面样品的变化,还能够防止热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反应室,3、抓取手臂,4、传动连接轴,5、压力测试计,6、铰接齿轮,7、驱动电机,8、手动转盘,9、臭氧发射器,10、控制面板,11、开关,12、底盘,13、蓄水箱,14、压缩机,15、前面板,16、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臭氧老化试验箱,包括箱体1、臭氧发射器9、蓄水箱13、前面板15和摄像头16,箱体1内部设有反应室2,且反应室2内部安装有抓取手臂3,反应室2后部安装有摄像头16,反应室2后部为活动拆卸结构,便于样品的装卸,抓取手臂3顶部连接传动连接轴4,且传动连接轴4上部安装有压力测试计5,传动连接轴4外圈嵌套有铰接齿轮6,其铰接齿轮6与驱动电机7相铰接,且铰接齿轮6左端与手动转盘8相铰接,驱动电机7采用齿轮铰接方式与铰接齿轮6相连接,臭氧发射器9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10,且控制面板10左侧设有开关11,反应室2内部低端设有底盘12,且底盘12下部安装有压缩机14,底盘12为旋转活动结构,且其旋转角度为0-360°,使臭氧能够均匀的与样品接触,提高实验的真实性,压缩机14下端连接蓄水箱13,前面板15使用的材质为透明的真空双层钢化玻璃,不仅便于观察底盘12上表面样品的变化,还能够防止热量的流失。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臭氧老化试验箱时,先给设备接通电源,随后向蓄水箱13注入适量的水溶液,随后打开反应室2后盖,再把需要试验材料放置在反应室2内,通过开关11开启设备使之工作,臭氧发射器9向反应室2充入适量的臭氧,并通过控制面板10显示臭氧浓度,随后打开压缩机14抽吸蓄水箱13内部的水溶液,并压缩制冷剂,通过止水阀对其进行限流,吸收反应室2内的温度,待臭氧与样品反应一端时间后,观测样品的老化程度,以此对样品进行评估;当样品发生形变时,通过拉力改变样品的形状,通过抓取手臂3拉伸样品,使其发生形变,以此观察样品形变时臭氧对其老化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摄像头16始终保持工作,对实验过程进行摄像、记录。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