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在指定水温中密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169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在指定水温中密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度测量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在指定水温下测量物体密度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密实的I型沥青混合料密度检测试验中,通常采用水中重法,即利用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和指定水温下的质量不同关系,通过计算确定试件的密度,从而对比交通部(JTG E20-2011)标准,确定试块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在现有试验设备中,该方法需要配合使用寝水天平、恒温水箱才能够完成,但寝水天平价格相对普通天秤昂贵,安装、使用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中的各种缺陷,本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在指定水温中密度的辅助装置,包括恒温水箱、称量装置和架体,所述恒温水箱位于所述架体架腿之间,所述称量装置位于所述架体正上方,所述架体顶面开设通孔,所述架体下方设置网篮,所述称量装置底面设置有挂钩,该挂钩的钩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网篮连接,该网篮整体处于所述恒温水箱内;

所述称量装置底面设置滑槽,该滑槽两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槽与所述挂钩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通孔外边缘设置垫块,该垫块与所述称量装置底面四个支撑件相配合。

所述网篮为圆柱形,该网篮由环形的顶面、底面和三根立柱组成,所述立柱一端与所述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立柱连接处安设吊绳,该吊绳一端与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拧成一体悬挂于所述挂钩,所述底面铺设过滤网,该底面圆周上设置两根相互垂直的连接杆。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三根立柱分别与所述顶面、所述底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提高网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四根架腿上活动连接有相适配滚轮,方便架体移动,减少试验的工作量。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架体架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架体顶框连接,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架体顶框的夹角为45°。

优选地,所述吊绳为纤维芯钢丝绳,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优选地,所述网篮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止网篮氧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辅助装置使用普通称量装置代替使用寝水天平,降低了试验成本,简化了操作程序,同时也大大的提高试验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除去天秤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滑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最优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在指定水温中密度的辅助装置,包括恒温水箱1、称量装置2和架体3,恒温水箱1位于架体3四根架腿之间,称量装置2位于架体3正上方,架体3顶面中央位置开设圆形通孔5,架体3下方设置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网篮4,称量装置2底面设置有挂钩6,该挂钩6的钩端穿过通孔5与网篮4连接,该网篮4整体处于恒温水箱1内。

称量装置2底面设置滑槽8,该滑槽8两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1,滑槽8与挂钩6上端活动连接,通孔5外边缘设置垫块9,该垫块9与称量装置2底面四个支撑件7相配合使用,以提高天秤的高度,方便挂钩移动。

网篮4为圆柱形,该网篮4由环形的顶面4-1、底面4-2和三根立柱4-3组成,立柱4-3一端与顶面4-1通过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底面4-2也是通过焊接连接,顶面4-1与立柱4-3连接处安设材料为纤维芯钢丝的吊绳4-6,该吊绳4-6一端与顶面4-1固定连接,另一端拧成一体悬挂于挂钩6,底面4-2铺设过滤网4-5,防止试块意外掉落至恒温水箱1内,该底面4-2圆周上设置两根相互垂直的连接杆

4-4,用于放置试块。

架体3四根架腿上活动连接有相适配滚轮3-2,便于架体1移动,减少试验工作量;架体3架腿形成相对的两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一端与架腿中部焊接,另一端与架体3顶框中部焊接,支撑杆3-1与架体3顶框的夹角为45°,以进一步提升架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第一步,取符合试验要求的试块,除去表面的浮粒,在称量装置2上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1;第二步,将本装置安装完毕,调节水温至指定温度,称量装置调平,把试块置于网篮4中,等称量装置2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水中质量M2,若称量装置2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第三步,利用公式,试件密度=空气中质量(M1)/[空气中质量(M1)-水中质量(M2)]计算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