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659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背景技术: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用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能够确定钢筋的位置、布筋的情况,根据已知钢筋直径可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94088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钢筋混凝土检测仪,其包括处理器、钢筋混凝土检测传感器和USB数据线;钢筋混凝土检测传感器为信号传感器,以用于对钢筋进行扫描;USB数据线为信号传感器与主机之间连接的信号传输线,以用于将信号传感器扫面钢筋的信号发送至主机内;处理器为主机,主机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所需的数据。

在搬运或携带的过程中,需要分别拿取信号传感器壳体和主机壳体,而信号传感器壳体较小;在拿取主机壳体时,信号传感器壳体经常从主机壳体上滑落;信号传输线的两端分别通过插接的方式与信号传感器和主机连接,由于信号传感器下落的惯性,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脱离主机或信号传感器,从而导致信号传感器摔落在地面上,甚至造成信号传感器外壳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其具有有效防止信号传感器壳体滑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包括主机壳体和信号传感器壳体,所述主机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供信号传感器壳体插设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两端均为供信号传感器壳体插入和取出的存取口,所述安装管内侧壁设置有与信号传感器壳体外侧壁相抵以固定信号传感器壳体的橡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机壳体和信号传感器壳体需要搬运或携带时,首先将信号传感器壳体插入安装管内,橡胶件与信号传感器壳体外侧壁相抵,以将信号传感器壳体固定,实现有效防止信号传感器滑落的效果。此外,当信号传感器壳体插入安装管内的过程中,橡胶件与信号传感器壳体外侧壁相摩擦,从而起到清洁信号传感器壳体外侧壁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易于橡胶件变形的变形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空腔使橡胶件更加柔软,易于橡胶件的变形,以便于信号传感器壳体的插入。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体与信号传感器壳体之间连接有信号传输线,所述主机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收线支座,所述收线支座上设置有呈“U”型以用于收集信号传输线的收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或搁置的时候,将信号传输线弯折成束状结构,然后将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夹嵌在收线槽内,以避免信号传输线的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收线槽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均设置有与信号传输线相抵以防止信号传输线脱离的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块具有弹性,橡胶块能够与信号传输线相抵,以防止信号传输线从收线槽内脱离。此外,当信号传输线从收线槽内侧壁上滑移时,橡胶块起到防止信号传输线被划伤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橡胶块分别与信号传输线相抵的侧壁均设置有容置槽,两个所述容置槽均位于收线槽底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能够集中将信号传输线包裹,使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靠近主机壳体,以减少其与其他物体的刮蹭。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橡胶块远离收线槽底壁方向的端面均设置有便于信号传输线滑入收线槽内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信号传输线经导向面滑入两个橡胶块之间,以起到便于滑入收线槽内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体外侧壁位于收线支座处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收线支座与主机壳体相贴合的底壁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转动收线槽的通孔方向,以适应不同角度的信号传输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管其中一端与主机外壳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管与主机壳体相贴合的底壁设置有魔术钩带,所述主机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与魔术钩带相粘附以固定安装管的魔术绒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安装管并使安装管不与主机壳体相贴合,施工人员可以手持安装管,方面讲主机提起和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体外侧壁且可与安装管端壁相抵处设置有扣槽,所述安装管外侧壁设置有与扣槽相扣合的倒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查看主机壳体上显示屏上数值时,可以将倒扣插入扣槽内,以使安装管垂直于主机壳体外侧壁,通过手持安装管,以便于施工人员控制主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倒扣与安装管转动连接,所述倒扣可插入扣槽内的一端通过转动可与安装管外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管贴合在主机壳体外侧壁上时,将倒扣转动并使倒扣与安装管外侧壁贴合,以防止倒扣被折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信号传感器壳体塞入安装管内,橡胶件将信号传感器壳体固定,从而有效防止信号传感器滑脱.

2、安装管与主机壳体转动连接,且安装管上的倒扣可固定在主机壳体的扣槽内,以使安装管垂直于主机壳体上,以便于施工人员的握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主机壳体;11、转动轴;12、魔术绒带;13、扣槽;2、信号传感器壳体;3、安装管;31、魔术钩带;32、存取口;33、倒扣;34、橡胶件;341、变形空腔;4、信号传输线;5、收线支座;51、收线槽;6、橡胶块;61、容置槽;62、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参照图1,其包括主机壳体1和信号传感器壳体2;信号传感器壳体2内的元器件与主机壳体1内元器件之间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数据线传输;主机壳体1与信号传感器壳体2之间连接有信号传输线4,以及时的进行数据传输。

参照图1和图2,主机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安装管3,安装管3呈矩形状,以供信号传感器壳体2的插设;安装管3的两端均为通孔状的存取口32,以供信号传感器壳体2的插入或取出;安装管3内侧壁设置有一橡胶层作为橡胶件34,橡胶层与信号传感器壳体2相抵,以固定信号传感器壳体2;在搬运或拿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信号传感器壳体2的滑落。

参照图2,橡胶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变形空腔341,以使橡胶层更加柔软,易于橡胶层的变形,便于信号传感器壳体2的插入。

参照图2,安装管3其中一端与主机壳体1外侧壁通过销钉转动连接;安装管3与主机壳体1相贴合的底壁设置有魔术钩带31,主机壳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魔术绒带12,魔术钩带31与魔术绒带12相对应设置;转动安装管3,当安装管3底壁与主机壳体1相贴合时,魔术钩带31与魔术绒带12相粘附,以将安装管3固定在主机壳体1上;当携带的过程中,可以用手握持安装管3,便于主机壳体1的携带。

参照图2,主机壳体1外侧壁且可与安装管3端壁相抵处设置有扣槽13,安装管3外侧壁设置有倒扣33;倒扣33与扣槽13相扣合时,安装管3竖直固定在主机壳体1上,以便于使用者握持,且便于查看主机壳体1上的数据。倒扣33与安装管3通过销钉转动连接,倒扣33可插入扣槽13内的一端经转动后可与安装管3外侧壁相贴合。当魔术钩带31与魔术绒带12相贴合时,通过转动倒扣33,以使倒扣33可插入扣槽13内的部分转动安装管3外侧壁处,且倒扣33可插入扣槽13内的部分与安装管3外侧壁相贴合,以预防倒扣33被折断。

参照图3,主机壳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收线支座5,收线支座5上设置有收线槽51,收线槽51呈“U”型,以用于收集信号传输线4;收线槽51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均设置有橡胶块6,两个橡胶块6同时与信号传输线4相抵,使信号传输线4被夹持在两个橡胶块6之间,以防止信号传输线4的脱落。两个橡胶块6分别与信号传输线4相抵的侧壁均设置有容置槽61,且两个容置槽61均位于收线槽51的底壁处,以使信号传输线4呈束状固定在两个容置槽61内侧壁之间。

参照图3,每一橡胶块6远离收线槽51底壁方向的端面均设置有导向面62,信号传输线4通过导向面62滑入收线槽51内,以便于信号传输线4滑入收线槽51内。

参照图3,主机壳体1外侧壁位于收线支座5处设置有转动轴11,收线支座5与主机壳体1相贴合的底壁与转动轴11转动连接,当需要将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4插入容置槽61内时,可以转动收线支座5,以使收线槽51通孔方向与信号传输线4长度方向相对应,以便于信号传输线4的插入。

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信号传输器壳体经其中一个存取口32插入安装管3内;由于橡胶层与信号传输器壳体相抵,以将信号传输器壳体固定,当主机壳体1和信号传输器壳体需要搬运或拿取时,能够有效防止信号传感器壳体2滑落。

然后将信号传输线4多次弯折并使其呈束状结构,将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4经导向面62塞入收线槽51内;然后拉动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4的两端向收线槽51底壁方向滑动,直至呈束状的信号传输线4滑动至两个容置槽61底壁之间,实现信号传输线4的收集。

当需要使用时,首先将呈束状的信号传感线从收线槽51内取出;然后从其中一个存取口32处推动信号传感器壳体2,使信号传感器壳体2经另一个存取口32被推出,信号传感器即可正常使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安装管3作为握持手柄。首先转动倒扣33,使倒扣33可插入扣槽13内的一端凸出安装管3;然后转动安装管3,同时使魔术钩带31和魔术绒带12相互脱离;继续转动安装管3,直至倒扣33插入扣槽13内,实现安装管3的固定;此时安装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机壳体1外侧壁,以便于握持。

当使用完成后,转动安装管3,倒扣33脱离扣槽13;继续转动安装管3,直至安装管3底壁与主机壳体1外侧壁相贴合,同时魔术绒带12和魔术钩带31相粘附,从而将安装管3固定在主机壳体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