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374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地污染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土地资源匮乏大国,人口密集,可用土壤资源紧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以砷、铬、铅等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由于重金属污染场地数量多,污染面积大,严重污染周围的土壤、河流及地下水源,开展重金属污染场地污染程度评价和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势在必行。在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之前,需要明确场地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和污染场地的地质条件。通常,传统的土壤污染场地调查是采用钻探取样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耗时长、费用高,并且,在某些场地上,由于地表存在无法移动的障碍物,无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探测。另外,由于采样数量有限,覆盖范围小、污染范围界定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重金属污染场地无法进行有效的探测和调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装置,以解决传统的检测装置耗时长,检测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装置,包括箱体、注射管插入孔、接地电极、导线、大缆、电阻率测量仪器、电池箱、金属液注入孔和注射管,所述金属液注入孔设于注射管上,注射管中装有重金属溶液,注射管插入孔设置在箱体前后两面相对应位置,接地电极一端与被测土壤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大缆连接;电阻率测量仪器和电池箱均设置在大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注射管插入箱体上的注射管插入孔,可以在不需要打开箱体的情况下通过注射管向被测土壤中加入重金属溶液,操作简便;均匀分布的注射管插入孔使重金属溶液能够溶入被测土壤的各个部分,减小了测量的误差,重金属溶液也起到了作为间隙水的作用;多个接地电极通过导线和大缆与电阻率测量仪器连接,使得电阻率测量仪器能够接收到土壤各个部分的电阻率情况,使得该装置能够及时方便地采集土壤电阻率情况,同时检测更精确,有效减少误差。

进一步,箱体的材质是聚碳酸酯,箱体的内部表面涂有一层环氧煤沥青,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可以有效减轻箱体的重量,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箱体内部涂有环氧煤沥青材料使箱体更加耐腐蚀,同时也避免了箱体材质对土壤电阻率测试产生影响。

进一步,箱体的正面和底面均由两块聚碳酸酯板组成,聚碳酸酯板可打开并且由插销固定,箱体正面和底面设置成两块可打开的聚碳酸酯板使放入被测土壤和取出被测土壤更加方便。

进一步,注射管的尾部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橡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利于转动注射管,进而使注射管中的重金属溶液溶入土壤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注射管的示意图;

图3为接地电极示意图;

图4为箱体底部示意图。

其中,1、箱体;2、注射管插入孔;3、接地电极;4、导线;5、大缆;6、电阻率测量仪器;7、电池箱;8、金属液注入孔;9、注射管;10、聚碳酸酯板;11、插销;12、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地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装置,包括箱体1、注射管插入孔2、接地电极3、导线4、大缆5、电阻率测量仪器6、电池箱7、金属液注入孔8、和注射管9,所述金属液注入孔8设于注射管9上,注射管插入孔2设置在箱体1前后两面相对应位置,接地电极3一端与被测土壤连接,另一端与大缆5连接;电阻率测量仪器6和电池箱7均设置在大缆5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箱体1的材质采用聚碳酸酯,并且箱体1的内部表面涂有环氧煤沥青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箱体1的正面和底面均由两块聚碳酸酯板10组成,聚碳酸酯板10可以打开或者闭合,闭合时用插销11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注射管9的尾部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12。

当需要测量土壤污染情况时,首先将箱体1的正面的两个聚碳酸酯板10打开,将被测土壤均匀放置在箱体1中,接着将两块聚碳酸酯板10闭合并用插销11固定,然后将装有重金属溶液的注射管9通过注射管插入孔2插入箱体1中,转动注射管9使金属溶液注入孔8面向土壤,接着重金属溶液便通过金属液注入孔8注入到被测土壤中,静置二十四小时后,用接地电极3接在被测土壤上,电阻率测量仪器6一端通过导线4和大缆5与接地电极3连接,电阻率测量仪器6的另一端与电池箱7相连,这样就可以测出土壤电阻率,测量结束后,将箱体1底部的两块聚碳酸酯板10打开,就可以将被测土壤清除出箱体1,最后,将得到的土壤电阻率值经过计算机反演运算得出土壤的电阻率剖面图,进而通过分析土壤电阻率与加入的重金属溶液浓度的关系快速得出土壤污染状况,污染范围,并且可以长期动态监测土壤,操作过程相对传统监测方法也简便了许多。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