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4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药品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滴眼液常常采用透明塑料瓶进行灌装,滴眼液在灌装过程中,由于滴眼液过滤不佳、容器不干净等方面的影响,灌装后的液体中存在毛发、悬浮物、纤维、白块、黑块及色块等不溶性异物,这些异物的存在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目前的生产企业对灌装后的成品检测主要是通过人工灯检或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进行检测。

传统的人工灯检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手抓装瓶装滴眼液的瓶盖然后置于灯光下,不借助其他任何工具纯肉眼检测是否存在异物,若没有异物则放到第一输送带上传送至贴标机处,进行后续的贴标,有则将该瓶剔除,这种方式由于需要人工对瓶装滴眼液的不断抓取(抓取至离眼睛很近处进行观察)与放下,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当异物较小时纯肉眼无法识别,导致漏检率较高。

而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多台高速工业相机连续拍照结合图像分析算法及处理识别软件来判断是否存在杂质的检测方法,基于此方法的装备成本较高,图像处理识别软件较复杂,而且实际生产中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且装备成本低的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照明装置、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及用于放大瓶装滴眼液的放大镜,所述直线型进瓶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透明侧壁和第二透明侧壁,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的外侧,所述放大镜位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的外侧,所述放大镜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放大镜及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检测人员利用放大镜观测直线型进瓶槽中的瓶装滴眼液是否存在异物,放大镜将滴眼液中的异物进行放大,相对传统人工灯检而言,一方面,检测人员可以直接观测在直线型进瓶槽上的瓶装滴眼液是否有异物,只需取出存有异物的瓶装滴眼液,无需反复抓取与放下,可实现流水化作业,检测效率高,另一方面,使得更细小的异物得以检出,降低了瓶装滴眼液的漏检率;(2)将进瓶槽设计成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可以避免瓶装滴眼液之间的重叠,直线型进瓶槽的侧壁采用透明材质,防止进瓶槽的侧壁遮挡住瓶装滴眼液,确保检测人员可以清晰看到每一瓶经过直线型进瓶槽的瓶装滴眼液内异物情况,进一步降低漏检率;(3)而相对于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备成本低且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基座;2-直线型进瓶槽;21-第一透明侧壁;22-第二透明侧壁;

3-放大镜;4-缓冲弹片;5-进瓶螺杆;6-第二输送带;7-挡板;

8-挡块;9-拨板;10-脚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利用放大镜对直线型进瓶槽上的瓶装滴眼液进行异物检测,以实现流水化作业,提高检测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照明装置、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2及用于放大瓶装滴眼液的放大镜3,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位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单排的瓶装滴眼液推送进直线型进瓶槽内,操作人员对移动至放大镜正前方的瓶装滴眼液进行异物检测,当发现存在异物的瓶装滴眼液则直接抓出那一瓶滴眼液即可,没有的异物的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流程。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放大镜及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检测人员利用放大镜观测直线型进瓶槽中的瓶装滴眼液是否存在异物,放大镜将滴眼液中的异物进行放大,相对传统人工灯检而言,一方面,检测人员可以直接观测在直线型进瓶槽上的瓶装滴眼液是否有异物,只需取出存有异物的瓶装滴眼液,无需反复抓取与放下,可实现流水化作业,检测效率高,另一方面,使得更细小的异物得以检出,降低了瓶装滴眼液的漏检率;(2)将进瓶槽设计成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可以避免瓶装滴眼液之间的重叠,直线型进瓶槽的侧壁采用透明材质,防止进瓶槽的侧壁遮挡住瓶装滴眼液,确保检测人员可以清晰看到每一瓶经过直线型进瓶槽的瓶装滴眼液内异物情况,进一步降低漏检率;(3)而相对于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备成本低且方便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还包括用于传送瓶装滴眼液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透明侧壁22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直线型进瓶槽的底板设计成输送带的形式对瓶装滴眼液进行承接,则在无外力推的情况下也能前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还包括一平滑的底板,所述底板平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均位于所述底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平滑底板,可以减小瓶装滴眼液移动过程的阻力,确保前面的瓶装滴眼液在后面滴眼液的推力下能顺利前行。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一端为进瓶口,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另一端为出瓶口,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靠近所述进瓶口的一端设有缓冲弹片4,所述缓冲弹片4呈弧形弯曲,所述缓冲弹片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上,所述缓冲弹片4的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直线型进瓶槽的进瓶口设置弧形的缓冲弹片,使得每一瓶瓶装滴眼液都需先推开弧形的缓冲弹片才能继续在直线型进瓶槽内移动,避免一排多个瓶装滴眼液在被同时推入直线型进瓶槽时太过拥挤导致位于前面的瓶装滴眼液倾倒,使得瓶装滴眼液在直线型进瓶槽内移动更加顺畅,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瓶螺杆5及可传送多排瓶装滴眼液的第二输送带6,所述进瓶螺杆5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出端,所述进瓶螺杆5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进瓶螺杆5的轴向与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进瓶螺杆5的出口端与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进瓶口连接。

进瓶螺杆的运行原理:多排瓶装滴眼液随第二输送带运行导入到进瓶螺杆的螺旋槽内(后面的瓶装滴眼液对前面的瓶装滴眼液存在一定挤压力将前面的瓶装滴眼液导入进瓶螺杆的螺旋槽内),接着瓶装滴眼液在螺旋槽的推动下前进,同时被螺旋槽分隔开,进瓶螺杆每回转一周,从进瓶螺杆的入口导入一瓶装滴眼液,则螺旋槽中的瓶装滴眼液前进一个螺距,进瓶螺杆的出口端排出一瓶装滴眼液进入到直线型进瓶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进瓶螺杆不仅改变了从第二输送带输送的瓶装滴眼液的传送方向,使得整个装置的输送带不需太长(否则单排输送需很长的输送带),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同时,还起到分瓶的作用,使得瓶装滴眼液更加有序地进入到直线型进瓶槽内,有利于防止瓶装滴眼液的倾倒。

进一步的,所述进瓶螺杆5的螺纹为高分子聚乙烯;所述第二输送带6为塑料网格输送带。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高分子聚乙烯作为进瓶螺杆的螺纹的材质而非金属材质,其具有一定的弹性,防止造成瓶装滴眼液的损伤,防止造成新的次品;采用塑料网格输送带传送可以增加输送带与瓶装滴眼液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瓶装滴眼液能在输送带的带动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7。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挡板避免瓶装滴眼液在移动过程中从两侧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7的内侧设有挡块8,所述挡块8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出端,所述挡块8与所述进瓶螺杆5之间的最小距离比瓶装滴眼液的瓶身直径大5~10mm,所述挡块8的横截面的面积从远离所述进瓶螺杆5的一端到靠近所述进瓶螺杆5的一端逐渐增大。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靠近进瓶螺杆的挡板上增加挡块能防止滴眼液从螺旋槽内滑落,确保进瓶螺杆螺旋槽内的瓶装滴眼液能顺利进入直线型进瓶槽中,而将挡块设计成截面积从远离所述进瓶螺杆的一端到靠近所述进瓶螺杆的一端逐渐增大而非突然增大,避免阻止挡块处的滴眼液前行,确保第二输送带上的瓶装滴眼液能全部到达进瓶螺杆的螺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7上架设有用于推动瓶装滴眼液移动的拨板9,所述拨板9可沿所述挡板7的长度方向移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二输送带突然坏了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拨板将多排瓶装滴眼液推送至进瓶螺杆处或者当第二输送带上的瓶装滴眼液太少不足以形成足够推力将剩余瓶装滴眼液导入进瓶螺杆的螺旋槽内时可借助该拨板,利用拨板推动剩余瓶装滴眼液至进瓶螺杆的螺旋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脚踏开关10,所述脚踏开关10可控制进瓶螺杆5的运行与停止。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脚踏开关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出现异常时可紧急制动,出现异物时也可暂停运行先取下存在异物的滴眼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可拆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方便调整两个平行设置的透明侧壁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照明装置、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2及用于放大瓶装滴眼液的放大镜3,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位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平行设置。

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还包括用于传送瓶装滴眼液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透明侧壁22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

当然,为了方便调整两个平行设置的透明侧壁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第一透明侧壁21可拆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

本实施例将直线型进瓶槽的底板设计成输送带的形式对瓶装滴眼液进行承接,则在无外力推的情况下也能前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利用放大镜对直线型进瓶槽上的瓶装滴眼液进行异物检测,以实现流水化作业,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漏检率,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照明装置、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2及用于放大瓶装滴眼液的放大镜3,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位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的外侧,所述放大镜3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平行设置。

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还包括一平滑的底板,所述底板平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均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一端为进瓶口,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另一端为出瓶口,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靠近所述进瓶口的一端设有缓冲弹片4,所述缓冲弹片4呈弧形弯曲,所述缓冲弹片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透明侧壁22上,所述缓冲弹片4的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透明侧壁21和第二透明侧壁22之间。

还包括进瓶螺杆5及可传送多排瓶装滴眼液的第二输送带6,所述进瓶螺杆5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出端,所述进瓶螺杆5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进瓶螺杆5的轴向与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进瓶螺杆5的出口端与所述直线型进瓶槽2的进瓶口连接;所述进瓶螺杆5的螺纹为高分子聚乙烯;所述第二输送带6为塑料网格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内侧设有挡块8,所述挡块8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6的输出端,所述挡块8与所述进瓶螺杆5之间的最小距离比瓶装滴眼液的瓶身直径大5~10mm,所述挡块8的横截面的面积从远离所述进瓶螺杆5的一端到靠近所述进瓶螺杆5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挡板7上架设有用于推动瓶装滴眼液移动的拨板9,所述拨板9可沿所述挡板7的长度方向移动;还包括脚踏开关10,所述脚踏开关10可控制进瓶螺杆5的运行与停止。

本实施例在实现实施例1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通过进瓶螺杆改变了从第二输送带输送的瓶装滴眼液的传送方向,使得整个装置的输送带不需太长(否则单排输送需很长的输送带),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同时,还起到分瓶的作用,使得瓶装滴眼液更加有序地进入到直线型进瓶槽内,有利于防止瓶装滴眼液的倾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装滴眼液的异物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放大镜及用于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检测人员利用放大镜观测直线型进瓶槽中的瓶装滴眼液是否存在异物,放大镜将滴眼液中的异物进行放大,相对传统人工灯检而言,一方面,检测人员可以直接观测在直线型进瓶槽上的瓶装滴眼液是否有异物,只需取出存有异物的瓶装滴眼液,无需反复抓取与放下,可实现流水化作业,检测效率高,另一方面,使得更细小的异物得以检出,降低了瓶装滴眼液的漏检率;将进瓶槽设计成单排瓶装滴眼液通过的直线型进瓶槽,可以避免瓶装滴眼液之间的重叠,直线型进瓶槽的侧壁采用透明材质,防止进瓶槽的侧壁遮挡住瓶装滴眼液,确保检测人员可以清晰看到每一瓶经过直线型进瓶槽的瓶装滴眼液内异物情况,进一步降低漏检率;而相对于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备成本低且方便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