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10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北斗导航应用终端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了“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55°,东经70°--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与GPS系统对比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中国的GPS’,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UTC(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综合服务。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北斗系统三大功能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其次,通过短信息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2、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3、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4、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安装费用;5、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旅游小船数量众多,有些地方甚至超过1000艘,旅游小船作为江上游玩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管理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对旅游小船和船工都缺乏有效监管,更无法实现综合调度,工作效率低,管理混乱。此外,乘坐旅游小船游玩途中一旦发生危险,由于缺乏定位信息,无法及时给予救援。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用于日常艇筏监管。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和若干按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北斗定位模块、RFID读卡器、功能电路、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壳体表面设有按单键、结单键、SOS键、开关机键、复位键、音量加/键盘锁、音量减/手电筒、安卓充电口、话筒和手电筒;北斗定位模块与RFID读卡器连接,北斗定位模块和RFID读卡器再分别与功能电路连接,功能电路分别与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壳体表面设有按单键、结单键、SOS键、开关机键、复位键、音量加/键盘锁、音量减/手电筒、安卓充电口、话筒和手电筒分别与功能模块连接。所述终端正面还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显示值班人员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所述终端背面还设有听筒/喇叭,听筒/喇叭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终端底部还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可以将终端的运行数据进行导出。所述终端配备有若干旅游小船标签和候客区签到标签,旅游小船标签绑在旅游小船上,和数据库里的旅游小船船号一一对应,用于码头旅游小船的监管,候客区签到标签固定在船工候客区墙上,用于旅游小船船工签到管理,有序刷卡排队等待调度人员派单。该终端的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北斗二代系统获取每一艘竹筏的速度、加速度、行驶路径、行驶时间的信息;(2)利用终端上的RFID标签读写功能实现对竹筏筏工的日常考勤,和有序排队派单功能,同时当船工开始和结束一次工作行程时,刷RFID标签卡后自动开启和关闭北斗导航定位功能;(3)当发生紧急情况,按下终端的SOS键,进行报警求助,同时发送位置信息;(4)终端设有接单、结单、求救三个按键,设置接单和结单按键有效地防止了船工的误操作,而且是在按下接单键有效刷取标签后开始定位并上传定位信息,按下结单键有效刷取标签后延时关闭定位功能并不再上传定位信息。旅游小船包括竹筏、漂流船、渔民自有船、海边快艇和任何类型的浮动艇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能够对旅游小船和船工进行有效监管,实现综合调度,工作效率高,管理方便,可以对乘客乘坐的旅游小船进行实时定位和监管,游玩途中一旦发生危险,可以及时派出救援队给予救援;2、本终端在原有的北斗定位芯片的基础上,融入RFID读取功能和一键呼救功能,时时上传船工的位置信息到指挥中心,对船工到达码头的日常考勤,和有序排队等待派单,同时当船工开始和结束工作行程时,刷旅游小船上的RFID标签后自动开启和关闭北斗导航定位功能,起到省电、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3、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集定位功能和RFID标签读写功能于一体,有效地减少了船工佩戴多样物品的不便性;4、本实用新型终端设有接单、结单、求救三个按键,设置接单和结单按键有效地防止了船工的误操作,而且是在按下接单键刷旅游小船上的标签后开始定位并上传定位等信息,按下结单键刷取旅游小船上的标签后延时几分钟关闭定功能并不再上传定位信息,有效地减少了电量的消耗,增加了终端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5、优化游客乘坐旅游小船的购验票流程,节省时间;6、基于北斗位置的旅游小船位置监控,提高了旅游安全性;7、通过旅游小船、船工、票务信息的联动管理,提升了旅游小船运营效率,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成本;8、本申请的旅游小船包括竹筏、漂流船、渔民自有船、海边快艇,当这些竹筏、漂流船、渔民自有船、海边快艇在旅游区进行工作时,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北斗的监管终端,就可以通过管理中心进行监管,进行统一调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系统功能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旅游小船标签形状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候客区签到标签形状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背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的底部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监管方法流程图;图中序号相对的部件名称:1-按单键、2-结单键、3-SOS键、4-开关机键、5-听筒/喇叭、6-复位键、7-音量加/键盘锁、8-音量减/手电筒、9-手电筒、10-话筒、11-USB接口、12-挂绳孔、13-显示屏、14-安卓充电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和若干按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北斗定位模块、RFID读卡器、功能电路、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壳体表面设有按单键1、结单键2、SOS键3、开关机键4、复位键6、音量加/键盘锁7、音量减/手电筒8、安卓充电口14、话筒10和手电筒9;北斗定位模块与RFID读卡器连接,北斗定位模块和RFID读卡器再分别与功能电路连接,功能电路分别与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壳体表面的按单键1、结单键2、SOS键3、开关机键4、复位键6、音量加/键盘锁7、音量减/手电筒8、安卓充电口14、话筒10和手电筒9分别与功能模块连接。所述终端正面还设有显示屏13,显示屏13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显示值班人员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所述终端背面还设有听筒/喇叭5,听筒/喇叭5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终端底部还设有USB接口11,USB接口11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可以将终端的运行数据进行导出。所述终端底部还设有挂绳孔12。所述终端配备有若干旅游小船标签和候客区签到标签,旅游小船标签绑在旅游小船上,和数据库里的旅游小船船号一一对应,用于码头旅游小船的监管,候客区签到标签固定在船工候客区墙上,用于旅游小船船工签到管理,有序刷卡排队等待调度人员派单。该终端的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北斗二代系统获取每一艘竹筏的速度、加速度、行驶路径、行驶时间的信息;(2)利用终端上的RFID标签读写功能实现对竹筏筏工的日常考勤,和有序排队派单功能,同时当船工开始和结束一次工作行程时,刷RFID标签卡后自动开启和关闭北斗导航定位功能;(3)当发生紧急情况,按下终端的SOS键,进行报警求助,同时发送位置信息;(4)终端设有接单、结单、求救三个按键,设置接单和结单按键有效地防止了船工的误操作,而且是在按下接单键有效刷取标签后开始定位并上传定位信息,按下结单键有效刷取标签后延时关闭定位功能并不再上传定位信息。北斗定位功能:用于时时上传筏工的位置信息到指挥中心,上传时间间隔可在系统进行设置。RFID读取功能:主要用于对竹筏筏工到达码头的日常考勤,和有序排队等待派单,同时当筏工开始和结束工作行程时,刷竹筏上的RFID标签后自动开启和关闭北斗导航定位功能,起到省电、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RFID标签分两种:(1)旅游小船标签绑在旅游小船上,和数据库里的旅游小船船号一一对应,用于码头旅游小船的监管,形状如图2所示。(2)候客区签到标签固定在船工候客区墙上,用于旅游小船船工签到管理,有序刷卡排队等待调度人员派单。形状如图3所示。一键呼救功能(SOS键):主要用于紧急情况下,与指挥中心进行双向沟通。终端设备集定位功能和RFID标签读写功能于一体,有效地减少了船工佩戴多样物品的不便性。并且终端设有接单、结单、求救三个按键,设置接单和结单按键有效地防止了船工的误操作,而且是在按下接单键刷旅游小船上的标签后开始定位并上传定位等信息,按下结单键刷取旅游小船上的标签后延时几分钟关闭定功能并不再上传定位信息,有效地减少了电量的消耗,增加了终端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系统功能如下所示:按键:功能简介:功能介绍位置定位指挥中心随时进行位置查询筏工考勤船工刷卡后指挥中心可以进行判断并记录考勤信息排队功能船工刷卡后,自动进去排队序列等待派单行程管理在工作行程内上传位置,记录行驶轨迹休眠功能非工作时间段自动进入休眠模式,避免影响船工正常生活报警长按SOS键,终端会向指挥中心发出求救信息、位置信息结合图8所示,使用该终端的基本流程如下:1、船工进入候客区,使用终端刷卡签到,系统开始进入派单阶段;2、游客买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游客信息、计划行程;3、游客在验票闸机验票后,系统自动分配船号、船工或游客通过APP自己选定船工;4、船工接单,带领游客上船,刷筏上的RFID卡,开始行程,刷卡后,卫星定位启动,此时系统完成游客、船工、竹筏、计划行程的全信息匹配;5、到达终点,船工刷卡,结束行程,后台完成实际行程轨迹记录;6、船工回到休息区使用终端签到,重新等待系统分配。应用实施例1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在竹筏中的应用,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和若干按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北斗定位模块、RFID读卡器、功能电路、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壳体表面设有按单键1、结单键2、SOS键3、开关机键4、复位键6、音量加/键盘锁7、音量减/手电筒8、安卓充电口14、话筒10和手电筒9;北斗定位模块与RFID读卡器连接,北斗定位模块和RFID读卡器再分别与功能电路连接,功能电路分别与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SIM卡座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壳体表面的按单键1、结单键2、SOS键3、开关机键4、复位键6、音量加/键盘锁7、音量减/手电筒8、安卓充电口14、话筒10和手电筒9分别与功能模块连接。所述终端正面还设有显示屏13,显示屏13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显示值班人员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所述终端背面还设有听筒/喇叭5,听筒/喇叭5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终端底部还设有USB接口11,USB接口11与功能电路模块连接,可以将终端的运行数据进行导出。所述终端底部还设有挂绳孔12。所述终端配备有若干竹筏标签和候客区签到标签,竹筏标签绑在竹筏上,和数据库里的竹筏船号一一对应,用于码头竹筏的监管,候客区签到标签固定在筏工候客区墙上,用于竹筏筏工签到管理,有序刷卡排队等待调度人员派单。终端设备集定位功能和RFID标签读写功能于一体,有效地减少了筏工佩戴多样物品的不便性。并且终端设有接单、结单、求救三个按键,设置接单和结单按键有效地防止了筏工的误操作,而且是在按下接单键刷竹筏上的标签后开始定位并上传定位等信息,按下结单键刷取竹筏上的标签后延时几分钟关闭定功能并不再上传定位信息,有效地减少了电量的消耗,增加了终端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应用实施例2基于北斗的旅游小船监管终端在漂流船、渔民自有船、海边快艇和任何类型的浮动艇筏中的应用,其设备的配置同应用实施例1,终端设备集定位功能和RFID标签读写功能于一体,有效地减少了工作人员佩戴多样物品的不便性。同时,当这些漂流船、渔民自有船、海边快艇和任何类型的浮动艇筏在旅游区进行工作时,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北斗的监管终端,就可以通过管理中心进行监管,进行统一调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