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408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瓶、水壶等容器内水的温度难以被察觉,使用者偶尔会喝下瓶内滚烫的热水而烫伤嘴部,而如果使用温度计伸入到保温瓶或水壶内测水温,则需要位置空间容纳温度计,十分不便利。市场上有的厂商在容器内设置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伸入水中测量水温,由于感温探头要深入壶体内部,还要避免在外部时被污染,会导致使用不方便;此外壶胆内部容易产生水垢,感温探头也容易被水垢所覆盖,导致灵敏度下降,实用性和耐用度并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瓶、水壶等容器内水的温度难以被察觉,造成使用者容易不小心喝下滚烫热水烫伤嘴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包括多个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中注入不透明液体,在不透明液体中放置浮管,浮管的整体密度小于不透明液体的密度,浮管中设置有温敏导磁体,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与浮管中的温敏导磁体之间存在吸力,所述浮管设置为浮管的重力和永磁体与温敏导磁体之间吸力之和大于浮管受到的浮力,各个测温组件中的温敏导磁体具有不同的居里温度,温敏导磁体的导磁率随外壳内温度变化而改变,永磁体与浮管中的温敏导磁体之间的吸力随外壳内温度变化而变化使浮管上浮或下沉。

所述的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所述各个测温组件中的温敏导磁体采用居里温度值不同的温敏导磁材料,温敏导磁体的导磁能力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从而使永磁体与温敏导磁体之间吸力减小使浮管上浮,各个测温组件的温敏导磁体导磁特性不同使各个测温组件中的浮管具有不同的上浮对应温度范围,实现各个测温组件的升降显示,以反映外壳内温度的实际温度范围。

所述的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所述浮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导流翅片,导流翅片和外壳内壁间隙配合,导流翅片用于在浮管上下浮沉过程中减少水流阻力。

所述的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所述不透明液体为混合有颜料的水或油。

所述的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保温容器盖子中,其下端设置在盖子内靠近保温容器开口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设置多个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浮管,在浮管中设置温敏导磁体,利用温敏导磁体接近其本身的居里温度值时导磁能力大幅度衰减的特性,浮管下沉时测温组件呈不透明,浮管上升漂浮于不透明液体液面后通过人眼观察可察看多少浮管浮起,大致测量出当前水体的温度,构思十分巧妙,结构不复杂,直观明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温瓶、水壶等容器内水的温度难以被察觉,造成使用者容易不小心喝下滚烫热水烫伤嘴部的技术问题,也避免设置感温探头带来水垢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多个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多个测温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测温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温敏导磁体导磁率和温度的函数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个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个测温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多个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多个测温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其中,包括多个测温组件10,在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10设置五个,所述测温组件10包括外壳100,外壳100中注入不透明液体,不透明液体为混合有颜料的水或油,在不透明液体中放置浮管101,浮管101的整体密度小于不透明液体的密度,浮管101中设置有温敏导磁体102,温敏导磁体102设置于浮管101内顶部中央,所述外壳100内底部设置有永磁体103,永磁体103与浮管101中的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存在吸力,所述浮管101设置为浮管101的重力和永磁体103与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之和大于浮管101受到的浮力,各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具有不同的居里温度,温敏导磁体102的导磁率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永磁体103与浮管101中的温敏导磁体102之间的吸力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使浮管101上浮或下沉。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了温敏导磁体的导磁率随温度而变化这一特性,人眼通过观察浮管101上浮或下沉的情况就可粗略估计水温,实用性非常强,使用者可以知悉瓶内大致水温,避免了因不小心喝下滚烫热水烫伤嘴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采用居里温度值不同的温敏导磁材料,温敏导磁体102的导磁能力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从而使永磁体103与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减小使浮管上浮,各个测温组件10的温敏导磁体102导磁特性不同使各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具有不同的上浮对应温度范围,实现各个测温组件10的升降显示,以反映外壳内温度的实际温度范围。参阅图5,T0为某一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值,μ0为温度为T0时温敏导磁体102的导磁率,当环境温度小于对应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正负5℃时,这时导磁率随着温度上升而缓慢地减小,浮管101的重力与永磁体103和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之和大于浮管101受到的浮力,此时浮管101下沉浸没于外壳100内的不透明液体中(如图2中的左边三个测温组件10),温敏导磁体102的导磁能力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从而使永磁体103与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减小,当环境温度上升至温敏导磁体的居里温度值正负5℃范围内时(如图5中(T0-5℃,T0+5℃)),温敏导磁体102与永磁体103之间吸力骤减,曲线斜率大幅度增加,T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μ0的大幅减小,μ0的大幅减小导致永磁体103和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大幅下降,浮管101的重力与永磁体103和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之和小于浮管101受到的浮力,浮管101摆脱永磁体103上浮,漂浮于不透明液体中,各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具有不同的上浮对应温度值。参阅图1和图2,由于外壳100中注入了不透明液体,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处于下沉状态时测温组件10呈不透明颜色,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处于漂浮状态时人眼可俯视到浮管101,图2中三个测温组件10的浮管101处于下沉状态,两个测温组件10的浮管101处于漂浮状态,三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值分别为90℃、80℃、60℃,漂浮状态的两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值分别为40℃和30℃,在图2中,第三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下沉,证明此刻环境温度值并没达到60℃-5℃至60℃+5℃之间的范围,但第四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上浮,说明此刻环境温度值达到40℃-5℃至40℃+5℃之间的范围,从而可以粗略估计此刻水温大约在40℃至60℃,同理可知,若第一和第二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下沉,第三至第五个测温组件10中的浮管101上浮,说明此时水温在60℃至80℃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测温组件10,浮管101在不透明液体下沉时人眼看不见浮管而上浮时人眼可以清晰地俯视到浮管,利用环境温度接近温敏导磁体102时其导磁率大幅度下降这一特性,通过观察上浮和下沉浮管的数量就可粗略估计水温,结构简单而巧妙,避免设置复杂的感温探头而带来水垢污染的问题。

优选地,为了使人眼更容易观察到漂浮着的浮管101,所述浮管101的顶端设置有红色标记,人眼看到越多的红色亮红色浮管101,说明此刻水温越高。

若浮管101的外径远小于测温组件10 的外径,则浮管101难以漂浮于测温组件10的中央,容易被人忽略,因此,浮管101的外径与测温组件10的外径相差不大,浮管101上浮时受到水较大的阻力,为了减少水的阻力,参阅图4,所述浮管101的外壁上连接有导流翅片104,导流翅片104和外壳100内壁间隙配合,导流翅片104用于在浮管101上下浮沉过程中减少水流阻力。

测温组件10在待检测环境内设置至少两个。

浮管101的体积和密度预先设定为其重力和永磁体103与温敏导磁体102之间吸力之和大于浮管101受到的浮力。

测温组件10设置于保温容器盖子中,其下端设置在盖子内靠近保温容器开口的位置,感应保温容器内的温度。

实施例二

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区别在于,测温组件10设置三个,三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值分别为30℃、60℃和90℃,本实施例这一设置方式相对于设置五个测温组件10的方式,更节约生产成本和材料,而且使用者大多时候并不需要很准确地知道保温容器内的水温值,他们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温度范围。如图7所示,第一和第二个测温组件10的浮管101下沉,第三个测温组件10的浮管上浮,此时温度大约在30℃至60℃之间,一个浮管上浮、2个浮管上浮和3个浮管上浮对应的情况可以理解为凉水、温水和热水,本实施例在减少了测温组件10数量的同时,基本上保留了测温装置的测温功能,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三

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中,测温组件10设置四个,四个测温组件10中的温敏导磁体102的居里温度值分别为30℃、50℃、70℃和90℃,本实施例在成本和测温准确度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浮力式测温装置,设置多个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浮管,在浮管中设置温敏导磁体,利用温敏导磁体接近其本身的居里温度值时导磁能力大幅度衰减的特性,浮管下沉时测温组件呈不透明,浮管上升漂浮于不透明液体液面后通过人眼观察可察看多少浮管浮起,大致测量出当前水体的温度,构思十分巧妙,结构不复杂,直观明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温瓶、水壶等容器内水的温度难以被察觉,造成使用者容易不小心喝下滚烫热水烫伤嘴部的技术问题,也避免设置感温探头带来水垢污染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