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蒸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9054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土壤蒸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试验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蒸渗仪。



背景技术:

土壤蒸渗仪是研究水文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蒸散发等过程而设置的装置。

蒸渗仪包括一个四周和底部封闭但装有特制排水和供水系统的圆桶,按不同的土壤类别剖取一定深度的原状土柱或人工配制填装的土体,装入圆桶内,在桶底须事先垫以一定厚度的反滤层,再吊装安放在观测场内。

现有的土壤蒸渗仪内的土壤温度只能依靠自然环境温度变化,无法控制,因此,无法进行需要精确调控土壤温度的实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蒸渗仪,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土壤蒸渗仪无法进行需要精确调控土壤温度的实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蒸渗仪,包括:桶体,桶体内设置有过滤层以及设置在过滤层上方的土壤坯体层,土壤蒸渗仪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土壤坯体层内,用于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坯体层内,用于监测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加热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其中,加热控制装置用于在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以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以及在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加热带,沿土壤坯体层的第一深度层布置,用于对土壤坯体层的上层部分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第一深度层为与桶体的底板平行的土壤层,第一电加热带沿第一深度层往复弯折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电加热带在第一深度层布置的外轮廓与桶体的内侧壁的圆周线相适配。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加热带,布置在土壤坯体层的第二深度层内,第二电加热带绕桶体的周向呈环状布置,第二电加热带用于对土壤坯体层的下层部分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第二电加热带为多组,多组第二电加热带之间依次嵌套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组第二电加热带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组第二电加热带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为多个,各个温度传感器沿土壤坯体层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各个温度传感器沿土壤坯体层的深度方向处于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距相等。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土壤蒸渗仪,包括:桶体,桶体内设置有过滤层以及设置在过滤层上方的土壤坯体层,土壤蒸渗仪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土壤坯体层内,用于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坯体层内,用于监测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加热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其中,加热控制装置用于在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以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以及在土壤坯体层的实时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土壤坯体层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对土壤坯体层的温度进行精确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土壤蒸渗仪无法进行需要精确调控土壤温度的实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土壤蒸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土壤蒸渗仪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土壤蒸渗仪的第二电加热带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桶体;20、加热装置;21、第一电加热带;22、第二电加热带; 30、温度传感器;40、加热控制装置;50、过滤层;60、土壤坯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蒸渗仪,如图1所示,包括:桶体10、加热装置20、温度传感器30和加热控制装置40,桶体10内设置有过滤层50以及设置在过滤层50上方的土壤坯体层60,加热装置20设置在土壤坯体层60内,用于对土壤坯体层60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30设置在土壤坯体层60内用于监测土壤坯体层60的实时温度;加热控制装置40 与加热装置20和温度传感器30均连接;其中,加热控制装置40用于在土壤坯体层60的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20开启以对土壤坯体层60进行加热,以及在土壤坯体层60的实时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20停止对土壤坯体层60进行加热。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土壤蒸渗仪,包括:桶体10、加热装置 20、温度传感器30和加热控制装置40,桶体10内设置有过滤层50以及设置在过滤层50上方的土壤坯体层60,加热装置20设置在土壤坯体层 60内,用于对土壤坯体层60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30设置在土壤坯体层 60内,用于监测土壤坯体层60的实时温度;加热控制装置40与加热装置 20和温度传感器30均连接;其中,加热控制装置40用于在土壤坯体层 60的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20开启以对土壤坯体层60 进行加热,以及在土壤坯体层60的实时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20停止对土壤坯体层60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对土壤坯体层60的温度进行精确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土壤蒸渗仪无法进行需要精确调控土壤温度的实验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加热带21和第二电加热带22,第一电加热带21沿土壤坯体层60的第一深度层布置,第一深度层为土壤坯体层60的上层部分,第一电加热带21用于对土壤坯体层60的上层部分进行加热;第二电加热带22布置在土壤坯体层60的第二深度层内,第二深度层为土壤坯体层60的下层部分,第二电加热带22用于对土壤坯体层60的下层部分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整个土壤坯体层60的温度的调控。

具体地,第一深度层为与桶体10的底板平行的土壤层,如图2所示,第一电加热带21呈面状沿第一深度层往复弯折,第一电加热带21的布置层与桶体10的底板平行。为了保证对土壤坯体层60的第一深度层加热均匀,各个弯折的第一电加热带21的加热段之间相互平行且各个加热段之间的间距相等。

另外,为了使第一电加热带21能够覆盖到第一深度层的各个部分,第一电加热带21在第一深度层布置的外轮廓与桶体10的内侧壁的圆周线相适配,即第一电加热带21的在第一深度层的布置范围整体呈圆形,且第一电加热带21的布置范围的边缘靠近桶体10的内壁。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电加热带22绕桶体10的周向呈环状布置,第二电加热带22为多组,多组第二电加热带22之间依次嵌套设置,每个第二电加热带22的布置面与桶体10的底板相互垂直,相邻的两组第二电加热带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且该预设距离均相等。

为了能够检测到土壤坯体层60的各个部位的温度,从而实现对土壤坯体层60温度的精确控制,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30为多个,各个温度传感器30沿土壤坯体层60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30为三个,三个温度传感器30沿土壤坯体层60的深度方向处于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30 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对各个温度传感器30所检测温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坯体层60的平均温度,以便对土壤坯体层60的温度进行精确调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