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523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析检测时对连铸坯样品在直读光谱仪上进行精确定位的装置,属于直读光谱仪偏析检测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学成分偏析对连铸坯及钢材质量的影响方式是多方面的。除了最大偏析度影响外,偏析的存在形态、分布方式和位置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元素的偏析与元素的含量、连铸工艺参数及控制过程也是密切相关的。全面深入研究连铸坯成分偏析的存在形态、分布方式和偏析位置的特点与规律,对优化连铸工艺参数和重点工艺过程控制,提高连铸坯和钢材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连铸坯检验方法为低倍酸蚀法、硫印法等低倍检验和用钻头钻取试样或沿厚度方向切片进行成分分析的化学分析等方法,近年来还发展了采用原位分析方法在板坯厚度方向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采用直读光谱仪对铸坯进行偏析检测,可克服原位分析制样复杂、检验周期长、检测费用高等缺点,满足连铸生产中对铸坯的一般性定量检测,对拥有快速光谱分析仪的钢铁企业在连铸坯偏析检测趋势化、定量化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推广借鉴方法。与传统酸洗方法检测铸坯偏析对比,二者在铸坯的偏析描述上趋势相同,而直读光谱检测铸坯偏析结果不仅可描述铸坯偏析情况,同时可将各种元素的成分偏析曲线描述清楚,具有直观数字化的作用。直读光谱仪是通过对试样进行定位打点来对连铸坯宏观偏析进行定量化测定。由于试验前需要根据低倍酸蚀法确定偏析位置后采取定位打点的方法测定,需要在同一位置重复打点。而目前的直读光谱仪上没有专门对样品进行精确定位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这种定位尺在需要对某一定点位置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对铸坯样品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样品重复定位的准确性和试验数据的有效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它包括激发孔定位尺、铸坯定位尺,激发孔定位尺由三个直尺组成,直尺上有沿着长度方向的刻度,三个直尺分别固定在激发台的三个边缘,每个直尺的标尺中心与激发台的激发孔相对,两个相对直尺的一端的刻度零点相对,铸坯定位尺为N形尺,铸坯定位尺的三个边分别有沿着边长方向的刻度,铸坯定位尺的相对的两个边的边长相等,铸坯定位尺相对的两个边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与激发孔定位尺的相对两个直尺边缘距离相等,铸坯定位尺相对的两个边的长度小于两个相对直尺零点与另一个直尺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上述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它还有S形定位尺,S形定位尺由上尺、下尺和连接杆组成,上尺和下尺为直杆,上尺和下尺处于同一垂直面内,上尺和下尺前后平行放置,连接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尺的后端和下尺的前端相连接,上尺底面与下尺底面之间的距离与铸坯样品的厚度相匹配,上尺和下尺的长度方向上分别有刻度。

上述直读光谱铸坯样品精确定位尺,所述激发孔定位尺、铸坯定位尺和S形定位尺的刻度的最小单位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激发孔定位尺的三个直尺分别固定在激发台的三个边缘,铸坯定位尺固定在铸坯样品上,通过铸坯定位尺与激发孔定位尺的读数,定位铸坯待检测点的位置,如果试样较小距主标尺较远时,可用独立的S形定位尺来辅助标示定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便于对铸坯试样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直读光谱仪分批次分别沿横向、纵向检验整个铸坯试样,分析铸坯样品的元素分布规律,有效提高铸坯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激发孔定位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铸坯定位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S形定位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激发台1、铸坯样品2、待测点3、激发孔定位尺4、铸坯定位尺5、S形定位尺6、上尺7、下尺8、连接杆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激发孔定位尺4、铸坯定位尺5、S形定位尺6组成。

图中显示,激发孔定位尺4由三个直尺组成,每个直尺上有沿着长度方向的刻度,三个直尺分别固定在激发台1的三个边缘,每个直尺的标尺中心与激发台1的激发孔相对,两个相对直尺的一端的刻度零点相对。

图中显示,铸坯定位尺5为N形尺,铸坯定位尺5的三个边分别有沿着边长方向的刻度,铸坯定位尺5的相对的两个边的边长相等,铸坯定位尺5相对的两个边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与激发孔定位尺4的相对两个直尺边缘距离相等,铸坯定位尺5相对的两个边的长度小于两个相对直尺零点与另一个直尺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即铸坯定位尺5放在激发台1上,相对的两个边的前端刻度零点与固定在激发台1的激发孔定位尺4的两个相对的直尺的前端零点重合相对,铸坯定位尺5的另一个边位于激发台1的激发孔定位尺4的另一个直尺的内侧。

图中显示,S形定位尺6由上尺7、下尺8和连接杆9组成,上尺7和下尺8为直杆,上尺7和下尺8处于同一垂直面内,上尺7和下尺8前后平行放置,连接杆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尺7的后端和下尺8的前端相连接,上尺底面与下尺底面之间的距离与铸坯样品2的厚度相匹配,上尺7压在铸坯样品2的上表面,上尺7和下尺8的长度方向上分别有刻度。

图中显示,激发孔定位尺4、铸坯定位尺5和S形定位尺6的刻度的最小单位为1mm。即铸坯样品2可按标尺以1mm为最小间距进行精确定位。一般直读光谱分析铸坯试样用的待测点3的激发孔径为6~8mm,1mm的精确定位距离完全可以满足检验要求。如果铸坯样品2试样较小距主标尺较远时,可用独立的S形定位尺6来辅助标示定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参照附图1,根据激发台孔径边缘对应激发台1上的激发孔定位尺4确定激发孔位置的读数范围;将铸坯定位尺5固定在待测铸坯样品2上,确定好待检测的待测点3的横、纵坐标值,手动调整铸坯样品2,使待测点3的位置坐标坐落在激发孔位置读数范围的中心处,此时若铸坯样品2较小可用S形定位尺6辅助确定待测点3与激发孔位置读数范围的对应性。当待测点3的中心到达激发孔位置读数范围的中心点即可进行试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